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冷硬清消,眉目寒霜。


如滿弓一般拉到情緒承載的頂點,又如利箭一樣直中靶心。”


說得再深一點,演技飽滿精準無誤。


不藏了。


說的就她——


韓劇《無人知曉》,飾演英真的金瑞亨。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金瑞亨獨挑大樑,故事從19年前的連環殺人案講起。


幼時好友秀晶慘遭連環殺手殺害。


懷揣著恨意與愧疚的英真,為查到真兇一步步成為刑警。


第二集,嫌犯露面,正面對剛。


積壓19年的重負終於有了落腳之地,憤怒噴湧而出。


英真先是厲聲質問。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然後是剋制,是恨之入骨的冷意。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當嫌犯揣著秘密跳樓自殺,一無所獲的英真,如同一腳踩空。


失重,崩塌。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這一波三折的起伏,是獨屬金瑞亨的演技秀。


而早在前年的《天空之城》,金瑞亨的演技就被注意到了。


她飾演心機深沉的女教師。


心理變態,性格扭曲。


到她這全被藏的嚴嚴實實,滴水不漏。


越剋制,才越能接近瘋狂的本質。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天空之城》曾打破由《請回答1988》創下的18.8%的收視奇蹟,達到20.5%。


而這個奇蹟,是由金瑞亨在內的五位女演員共同締造。


更值得在意的是,她們的年齡均已40+。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天空之城》海報


為什麼在意?


因為當這些30+,40+的女演員塑造的角色,個個飽滿複雜有張力。


反觀國內:


30+的女演員飾演角色,仍需要扮嫩裝傻裝清純;


40+的女演員,被拋置邊緣,邊乞求邊等待著市場的挑撿。


中國影視,正被一種膚淺的少女式審美偏好壓制。


所以,有句話不得不說,且要放在明面上說: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1


以少女為美,從古就有。


賈寶玉在《紅樓夢》裡有句:


“所有的少女都是珍珠,為人妻,為人母后,變成了渾濁的魚眼珠子。”


一語道破。


婚前是那雲中月,婚後便成了鞋底泥。


所以很多女演員不敢結婚,比如宋佳。


First影展上,海清說:


“宋佳至今不結婚,還讓大家叫她小花;姚晨不得不親自做監製,才有《上青雲》的機會;梁靜一邊投資,一邊問老公有沒有好角色……”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看到沒,除了不結婚這個法子。


結了婚的女演員們,還得開始自救。


這幾年火的劇,火到老少皆宜,國民熱議,皆是“青衣”復出挑大樑,而非“小花”獨秀。


《都挺好》中的姚晨,《我的前半生》中的馬伊琍和袁泉,《小歡喜》中的海清和陶虹.....


再往前數,《甄嬛傳》中的孫儷。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但,青衣“變現”能力實在有限。


這個變現指——粉絲變現。


劇再火,不會出現大批狂熱追捧演員的粉絲。


劇播完,這些女演員便被觀眾棄之腦後。


曾經的“微博女王”姚晨如今發條微博點贊數都極難過萬;


馬伊琍發條微博的評論不到二百條......


幾人連屬於自己的“超話”廣場都沒有,帶貨能力更是被甩在後面。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馬伊琍微博截圖


其中,獨獨孫儷算是個別。


《甄嬛傳》火到如此地步,有話題、有流量。


但這個流量是有buff加成的:丈夫鄧超、一雙兒女等等和小花。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一家四口/圖源:網絡


所以在First影展上,海清坦誠:


“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是被動的,市場、題材常常讓我們遠離,甚至一開始就被隔離在外。”


這話,宋丹丹也說了:


“演員這個職業特別殘忍,因為你是被挑選的,人家沒人來找你,你就是沒活幹,因為我做了37年的演員,我大概從三十四歲開始,就沒有人找我演戲了。”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這不是賣慘,而是現實。


縱觀80後小花,近乎全是憑藉嬌俏少女角色躥紅。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資本嚐到甜頭,只需按照前例,複製出更多的“少女”。


造“星”快,出錯少,回報高。


說白了,冒最小的風險,能賺最多的錢。


所以,一年播數十部土偶劇,卻難出一部《都挺好》。


但市場一味地偏愛,題材便走進了死衚衕。


入眼皆是粉粉嫩嫩,一溜的小V臉加卡姿蘭大眼睛。


叫人色盲+臉盲。


更可悲的是:


少女審美,不止是造型外表的幼齒,更是劇情內核的低智化。


甭管是職場、玄幻,還是宮鬥,目的都是談戀愛,終點皆是瑪麗蘇。


邏輯混亂,敘事矛盾,人物單薄,臺詞尷尬。


不需要打磨,不需要拔高。


只需要迎合大眾審美的最底線便可。


資本知道,越線便是群嘲。


費力不討好。


2


還記得兩年前《如懿傳》開播時的慘狀。


四十多歲的周迅飾演少女如懿,皮膚狀態下滑,眉眼處緊繃。


哪怕你是昔日“最靈周公子”,今日你也是“大觀園的劉姥姥”。


連帶著嗓音也一併被嘲不符合少女人設。


“煙嗓”“鴨嗓”,多難聽的詞兒都有。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但,只要你沉住氣,越往後看,越能被周迅的演技和臺詞打動。


以哭戲為例。


劇裡周迅哭戲多,卻無一處不與意境相稱。


哭的是“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哭的是“花開花落自有時,緣起緣滅不由人”。


她落淚,我便跟著落淚。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但,一個連“少女”都演不好的周迅,失去了被封神的資格。


她曾經那樣美過,《大明宮詞》裡:


“她有一張未婚妻的臉,還有一雙滿是星辰的眼睛,感覺她這一生永遠都是在夜晚長安街上遇見薛紹的太平公主。”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一旦變老,卻不能被接受了。


更魔幻的是,隔了幾天。


“少女周迅,又美回來了!”


一片歡欣鼓舞。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恍悟,中年女演員們,正在被虛偽地愛著。


這種虛偽是可以前腳吹捧你“歲月從不敗美人”,轉身便嘲你“歲月是把殺豬刀”。


是可以捧你為神,卻不允許你落地為人。


少女感,看似讚美,實則是枷鎖。


它的本質是一種“苛求”。


苛求女演員永葆青春,永無皺紋。


可是誰又不會變老呢?


怕不是《西遊記》看多了,真以為天底下有唐僧肉?


所以,當81年的楊蓉,搭檔99年的吳磊出演《沙海》。


被嘲“裝嫩”似乎成為必然。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楊蓉為此發了一條長微博:


不是我害怕老去,而是當下的影視環境讓女演員不敢老去,我們這一波30+的女演員努力維護著少女人設,不是因為我們喜歡,而是市場需要。


我渴望轉型,想演嫁不出去的大齡女子,或者生活裡憂傷跟喜悅一樣多的單親媽媽,想擁抱這個社會和每一個觀眾。


這就是中國的市場,充斥著少女修仙、少女暗戀、少女甜寵,卻少見一個成熟女性的成長之路戀愛歷程以及職場經歷。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五獲影后的陳沖也說:


“因為沒有這樣的角色,我們文化當中,它很少能寫出一個成熟女人會很有可看性的,就一般是喜歡年輕漂亮的。”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少女審美,將市場壓縮至如此地步。


觀眾是否也在其中推波助瀾。


我們被資本市場馴化,然後再以單一暴力的審美去馴化他人。


只是有的女演員在反抗;


有的女演員卻在自我沉淪:


借少女審美,為爛演技保駕護航。


3


保持少女感,這意味著不需要太努力。


演技不需要,臺詞不需要。


十年前,十年後,不用做太大改變。


不用挑戰有層次的角色,不用為此做過多功課。


不必細心琢磨,只需憑藉本能,


嘟嘴,剪刀手,展現撒歡式演技。


保持少女感,更容易被觀眾原諒,或者說被粉絲原諒。


少女,是有成長豁免權的。


十年前,鄭爽出演《一起來看流星》,飾演楚雨蕁。


撅嘴,瞪眼,是靈動。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十年間,她在一遍又一遍的飾演楚雨蕁。

她沒變,觀眾變了。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十多年前,佟麗婭出演《母儀天下》,飾演趙飛燕。


是一見傾人城,再見傾人國。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十多年後,佟麗婭出演《完美關係》,尋不到趙飛燕半點影子。


她變了,觀眾也變了。


我想起李誠儒在《演員請就位》上的質問:


“練過十幾年臺詞嗎?練過一年,兩年,三年嗎?”


入行十多年,好似扮演少女,便不用好好說話一樣。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同樣是《演員請就位》。


金婧飾演一位孩子被拐賣的母親。


李誠儒問金婧的第一個問題是,化妝了嗎?


按照情理,痛失孩子的母親,忙於找孩子的母親,是沒有心思化妝的。


往深裡說,當你進入角色時,是要扔掉自我的。


借用何冰老師常提的,有四個字刻在北京人藝後臺的牌匾上。


哪四個字?


“戲比天大”。


但,再看我們的電視劇。


演古裝,出戏的黃髮和大直徑美瞳。


這樣的常情常理,導演不知道?演員不知道?


知道也當不知道。


維持少女的形象永遠放在首要。


一旦露出老態、疲態,之前努力製造並販賣給粉絲的幻覺將被打破。


不付出努力到演技,就要付出努力在美貌。


過度用力的代價便是:


被少女審美馴化後,難以撐的住大熒幕的考驗。


想轉型,卻早就把自己困在籠中。


乾脆呆在“少女”的方寸之地,更保險更安全。


如此惡性循環。


但,少女感拿捏不好,往往與智障感僅一線之差。


借李誠儒的話,看的直讓人“如坐針氈、如芒刺背”。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而成熟女性的魅力,所能到達的邊界卻無比寬廣深遠。


4


趙雷在民謠《三十歲的女人》裡唱:


“她是個三十歲身材還沒有走形的女人,這樣的女人可否留有當年的一絲清純。”


老去似乎成為一種原罪。


但,清純雖好,經歲月打磨的閱歷就不美嗎?


滄桑背後包裹的韻味豈不比單純更值得細品?


《十三邀》裡,許知遠問陳沖:


“你覺得歲月對你意味著什麼呢?”


陳沖答:


“歲月就意味著歲月,歲月還能意味什麼呀。”


她接著說:


“其實是可以炫耀的東西,我經歷與戰勝那麼多的痛楚,那麼多身體上的疾病,頭腦裡的疾病,這是一個多麼值得吹噓的事情,這不正跟你吹著嘛。”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歲月在攥取,同時也在給予。


歲月本身,就是吹噓的資本。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憑《三塊廣告牌》拿影后時已61歲,她說:


“我的臉是一張地圖,一張我人生的線路圖,下巴上的褶子也是。”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日本國寶級女演員樹木希林,照著鏡子,一臉滿足坦然:


“這皺紋是我好不容易長出來的。”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接受衰老,當然並不容易。


周迅在對談陳可辛時憶道:


“那段時間 ,我真的早上起來坐在沙發上就開始哭,陽光再好也會哭,可能我一時無法去直面衰老這件事情。”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猶記得陳可辛曾說:“周迅是所有導演的夢想。”


對比一看,讓人心碎。


周迅的偶像是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


“我一直想像於佩爾那樣演到這麼老。但靠演員的一己之力並不能完成,演員和觀眾是相互作用的,我演你們也得來看吶。”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如果觀眾僅侷限於“少女審美”,對女演員是一種外力摧毀。


如果女演員侷限於“扮演少女”,便是荼毒熒幕的自我損毀。


其實我們早就厭煩了虛假、做作、矯飾的少女感了,不是嗎?


不然,網友的腦洞之作《淑女的品格》,呼聲不會如此之高。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能長久留下痕跡的,從來不是“明星”。


而是《我不是要藥神》裡的單身母親譚卓,是《無名之輩》裡的殘疾人任素汐,是《地久天長》裡的詠梅,是《邪不壓正》裡的交際花許晴......


她們的修飾詞是一部影視劇,是一個角色。


少女審美,正在毀掉中國女演員


她們溫良、要強、反叛、傳統、乖張......


千人千面。


因為時光的磨礪,才呈現出難以斷言的質感。


而警惕批判“少女審美”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讓爛演技失去庇護;


是為了給好演員尋求出路。


若沒有健康的審美取向,影視劇只會越拍越糟糕。


變老,是坦然,亦是底氣。


歲月與衰老,值得被敬重。


我想起王朔回懟年輕人的那句:


誰沒年輕過,可你老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