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和父親關係不太好的孩子,會沒有這3種優秀品質


心理學家:和父親關係不太好的孩子,會沒有這3種優秀品質

經常會在公園裡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家三口,爸爸在前面張開雙臂,讓孩子過來,媽媽放開剛會蹣跚走路的孩子,邊倚著孩子,讓孩子走向爸爸。

心理學對此的解釋是:孩子逐漸和母親分化,從母子"共生"的二元關係,進入一個由母親、父親、孩子組成的三元關係,這是一個正常的、健康的發展過程。

那這樣的過程有什麼好處呢?假如一個孩子長期和母親"共生"在一起,即在他的生活中,父親缺位,父親對他的陪伴很少,或者說他和父親的關係一直就很不好,那可能在他的身上就會沒有這3種優秀的品質,這對於他的成長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1、 邊界

邊界是所有健康的關係都應該存在的,邊界即是:你是你,我是我,我們是不同的,雖然我們有關係。

但是如果一個孩子長期和母親在一起,而沒有被父親"帶"出來,那孩子就會被母親所謂的愛"包圍",造成孩子自我的壓抑,使得孩子的自我很沒有空間和機會得以成長,從而一直處於虛弱的狀態中。

因為任何一個生命的成長都是他自我意志力延伸的結果,太被照顧,或者被控制的孩子,是不可能有成長的,他只能依靠母親,和母親"融合"在一起,讓母親替自己說了算。

而和母親最開始建立的關係會是一個人此後建立一切關係的模板,在和母親的關係裡沒有自我,無法守住自我的邊界,在進入學校,進入社會之後,他會依然會如此。

一個沒有邊界的人,就如同一個沒有邊界的國家,別人的"堅船利炮"就可能長驅直入,所以有邊界這無比重要。

心理學家:和父親關係不太好的孩子,會沒有這3種優秀品質

2、 力量

力量是什麼,如果用精神分析心理學的術語去解釋,力量就是"攻擊性",如果用通俗的語言去描述,力量就是競爭。

和父親關係不好的孩子(成人),往往會太過於感性,太過於敏感,太過於軟弱。他不敢和別人去競爭。比如我的一個來訪者,他的母親從小就對他說,養他多麼不容易,讓他要聽話,每當母親說的時候,他會聽的感動的稀里嘩啦的哭,然後母親會哄他。

他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和母親離婚了,是母親在含辛茹苦的撫養他,他很感激母親,也很聽話。

但是現如今他快三十歲了,依然沒有談過戀愛,工作也毫無起色,人際關係也很不好,這一切都讓他很不好受。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是沒有力量的,在和別人的關係裡,他沒有力量去守住自己的邊界,比如在面對別人的入侵和剝削,他沒有力量說"不",想和別人建立親密關係,對方看到他是軟塌塌的,沒有力量的,也會作罷。

心理學家:和父親關係不太好的孩子,會沒有這3種優秀品質

3、 規則

在現實生活中,一談規則,很多人就會覺得疏遠了,那其實不守規則這個社會是沒有辦法運轉的。在關係中也一樣,沒有規則,關係中的個體就很難正常行事。

一個孩子的規則意識往往是在父親的幫助下習得的。正如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母子關係指向親密與融合,父子關係指向疏離和規則。

一個孩子不守規則,就可能變成一個熊孩子,當然一個不守規則的孩子,他也可能經常哭鬧,總是找媽媽。

那一個不守規則的大人呢?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常見,比如最近各地出現的不戴口罩,不守防疫措施的人。

邊界、力量、規則,一個人擁有這三種品質,他無疑會是優秀的。相應的,一個人沒有這樣的品質,往往就會發展出很多心理問題,以及人際關係問題。

所以建議父母們,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父母要做好相應的配合,不要讓孩子一直和母親"共生"在一起,要讓父親加入到育兒的過程中來。

當然這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也只能是從專業的角度給出這樣的建議,希望能對你養兒育女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