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问责,党员干部要走出这三种误区

导读: 

近日,沈阳、天津等地纪委监委对一些在疫情防控中工作不力的干部进行了问责。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问责监督,不仅有利于提激发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尽责担当的激情和动力,也能推进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如何充分、准确地使用问责利剑,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要避免这三个误区。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加强监督问责,有利于提激发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忠诚履职、尽责担当的激情和动力,推进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然而,在如何正确对待问责上,一些党员干部存在“误区”,应加以重视。


  • 走出“问责恐惧”误区


“疫”线问责本身只是手段,约束不作为、整治乱作为,把干部抓疫情防控工作最大潜能发挥出来才是目的。当下,境外疫情扩散蔓延给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湖北和武汉后续工作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党员干部要端正工作态度,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要让“怕问责”成为“不作为”的借口,敢冲敢闯、攻城拔寨,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发生逆转;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正确把握干部在工作中出现失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尤其对基层干部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


  • 走出“问责侥幸”误区


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干部纪律意识拧得不牢,面对利益诱惑心存侥幸心理。“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这个时候决不允许党员干部出任何差错,要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保持定力、寸步不让,时刻把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牢记于心,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


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咬紧牙、攥紧拳、铆足劲,慎终如始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以贯之、再接再厉,增强真刀真枪开展斗争的本领,真正扑下身子,杜绝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直至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最终胜利。


  • 走出“问责麻木”误区


与前两者相比,党员干部对问责的麻木漠视,更是一种危险信号。有些干部在思想根子上不重视问责,缺乏主动反思、坚决改正的决心和勇气。因此,问责一定要合情合理、有理有据,不能用问责代替整改,更不能用问责推卸自身的责任,必须刨根问事、精准到人,严谨区分抗“疫”火线上领导干部和具体执行人员的责任,让人心服口服。


而对部分党员干部来说,需好好反思被问责的原因何在,多进行自我批评,自觉地把问责当成剖析问题、拉响警报、提升觉悟的“政治提醒”,立行立改、全面整改,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和组织的信赖和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