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覺得人生無聊(希望95後回答)?為什麼?

天堂與地獄一念之間


這個問題我也問過自己,也聽過同樣的問題,也曾和你一樣彷徨,那一段時間生活都是沒有光的,在深淵當中徘徊。

1.或許從一開始就帶了點什麼

很多人都說人不帶任何煙火的降臨人世,其實我 不這麼認為,或許在於出生的嬰兒來說,你的目光是清澈,懵懂的。但是順著你的目光可以會發現好像多了點什麼,你的父親看著你是驚喜,是緊張,是光芒,你的母親望著你的父親和你,你的爺爺奶奶或許又望著他們,這樣的畫面是否還是說的赤條條的來到人世呢?至少這樣的畫面是被愛籠罩的吧,我想我們接觸的第一件“俗物”是愛,讓人慾罷不能的東西。

2.對於自己的質疑

人生或許就是愛的蔓延與探險。你有了對於周邊事物探知的激情,你第一次接觸到親情,別忘了那聲“爸爸,媽媽”,你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知識,你不僅看到了所處環境的人和景,也對沒有接觸到的未知有了疑惑和好奇。你開始慢慢的接觸到人生不同的節點,你會開始審視自己,和社會的交點,你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也是你提問當中的問題,朋友我想你或許只是站在一個十字路口,你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這個十字路口有太多的聲音:你的家庭,你所身處的社會環境,你的人生經歷等等。你提到:找不到讓自己陽光活著的理由,那您不妨回想一下,上一次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呢?人都會累的,因為我們發現我們不僅僅是一個人了。我們總是會把一些紐帶鏈接的人或者事納入到我們的範疇當中。面對新的挑戰,又有誰沒有迷茫的時候呢,一開始都是束手無策的,或許在多一點點的問題,多一點點別人的期待,自己就成了那熟悉的“駱駝”。我想這個時候你自己應該是需要“一束光”,需要光的指引。包括你自己對於美好生活的期待;包括實現某一階段的人生目標;包括找到新的“紐帶”或是戀人或是朋友去找尋情感的共鳴;面對質疑,我想更應該想我們能做什麼,而不是我們是什麼。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找到不一樣的自己,你應該留下你的足跡。

3.生如逆旅,向死而生\t\t\t

這裡想向樓主分享一下我比較喜歡的兩句詩"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我們對於這個世界來說都太渺小了,正是因為這樣,才有趣,雖然終點是相同的,但是過程卻不盡相同,我們可以去體會刻骨銘心的愛戀,廣闊無限的山川大海,光怪陸離人生百態,等待你的是一個有一個的探險,不要停下來,大膽的往前走。至少這一刻讓我記住你。希望對你有幫助,很久沒寫這麼多了,有點小亂,見諒。


書弈


我98年哈,當然有啊。

因為生命有“不可承受之輕”啊。

打比方以前的貴族階級,脫產不工作了,整天不用承擔生活的重負,閒得很,閒到沒辦法,閒到整天思考哲學人生。這樣很容易陷入思考漩渦,就像你問題裡描述的,好像沒有出口。

為什麼說有那麼一部分精神病患者,是“閒出來”的呢?

看見沒,就算是貴族,也他們有他們需要承擔的“生命之輕”。人家受的是精神折磨啊。

於是乎他們為了打發時間,或者說為了更高雅,發明了許多“消遣”。

音樂,美術,體育,高等數學,玄學,瑜伽等等。當然有好的消遣就有壞的,咱們不提哈。

而他們的畢生追求,有一部分就是把他們最擅長的愛好,磨練到精益求精,無可超越。

看有那個天天操心下一餐的人會去過以上消遣生活?

而很多學生,就是在長時間的脫產唸書。可以說前18年中,那部分個人意識開始漸漸形成的時候,俗稱青少年期,就是處在承受“生命之輕”的歲月。

如果不喜歡讀書的話,那麼多時間幹嘛?喜歡讀漫畫小說的人,還會想著等更新,等番啦,感覺世界上還有這麼多有意思的東西,一時之間就想不到生命的無限極。

而一時沒什麼想幹的話,當然就是開始琢磨琢磨自己,天地,人生啦~

想著想著就無解了,越想越難受。

咋辦呢?咱們人類祖先,不論中外,已經給我們解答:培養一個需要花心思,精益求精的興趣。

現在興趣的品種已經有很多了呀,插花,下圍棋,花式游泳……

以後人工智能,會取代很多勞動力,當這些勞動力在社會中無法被消化,而他們還不愁吃穿的時候,會有更多人陷入這樣的精神漩渦。

早早意識到,早早開始培養一個愛好,是自己能力的一個提升,也是對自己精神的一種保護。

正確引導了就是好事情,還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多個“XX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