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新戰略“令旗”背後,埋下了怎樣的伏筆?

《孫子兵法》中有“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說法,闡明上乘的用兵技巧是善於利用謀略取得勝利。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也側證了謀略的重要性。

那倘若一家企業重謀略、重佈局、重戰略會是怎樣?那將會形成“輸入智慧-輸出創新-迭代更新”的優質閉環,甚至能獨佔鰲頭。

地產龍頭恆大亦如此,善於制定戰略,並依此精進。

3月31日,恆大召開2019年業績發佈會,許家印正式宣佈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戰略。

恆大新戰略“令旗”背後,埋下了怎樣的伏筆?

(許家印宣佈恆大全面實施新戰略)

該戰略猶如一面“令旗”,將帶領恆大站到新的起點,朝著目標一致前行。

不由得好奇,恆大這面“令旗”背後,究竟埋下了怎樣的伏筆?

恆大新戰略“令旗”背後,埋下了怎樣的伏筆?

拒絕路徑依賴:第八次重大戰略決策

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有的企業因為路徑依賴失去了競爭優勢,生存堪憂;有的企業因為路徑依賴保證了營收,但固步自封不見未來。一旦企業陷入路徑依賴的泥沼,很難從中走出。

有一家企業從來不會依賴路徑,那就是恆大。

恆大自1997年成立以來,23年間歷經七次重大戰略決策,形成了科學、前瞻、有效的發展模式,不斷創造跨越式發展奇蹟。

到了2020年,恆大並沒有躺在現成功勞簿上睡大覺,又進行了第八次重大戰略決策。

許家印在恆大2019年報發佈會上正式宣佈:“恆大從2020年開始轉變發展方式,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戰略。”

能否實現如此戰略目標?回看恆大以往戰略目標實施程度。

1997年第一次重大戰略決策後——恆大從無名之輩一躍成為廣州房地產最具競爭力10強企業第一名;

2004年“精品”戰略決策後——恆大向全國拓展邁進;

2006年恆大“拓展全國、邁向國際”戰略決策後——迅速拓展全國20多個主要城市,同時成功引進國際戰略投資者;

2007年公司作出上市的重大決策後——2009年11月5日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

2013年提出“大智慧、大戰略、大發展、大勝利”,制定的“到2020年實現銷售額5500億、土地儲備超過3億平方米、解決就業超過200萬人”的奮鬥目標提前三年實現;

2017年提出向“規模+效益型”模式轉變、向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模式轉變——同年,恆大利潤、營業額等多項指標全線飄紅,多項核心數據均創行業第一;

2018年公司開始實施“新恆大、新起點、新戰略、新藍圖”重大戰略決策,堅定不移地實施“規模+效益型”發展模式,實施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經營模式——2019年公司正式完成多元化產業佈局,形成了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新能源汽車為龍頭的產業格局,世界五百強排名位列第138位。

到了2020年,恆大第八次重大戰略決策後,從恆大路跡可以預見恆大又站在了爆發的新起點,恆大的底氣、實力和再攀高峰的勇氣註定恆大將有不凡的成就。

地產+新能源汽車+文化旅遊+健康等多項並進,恆大接下來賽程的表現十分值得期待。

恆大新戰略“令旗”背後,埋下了怎樣的伏筆?

(恆大一季度銷售及回款對照圖)

恆大新戰略“令旗”背後,埋下了怎樣的伏筆?

十倍思維:銷售劍指萬億目標

有這樣一種說法,普通人選擇踮腳去摘較低樹枝的果實,優秀的人往往瞄準最高樹枝的果實,但往往摘取最高處果實卻比摘取低處的更快實現。

這就是十倍思維,把一件事做到10倍好,比做到10%要容易的多。

因為大目標能幫助一個人激發創造活力和創新動能,實現從優秀到卓越。

企業亦是如此,始終瞄準大目標的企業往往比“鼠目寸光”型企業更容易達成目標。

從恆大過往發展歷程不難看出,恆大是個有著大目標的企業。

此次恆大2019業績會,許家印更是提出了三大目標:

①提出了2020年實現銷售8000億,到2022年要實現銷售1萬億的“高增長”銷售目標;

②提出了未來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萬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億平方米左右的嚴格土地儲備規模、實現土儲負增長的“控規模”目標;

③提出了把有息負債每年平均下降1500億,到2022年要把總負債降到4000億以下“降負債”目標。

“一增兩降”三大目標的提出,表明了恆大實現目標的大決心,以及瞄準“高處果實”的前瞻性和遠見。

高目標不難實現,難的是,是否具備這種敢於下定大目標的見識和魄力。

那目標的可行性有多強?許家印在年報發佈會現場算了筆賬:

18年、19年,恆大銷售回款每年維持在4500億左右,如果今年實現銷售8000億,回款按7000億計算,就會增加2500億的銷售回款。同時,恆大今年減少土地儲備3000萬平方米,就等於減少600億的支出。這樣一增一減,就一定能實現今年有息負債下降1500億的目標。

除此之外,分析認為,恆大具備實現戰略目標的巨大優勢和條件,包括強大的銷售能力、充足的土地儲備、過硬的產品品質、強大的管控能力和團隊執行力。

足見,無論是主客觀,恆大可謂勢頭強勁。倘若恆大能實現萬億銷售目標,那將是轟動地產圈的又一大奇蹟。當然,恆大創造的奇蹟已然夠多,一騎絕塵的始終是恆大。

恆大新戰略“令旗”背後,埋下了怎樣的伏筆?

經世致用:責任擔於肩

判定一個企業的實力和高度,指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達到經世致用。

何謂經世?致力於國家,致力於社會謂之經世。

何謂致用?以我之所學,化我之所用謂之致用。

這其中蘊含的是愛國精神、求實精神、開放精神以及革新精神。

從恆大2019年佈局新能源汽車之舉足見,恆大決心打造民族品牌,始終踐行汽車強國戰略、國家能源戰略,為造福人類、造福社會,為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作出貢獻。

從恆大2020年開年全面開啟的網上賣房足見,恆大解地產線下售樓部停擺之困,其創新變革之舉,為行業提供了範本和新營銷方式的思考,恆大既是行業的顛覆者又是帶動地產行業前進的帥將!

從疫情以來恆大的愛心行動足見,恆大的愛國情懷令人讚揚,從捐贈2億現金、5000噸新鮮蔬菜、捐贈1億元支持藥物研發,到協調鍾南山團隊、哈佛團隊成立專家組並再提供8億元資金支持,再到最近的捐贈1億元支持紅十字會開展國際援助,恆大的大愛一直在延續,不斷凸顯民企力量、中國力量!

恆大所做遠不止這些,扶貧、慈善捐贈、解決就業......恆大是一家始終將責任扛在肩上的企業,許家印更是一位矢志不渝踐行社會使命的企業家。

大家都喜歡看時移勢易、強者翻車被弱者所超——所謂“逆襲”的故事。但恆大作為行業強者,非但沒有被超越,反而是越走越穩,越走越強,因為恆大總是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一直保持著充沛的動力。

2020年是恆大第八個“三年計劃”的收官之年,是恆大第八次重大戰略決策的開啟之年。恆大蓄力前行,不論是地產佈局還是新能源佈局,都後勁十足。

好的企業,一定是以責任與愛心踐行社會責任,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實現社會價值。恆大,可能比想象中更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