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本來是愛情片,卻被陳偉霆演成了“喜劇片”

今天要說的,是陳偉霆的一部電影。同時也是我極為喜歡,但受眾較小的一部港產片。無論是出於個人喜愛,還是影評人的責任,我都有義務去將這部片推薦給大家。

這部片名叫《得閒炒飯》。

這部電影本來是愛情片,卻被陳偉霆演成了“喜劇片”

在這個戲裡,陳偉霆應當算是“男一號”,但可惜,這是個女同志片。也就是女性同性戀題材的電影。

有沒看過的,可能會說,哇你這是嘲弄陳偉霆嗎?女同片他做男主角,這還有什麼拍的,相當於《寡婦》裡的女主角老公一樣嘛!

這麼說的人肯定是沒看過這個電影。

事實上,一個好的同志類電影,絕對不是由愛情性別來構成出彩度的。不信你看《喜宴》裡的金素梅。而陳偉霆在《得閒炒飯》裡,也差不多是這樣一個位置。

這部電影本來是愛情片,卻被陳偉霆演成了“喜劇片”

嚴格來說,這是一部中產階級風情、融合了大量社會問題的溫情喜劇。同性愛情在其中雖然佔了故事線索的主導,起了推動作用,但絕不是大家愛上這部片的理由。

這是許鞍華導演的一部戲。

片子由四個主要角色構成:周慧敏、吳君如。陳偉霆、張兆輝。

四個人的愛情糾葛,說出來混亂滑稽,但細品之下,卻藏著無限的人情味道,也反映了社會里存在的男權、女權弊病,把尖銳的問題,用近乎yuppie的方式拍了出來。

具體這部電影如何,我遲些會做一個完整的視頻來講解,今天先說說戲中陳偉霆這個人物。

因為我實在太愛這個角色了。

在不熟悉陳偉霆之前,他給我的印象就是《前度》裡有些廢宅氣息的港男新生代代表。那部戲其實也很好,但演出的不是個人魅力,而是人設的真實,我也無法判定,到底是這個年輕人戲好,可以演活一個木訥卻躁動的港男,還是導演眼睛毒,直接找了個標準港男來演這角色。

這部電影本來是愛情片,卻被陳偉霆演成了“喜劇片”

但幾個月以後,我又看了這套《得閒炒飯》,總算知道這是個好演員。

因為這個角色雖然與《前度》拍攝時間相近,但出來的效果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這其中,他飾演的是一個未滿20歲,但戀上輕熟女周慧敏的大學生。第一次約會已經頻頻出醜,而浪漫的第一次,堅持了...半秒。

這其中的尷尬,要演出來是非常抽象的,而許鞍華又不是喜歡搞大整蠱的導演風格,所以又要平實,又要充滿戲劇化,畢竟這事情現實生活中很難遇到,你有這樣的豔遇,也來不了這麼騷的操作。

這部電影本來是愛情片,卻被陳偉霆演成了“喜劇片”

這部電影本來是愛情片,卻被陳偉霆演成了“喜劇片”

這部電影本來是愛情片,卻被陳偉霆演成了“喜劇片”

可陳偉霆演的那種自卑跟憤恨,是十分妥帖的,讓人覺得這彷彿就是一個剛接觸性,極力想證明自己,卻沒有成功的“擼sir”。

這只是其中一場戲,表現的是他的臨場應變塑造,其中令我最為欣賞的,是喜劇戲份。

《得閒炒飯》本身就是中產喜劇,但格調很高,不玩任何的gag,也沒有顛覆、反差等誇張戲,那一切的喜感,都要演員從角色日常言行裡傳遞出來,要達到那種“喜而不笑,張而不狂”的感覺。而主力笑點,就押在陳偉霆的角色上。

說句有些過於誇張的話,在他這出戏的身上,我看到了我的精神導師周星馳先生的影子。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因為在我心裡,沒有任何人能超越周星馳,而且從日後的表現也看得出,陳偉霆並不是個喜劇創作天才,而是更致力於做一個會演戲的偶像。所以這個“相似”,僅僅是這部戲裡他出彩的喜劇感,給我的一種錯覺,但也很不容易了。

正如周潤發也在看了《狂舞派》以後,說蔡瀚億有周星馳年輕時候的風采一樣。必然是演員在戲裡的某個表現,觸及到一種點,就是高級喜劇的面貌,而高級喜劇,在華人世界裡的符號代表,就是周星馳。

這部電影本來是愛情片,卻被陳偉霆演成了“喜劇片”

這部電影本來是愛情片,卻被陳偉霆演成了“喜劇片”

陳偉霆在戲裡三番四次的“追隨”周慧敏,但都遭到或多或少的冷遇,還要裝作若無其事,一派天真無邪的樣子,非要強做成熟,與周星馳最初的《賭聖》時期,那種鄉下人進城的反差感,是有相似處的。

當然,陳絕做不出《精武門1991》裡星爺從褲襠掏出簫,來給妓女表演“吹簫”那麼勁,但還是有一些片段,一些菲林裡,會給我們這種感覺——一個稚嫩卻毫不做作的喜感演員,所應有的樣子。*(我強烈建議大家去回顧他給周慧敏做三文治時,粵語原聲的臺詞語氣,真的是勝過了大多如今的喜劇演員。)

這部電影本來是愛情片,卻被陳偉霆演成了“喜劇片”

搞笑本身是一件極其複雜的事,需要整體的鋪設,世界上所有的喜劇大師,基本都是自己創作,把持一切,而演員只是他的一個分身而已。

那麼在這部戲裡,把控全局的人,就是許鞍華導演。我不知道她是如何給陳偉霆說戲,但出來的效果的確令人拍案叫絕,結合許導演一貫的細膩、生活化、真實為主的掌鏡風格,我覺得這樣的設計並不是她的路線,可能其中也有陳偉霆作為演員,獨立揣摩的一面吧。

從那以後,有朋友問我,“你覺得現在哪個香港演員能拍喜劇”?

有的說是王祖藍,有的說是誰誰誰,我一般都會加上陳偉霆。哪怕很多人不理解:“他不是偶像小生嗎?演什麼喜劇?”。

因為熟諳喜劇規律的人會知道,陳偉霆在《得閒炒飯》裡的塑造,是多麼的不易與困難。這並不是靠賣醜來表現的喜劇感,那種是完全可以藉助外力來達成的,你讓一個傻子演傻子出醜,簡直是本色出演。觀眾也一樣會笑。

但脫了這層戲服,就會如同查理卓別林在《The Circus》(1928)裡的角色一樣,他不會明白自己為什麼好笑,換成一個庸人來操縱他,他就真的完蛋了。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星爺御用配角”、“無厘頭笑片老戲骨”,在離開周星馳以後,拍出的東西,就像是間歇性精神病沒吃藥一樣尷尬的原因。

而陳偉霆明顯是有這種“喜劇自主性”的,他知道怎麼出來的效果會好笑,而那個方寸的拿捏,也足夠生動自然。這對於一個年輕的演員來說,實在是太足夠了。

當然,他畢竟沒有任何走類型片路線的苗頭,而且喜劇巨星也不可能只有演技就行(甚至如果足夠會創作,本身演技差點都無所謂),因此我並不覺得他會走這一路線,但我仍很期待他多拍些生活化的喜劇,相信會有更大成績。

其餘的部分,感情戲上,陳偉霆在這裡面陷入了與他角色年齡極度不符的困境——做父親、女友是同性戀,這些窘境令他更加得以發揮,與張兆輝相擁對飲的一場戲,我覺得更精彩過他與周慧敏的互動。

這部電影本來是愛情片,卻被陳偉霆演成了“喜劇片”

至於可愛的部分,太感性了,我說的一定沒有女粉絲詳細,就不班門弄斧了。僅僅在觀影的技巧裡,說了一些陳偉霆在該戲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也希望更多人通過這部戲,瞭解這樣一個優秀的演員。當然,前提是看懂它(電影本身),才能讀懂他(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