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五百多張藏羚羊皮鋪在地上,是我見過最震撼的畫面

可可西里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完美的生態環境地區之一,也是中國目前建成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區之一。美麗寂寥的可可西里是藏羚羊最後的棲息地,而有不少盜獵分子為了追求高額利益,大肆屠殺藏羚羊。


《可可西里》五百多張藏羚羊皮鋪在地上,是我見過最震撼的畫面


電影《可可西里》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用真實的鏡頭講述了一個生與死的故事。

“美麗荒涼的可可西里沉睡於安逸之中,突然幾聲槍響劃破了山谷的寧靜,保護站中的巡山隊員被盜獵分子殘忍殺害,他們的鮮血染紅了戈壁,又一批藏羚羊群慘遭屠戮……一定要抓到盜獵者!巡山隊長對隊員們下達了死命令,隊員們連夜出發,闖進了死亡之地——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五百多張藏羚羊皮鋪在地上,是我見過最震撼的畫面


電影一開始就是一個捕殺鏡頭,高原精靈藏羚羊被活活打死,然後盜賊直接把它的皮剝下來…一片荒涼的可可西里上,鋪滿了藏羚羊的皮。

在蒙語中,可可西里的含義是“美麗的少女”。


《可可西里》五百多張藏羚羊皮鋪在地上,是我見過最震撼的畫面


導演陸川也用了大量廣闊的鏡頭來表現可可西里的壯麗,與此同時,導演也捕捉了可可西里的恐怖:風沙、風雪、冰凍的河流、高原缺氧、流沙…因此,電影中巡山隊每一次上山,都有可能是最後一次。而生活在可可西里的人都很愛這個地方,他們保護藏羚羊,實際上就是在保護可可西里。

這是一支沒有編制、沒有工資的巡山隊伍。


《可可西里》五百多張藏羚羊皮鋪在地上,是我見過最震撼的畫面


生態危機:怪誰?

一直以來,人類鑽研的永久話題就是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中國有多少瀕危物種?沒有確切的數字,我們能肯定的是,它們已經超過現存物種數量的十分之一。

在原始社會中,我們的祖先與大自然是和諧相處的,而隨著現代社會的到來,人們越發的看中物質利益,因此對於這一問題的思想觀念也逐漸的模糊。歐美市場對於羊毛披肩的需求,導致藏羚羊絨作為這種奢侈品的原材料價格也隨之瘋長,大家都聽過一句話:“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但總有人選擇性忘記這句話。


《可可西里》五百多張藏羚羊皮鋪在地上,是我見過最震撼的畫面


市場有需求,就有人響應,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可可西里地區的藏羚羊數量從原有的一百萬只減少到僅有的兩萬只左右,盜獵分子的猖獗給藏羚羊造成了滅頂之災。20世紀90年代,可可西里地區的人們組織了一支巡山隊伍,在隊長索南達傑的帶領下,強有力的打擊了盜獵分子,保護了藏羚羊,而他就是電影主人公日泰的原型人物。

日泰在電影中是隊長,也是一位父親,更是一個完美理想主義者。電影最後一聲槍響,導演將日泰的形象以最完美的方式結束,他在眾人面前犧牲,也昇華了這部電影。


《可可西里》五百多張藏羚羊皮鋪在地上,是我見過最震撼的畫面


在電影《可可西里》的語境中,歐美人購買以藏羚羊皮毛為原料的裝飾品,算是一種符號性的消費,而這種消費的需求並非是以維持生命和繁衍後代為目的的,甚至也不單單是其物質豐富後的一種精神性審美需要,而是代表地位、身份、富裕程度的一種等級符號。

歐美與可可西里在空間上相距上萬裡,其對藏羚羊皮毛的需求並非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有其深刻的歷史根源,我們可以將其原因分為兩個方面:

  • 一個是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在全球化的視野下被發現;
  • 一個就是包括可可西里這一部分的整個中國社會向全球市場的主動靠攏。


《可可西里》五百多張藏羚羊皮鋪在地上,是我見過最震撼的畫面


在電影《可可西里》中,記者和盜獵者馬佔林之間有一段耐人尋味的對話:

記者:大爺您是幹什麼的?

馬佔林:我是剝皮子的。

記者:剝一張皮子給你多少錢?

馬佔林:給我五塊錢。我這個格爾木啊,這個剝皮子,我最快,最快的人啊。…以前我是放牧的啊,放牛、放羊、放駱駝,這個草叢啊變成這個沙灘了,牛啊、羊啊都沒有吃的,死的死了,賣的賣了,現在的人也沒有吃的了,所以人也活不下去了。


《可可西里》五百多張藏羚羊皮鋪在地上,是我見過最震撼的畫面


正是因為“生存、窮”,導致當地居民走上了一條以破壞自己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生存之路。

瀕危物種受到最重要的威脅是生存環境的改變和喪失,我們用全球森林觀察的數據結合實地驗證,可以看到中國2000年有178萬km2森林;其中66000km2在2014年已經成為“非森林”(草地、農田或房屋),全國森林面積下降了3-4%。從數據上看這就是一個死循環。


《可可西里》五百多張藏羚羊皮鋪在地上,是我見過最震撼的畫面


可以看到一條邏輯鏈

社會快速發展——世界資本主義市場視野擴大——可可西里藏羚羊被發現——可可西里生態被破壞——環境變差導致當地居民貧窮——人們走上一條破壞家園的不歸路。

正如導演陸川所言:“在這部電影之前,我覺得一個環保主義者是背上乾糧和行囊去那種地方撿易拉罐,或者是手拉手去保護藏羚羊,但拍完電影之後,我覺得真正的環保首先是解決生存貧困問題。”

偶然進入歷史


《可可西里》五百多張藏羚羊皮鋪在地上,是我見過最震撼的畫面


2004年陸川以紀錄片的形式拍攝這部人文類電影,陸川是中國新生代導演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也是頗有爭議的一位。導演陸川想要拍攝的是關於“生命與信仰”的電影,但是最終呈現出來的卻是“理想與死亡”。本來,《可可西里》具有強烈的情節劇色彩,但現在卻擁有強烈的紀錄片風格,這一切的變化很明顯,卻又不壞。

如果說所有這些改變都是導演在親歷可可西里真實風貌之後才決定的,那麼這些改變意味著導演個人藝術構思的轉向,劇組用勇氣、意志和最本質的拍攝手法,完成了一次電影的旅程,也是一次對電影人考驗之旅。


《可可西里》五百多張藏羚羊皮鋪在地上,是我見過最震撼的畫面


在導演訪問中,提到:“可可西里這部影片基本上都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實地拍攝,由於地域因素的影響,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可能受到威脅,別說是在雪地能夠本派,就算是維持一個姿勢都是一種奢望。”

陸川的創作風格與追求都是一樣的,對歷史保持旁觀,對定論表示保留,對痛苦保持沉默,是他一直堅持的創作立場。在《可可西里》中,這個旁觀者就是那位來自北京的記者。而那名記者對巡山隊最初的瞭解和我們是一樣的,僅僅是一堆潦草新聞和幾張隊員照片,但當他看到巡山隊的日常,第一時間就打破自己的旁觀立場,而當他知道巡山隊也會賣羊皮的時候,他的內心更加複雜。


《可可西里》五百多張藏羚羊皮鋪在地上,是我見過最震撼的畫面


陸川導演的《可可西里》,故事並不複雜,也沒有去可以的煽情,但是觀眾的內心不可能無動於衷,就在那片荒原上,是真的有成百上千具藏羚羊的屍體,雖然電影的主題不一定是環保,但我們確實看到了生態環境保護的號召存在,原始與文明、生存與死亡、人與自然,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


《可可西里》五百多張藏羚羊皮鋪在地上,是我見過最震撼的畫面


結語

1997年,可可西里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一代又一代守護者的保護下,盜獵的槍聲漸漸消失,藏羚羊種群的數量也得到了極大的恢復,由1997年的不到兩萬只增加為六萬只。

2017年,可可西里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了真正的淨土。


《可可西里》五百多張藏羚羊皮鋪在地上,是我見過最震撼的畫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