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做不大會發生什麼?

美國經濟學家萊斯特·瑟羅(Lester C. Thurow)提出了“零和社會”的概念。當一個社會的基本問題無法通過增加生產來解決時,就會對損失進行分攤,人與人之間進行“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是博弈論的一個概念,意思是“一方有所得,另一方必有所失”。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之內,某些人或群體會以別人的損失來換取自己的利益或彌補自己的損失。歷史證明,如果生產不能增長,且沒有合理解決問題的制度,就會陷入“零和社會”。我們先看看有哪些事例。

“零和社會”造成的影響有輕有重。

“蛋糕”做不大會發生什麼?

反應康乾盛世時江南景象的《姑蘇繁華圖》

輕者,個體之間的敵對。

歷史學家孔飛力曾研究過清乾隆年間的“叫魂”事件。當時民間產生了“妖術”恐慌,官府隨即開始搜捕使用“妖術”的“叫魂犯”。此時,“叫魂犯”這個群體成為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而這個系統中一定會有人受到官府的懲戒,官府為揭發者提供的賞金則成為有限的資源,此時就形成了“零和”的條件,出現了部分人為了賴賬、爭家產或者單純貪圖賞金而誣告其他人的情況,藉助清剿行動來損人利己。零星的“零和博弈”行為通過一場大規模的官府行動暴露了出來。

歷史上的皇儲之爭,也是典型的零和矛盾,太子只能有一個,但皇子往往眾多,玄武門之變,就是典型的例子。

重者,整個系統的顛覆。

中國歷史上,在承平時期,地主鄉紳在維護地方秩序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在王朝末期,往往會出現嚴重的土地兼併情況,這並非說哪些地主鄉紳都是為富不仁,而是王朝的衰落導致了資源有限,進一步激發了人性的貪婪,屢屢發生的農民起義,多源於土地問題。土地就這麼多,地主士紳多一塊,農民就少一塊。農民沒有能力對抗侵佔其土地的地主士紳,又沒有其他出路。失地農民破產,個體之間的矛盾不斷累加,變成整個社會的矛盾,失地農民就會以暴力的方式尋求“均貧富”。例如李自成的軍隊就曾經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

也有些情況,因為“蛋糕”做大了,所以避免了零和矛盾的出現。

“蛋糕”做不大會發生什麼?

空想社會主義者托馬斯·莫爾,公開反對圈地運動,他認為這是“羊吃人”。

英國圈地運動就是這樣。羊毛需求激增,導致農民的土地被侵佔做牧場。矛盾重重的時候,工業革命和航海為失地農民提供了出路,“蛋糕”變大了,他們可以去城市做工或出海謀生,因此沒有出現中國那種農民起義推翻王朝的情況。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零和社會”呢?

第一:增長乏力

因為經濟增長遇到瓶頸,“蛋糕”沒辦法做得更大,才會出現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叫魂”事件大多發生在江南,就是因為江南雖然發達,卻也是人口壓力最大,資源最緊張的地方。

第二:分配不均

在分配不均的前提加劇的矛盾,會直接刺激人們用“零和”方式來解決問題。土地兼併導致農民起義就是這麼發生的。

第三:合理方式不能解決問題

比如圈地運動就曾出現皇室修改法律強制終止佃戶的土地使用權的情況,使得農民無法通過合理方式實現自己的訴求,只能另尋出路。

對於一個系統來說,向外拓展,把“蛋糕”做大,是避免出現“零和社會”的最好方法。不管是國家還是組織,如果分不好“蛋糕”,嚴重時會拖垮整個系統。因此,必須有合理的分配方式,以及相應的保障公平的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