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把孩子教育好了,中老年後才能真正享福”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家裡的老人總說,一輩子要做一個寬厚的人,多給別人留一條後路,也給自己留一條後路,隨著人年紀越來越大,心態也越來越好,能包容的事情就變得多了。這話沒說錯,也非常有道理,不過這也要分情況,有時候不那麼寬容,反而是更好的方法。

如今做父母的,都要早早考慮起自己的晚年養老問題,這不是有幾個孩子的問題,而是大勢所趨,孩子不能決定一切。晚年能不能過得好,就看父母有沒有長遠的打算,這一切都要早早做規劃。有遠見的父母,會在以下事上很“絕情”,為晚年享福做準備。

身為父母,年輕時候要在孩子的教育上“絕情”

父母對孩子,那是毫無保留的付出,無論如何也稱不上“絕情”兩個字。 但是在某些事情上,父母還真得學會絕情。就比如在孩子的教育上面,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想要教育成材,就要能狠得下心,對孩子們放手。孩子只要到了一定年齡,該自己做的一定要自己做,不能再由父母代辦,或者包辦。

有的父母覺得這樣對年幼的孩子太過分了,扛不住孩子的撒嬌,或者哭鬧發脾氣,就又心軟妥協。只是一時的心軟造成的情況就可能是數次的心軟,最後孩子都已經長大成人了,還沒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只會依賴父母,向父母索取。啃老族就是這麼被培養出來的,孩子走不出去,一直賴在父母身邊,晚年也是為他操心。身為父母,中年時候要在孩子的成家立業上“絕情”。

眾所周知,家庭裡面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父母半輩子的打拼都是為了孩子,尤其是有兒子的情況下。兒子長大成人,要成家立業了,父母前半輩子的積蓄就剛好派上用場,用來給兒子娶媳婦,買房子,置辦家產一系列的事務。也不是說不讓父母為孩子做這些,而是凡事要有度。有能力了多做點,沒能力就要堅決拒絕。否則手裡只付得起首付,還上趕著要給全款,給完之後還是父母來還錢,後半輩子算是沒頭了,還怎麼享福。該絕情就絕情,兒子年輕正打拼,父母老了可就沒福可享了。

身為父母,在兒孫的投入上要學會“絕情”

最後一點,就是對待兒孫,特別是孫輩,要絕情一點。都知道隔輩親很誇張,爺爺奶奶見了孫子孫女之後就走不動路了,要啥給啥,虧誰不能虧孩子。親是肯定要親的,但是孫輩的日常生活用度,包括教育費用,這些都由兒子兒媳負責,畢竟他們才是孩子的父母。

想要接濟一點可以,但是不要讓兒子打著這個由頭,變相讓父母來養。養完兒子養孫子,錢都投入到子子孫孫裡面去了,等到老人有什麼事,就不一定能拿出來了。為了晚年能舒坦順暢度過,父母一定要好好考慮,該絕情一點就絕情一點。










汨羅小易


過去有句俗語,叫做“平安是福”。而如今,在農村一些老人間,卻常常感嘆:“平庸是福。”

這到底怎麼回事?在如今很多父母主流觀念是望子成龍的時代,為何有父母期待子女平庸?甚至還認為平庸是福呢?原來,對於很多農村老人而言,如果家裡有個沒本事的兒子,才是真正的福氣。

60歲的劉大爺,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如今兒子女兒都結婚生子了,也都很有出息。大兒子在北京,如今還靠自己買了房子。二兒子定居國外還娶了洋媳婦,但每年春節前都會帶著媳婦和兩個孫子回國陪老人一起過年。三兒子和女兒如今在深圳定居,都有各自的事業,混得也是風生水起。

如果說全村最有出息的孩子,就屬劉大爺家裡的幾個兒子女兒了。每年過年前,三個兒子和女兒都開車幾十萬的車子,帶著大包、小包回家過年,不知道羨慕死多少同村人。可過完年後,所有的子女卻又要各奔東西。

前兩年劉大爺老伴去世,兒子女兒們也爭著想要接劉大爺進城過好日子。當時劉大爺也隨了兒子的心願,跟著大兒子去了北京。可還沒有半年就重新回到村裡,不是兒子不孝順,而是自己在大城市實在生活不慣。

去哪裡都不如生養自己的地方,當劉大爺去了北京後更加深刻感覺到自己與大城市的格格不入。或許只有家鄉的小村莊才是自己真正落葉歸根的地方,在這裡出生,也在這裡終老。對於孩子們的勸說,劉大爺只說了兩句:“我的一生都留在這裡,最後也該回到這裡。而且,在這裡時常會覺得你們的媽媽還在,身邊很多老朋友也都還在。”

孩子們給劉大爺僱了保姆,每月也都給劉大爺打錢。這些錢可以讓劉大爺想吃什麼吃什麼,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可人老了,有口吃的就好,有件衣服穿就夠了,其實那些吃喝穿戴已經不講究了。在劉大爺看來,兒子女兒都有出息,甚至全村人都羨慕自己,這曾經讓自己和老伴很驕傲、很自豪,甚至覺得自己對得起祖宗了。

可如今,沒有多少人知道劉大爺更羨慕那些子女守在身旁的同村老人。沒錯,這些老人的孩子或許很窩囊、沒本事,只能本分的重地為生。可這是這樣的農村家庭,家中的老人卻是最幸福的。孩子們陪伴老人身旁,所有的孫子孫女也圍著老人打轉,讓老人有種家的溫暖。自從老伴去世後,劉大爺更寂寞了。每天能做的事情,就是找人下棋。可晚上回到家後,卻念想老伴,回想自己年輕的時候,還有計算著自己還有多久可以閉眼,那時就不再寂寞了。

如今農村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願意紮根農村的年輕人更少。我們不得不反思一件事,農村的父母努力一輩子讓自己的孩子走出農村,可走出農村的孩子該如何報答父母的恩情呢?是給錢,是過年時開著豪車風風光光的回家,讓父母倍感面子?可這些,真的是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爸媽們想要的嗎?


專注飲食花樣與營養


我來跟樓主分享一下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事。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事,是真真切切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我們小區裡住著一老兩口,平時總是深居簡出,很少跟大夥在一起聊聊天,見面的機會都很少。有一次我就隨口問了一下家裡面的人。才知道,這老兩口是退休職工,有一雙兒女,都在國外打拼,生活的不錯,按理說老人應該很驕傲,經常把兒女掛在嘴邊才對。其實事情不像大家想的那麼美好,老兩口年輕的時候,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可以說是有求必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子女也很爭氣,都考上了名牌大學,而且都出國留學了。很值得父母驕傲。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國外呆的時間長了,就不想回來了,前幾年還好,一年回來一次,我想那個時候是老人最開心的時候。到現在,甚至跟老人說,我們不回國了,你們的遺產我們也不會繼承,你們老了,就找個保姆,或者住養老院吧,就差說老死不相往來了,把老人氣的整晚整晚睡不著覺。我覺得這就不是正常人能說出來的話,到現在就剩下老兩口孤苦無依,很可憐。父母並不是圖什麼回報,只想老了有人陪伴,就像當初父母牽著你的手那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孩子。孩子的快樂,是父母最大的快樂。但是過分的膩愛,不是愛孩子,而是害了孩子,同時也害了自己。


風一樣的Man3


我們的的孩子是82年出生的,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中專大專,畢業後就有了工作。我就從不操心啊,他很能幹,很聽話,做飯炒菜樣樣能。什麼事我就不會操心的,連娶兒媳婦我都沒給他們兩個人操心過。我也不去享清福。現在我最操心的是我父母大人。80多歲了。出了操心父母大人。就是操心自己了。自己努力掙點養老錢就是了。其他不多官了努力官好自己就行。


用戶楊正瓊


 身為父母,總希望孩子能吃好喝好,但一些父母卻忘記了讓孩子保持身體健康,而為了讓孩子“享福”,頓頓總是大魚大肉供著,不但變著花樣的做飯,還營養品保健品供著,而且還要強制餵飯,孩子明明說“吃飽了”,還要以“就這一口,最後一口”,把孩子的肚皮撐的漲漲的。

  另外,他們害怕孩子的身體受到勞苦,日常生活中,出門不是儘量抱著孩子,就是用汽車帶著,孩子外出走路非常少,乍看之下,孩子多享福呀,就跟舊時人家一樣,出門都是坐轎子的,自己從來不走路。但結果呢?

  一是孩子要麼吃完東西開始嘔吐,如果吃助消化藥反而成為一種惡性循環,或者對吃飯完全失去興趣而導致越來越難喂,這反倒助長了父母的餵食熱情,或者導致孩子腸胃失調而腹痛連連,而只能靠藥物調理;

  二是身體得到不鍛鍊,過少的運動導致肥胖兒大量產生,而且即便不是肥胖兒,也體質極差,我們從若干新聞中已經有了教訓,中日兒童夏令營大賽中,日本兒童一路遙遙領先,而中國兒童一路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跟著,最終體力慘敗;武漢、西安、南京等多所高校運動會中取消了長跑項目,而原因是現在學生體質下降越來越明顯,校方害怕發生猝死現象。孩子們的身體一直在“享福”,卻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健康和快樂,一些小小的肥胖兒甚至連爬個樓梯都氣喘吁吁,這難道不值得讓人反省嗎?

  怎樣才能保持身體健康?有兩個秘訣,一是讓身體體會到飢餓感,吃飯或許會更香,並且激發孩子吃飯的熱情和主動性;二是孩子身體缺少活動並不是享福,孩子身體得到勞累,父母沒必要心疼,孩子要從小學會摔爬滾打,才能迎接風雨。

  精神上享福

  很多父母害怕孩子受到打擊和傷害,而千方百計把孩子置於他們安全的羽翼之下,完全保護起來,他們看不得孩子臉上的淚水,他們要讓孩子在精神上享福,只希望看到孩子永遠快樂的歡笑。

  這其實是一種變相的寵溺,一方面孩子學不會艱苦奮鬥的精神,長大後在學業上和工作面前會望而卻步,學習時會覺得太累而舉步不前,工作時也喜歡貪圖安逸;另一方面孩子們體會不到 失敗和挫折感,成人後,小小的打擊,往往就會讓他們無法忍受而導致過激行為。這其實就是大家常說的“溫室教育”,溫室裡培育的花朵根本經不起風霜雪打,更別提傲立寒冬了。所以,父母教育中,讓孩子接受挑戰,學會面對失敗和苦痛,跌倒之後,能勇敢的站起來,這是人生的一個必修課。精神上遭受挫折,人才會更堅強,而缺失這一課,或會失去整個人生生存的意義。

  所以,如果父母真的想要孩子最終幸福和快樂,要先讓他們學會吃苦和付出,才能最終收穫甘甜。意識不到這一點而一心讓孩子享福併為此而努力的父母,或者這樣的做法將導致孩子一生的悲劇


阿夢生活視頻


我認為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我理解的把孩子教育好是把孩子教育成一個對社會有貢獻並且懂得感恩的人。

教育孩子獨立有擔當

現在社會競爭非常激烈,很多父母都拼命讓孩子學習,怕他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好像除了學習,其他事情都不用操心,父母無縫銜接地幫忙安排好除了學習之外地其他事情。我認為學習好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獨立,有擔當。我有一個同學初中畢業,一直都在老家小鎮這邊打工,小鎮對於學歷要求不高,他為人又很會處事,所以過得很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一家人其樂融融。也有一位姐姐,先我兩年去讀了大學,回老家工作卻總是覺得不順心,現在在家裡啃老,沒有出去工作,美其名曰在學習。父母不僅為她擔心前途,也還要賺錢養她。所以我覺得人有學歷固然好,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獨立有擔當,對社會有貢獻。哪怕你一輩子都是在工廠打工,或者做一些基層的工作,只要自給自足,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平平淡淡也是幸福。

要有正確的觀點,懂得感恩

在孩子年幼時,要教導孩子樹立一些正確的觀念。當代很多孩子都是在寵溺中長大,很多人都習慣了接受,而很少去付出,也不懂的如何感恩。父母辛苦撫養孩子長大,等到父母老了那一天,孩子卻嫌棄父母沒用。類似於這樣的新聞,現在屢見不鮮。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似乎被一些年輕人忘記了。我認為這是不好的,所以應該從小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我覺得享福不一定要是物質條件多麼的好,如果孩子獨立有擔當,懂感恩,相信父母的晚年生活一定不會很差,父母其實只要感受到孩子的孝心,就會覺得很欣慰了。


郭仙貝


說句實話,對於“父母把孩子教育好了,中老年後才能真正享福”這句話,我並不是很認同。我認為父母把自己孩子教育好只是中老年後享福的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決定因素還是在自身,自己青壯年時期努力把自己生活條件搞好不香嗎?為啥還要老了指望孩子呢?

新聞上看到過不少的情況,農村父母辛辛苦苦把子女教育出來送到城裡去,老了以後孩子推三阻四不履行贍養的義務,老大推老二,老二推老么的,最後碰到村莊拆遷了回來爭搶家產大打出手的大有人在;跟我一個單元樓上的大爺,孩子從小很出息,大學畢業以後留學德國,在德國畢業以後直接留在了德國娶了外國媳婦,只是每個月定時的給他匯幾千美元過來,連過年都忙得沒空回來陪陪他,在外人眼裡都羨慕他有個出息兒子。只有一次我爸跟他聊天時,他跟我爸說,他寧願自己的孩子連大學都考不上,起碼這樣孩子大了也會時時回來看看他。這難道是享福麼?

因此,人只有把自己過好的同時,先教孩子做人,再教孩子做事,自己把自己過精緻了比什麼都好,您說呢?


leightone


大家都說:你這熊孩子,讓父母操碎了心!可見教育孩子是父母很重要的一項工作。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


這是人類文明的文化傳統,那如何才能安享晚年生活呢。我們來看下晚年生活會面臨哪些問題。

1:退休後沒有經濟來源;

2:身體各方面的退行性病變,需要更細緻的照料;

3:心理方面,需要更多的關心和開導(有些人到了老年會對未來產生恐懼);等等

4:適當留些資產,為自己老年生活加持。


有些事務性的事情,有錢就可以請人處理或是照料,但心理層面的欠缺,只有那孝順,能幹的子女了。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開始這樣培養:

1:尊老受幼的觀念;==》讓孩子學會擔當,承擔責任,孝順老人等;

2:獨立處事兒的能力;==》孩長長大後,很獨立,工作及其它方面的能力都非常強;

3:以及樂觀開朗的心態==》孩子以後陽光善良,自然很受人喜愛

4:三觀擺正。==》做個好人的基礎

相信這樣教出的孩子不會差,即使到你年邁時,也能老有所依的。

所以,趁還年輕,好好教育孩子吧,為了安樂的晚年生活,加油!


我是YY,以上是我的觀點,喜歡我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給您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丫丫心語吧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心願,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是不是把孩子教育好了,有出息了,中老年後才能真正享福呢?答案是肯定的。

最重要的是教育,只要真正把孩子教育好了,中老年後才能真正享福。

那孩子應該怎麼教育呢?

1.父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希望孩子成為什麼人,做父母的首先就要做什麼人。父母的一舉手一投足孩子都會模仿,父母一言一行都將直接影響孩子。

比如:孩子正在寫作業,父母應該也看看書,不打擾孩子,營造濃厚的學習氣氛。

比如:父母孝順爺爺奶奶的舉動,孩子會看在眼裡,學在心裡,那他長大以後一定會像你們孝順爺爺奶奶一樣孝順你們的。

2.教孩子獨立,不溺愛孩子。

獨立是孩子該具備的一種品質,讓他們知道什麼東西都不是那麼容易得來的,要他們從小要學會做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捨得放手讓他們去勞動。

不溺愛孩子,我就看到過有15歲的孩子還要媽媽餵給他吃飯,不喂就不吃,就把零食當飯吃,這樣的孩子以後等父母不操心都不行,怎能享福呢?

3.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對於孩子而言,半小時的高質量陪伴,勝過一小時的低質量陪伴。高質量陪伴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這個時間你完全屬於孩子的,不能掃地,不能打電話,更加不能刷朋友圈。放下手機,心無旁騖,調整心態,和孩子玩到一起。

無論是兒子女兒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一生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生活。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更有出息,中老年後才會更幸福。

我是小程,一個在創業路上不孤獨的前行者,歡迎大家評論、點贊、轉發。


小程說首飾


教育孩子也是一種修行,也是自我提升的一個過程。和孩子一起成長就是最好的教養。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很多媽媽都在糾結是全職在家還是重返職場,在我看來,不管是全職在家陪孩子還是重返職場都要不斷的自我提升,每天都有進步,人活的才會越來越精彩!

就我個人而言,教育出一個優秀懂事的孩子是我的終極目標,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只讓孩子前進而自己卻原地踏步,所以我們要共同前行,一起進步,人最大的成功無非就是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在這條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摸索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