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英國國民作家,除了《福爾摩斯》,你也該讀讀他的小說。

伊恩.麥克尤恩在英國被稱為國民作家,其作品因為著名的麥式反轉和揭露人性而著名。其多部作品熱銷英美,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贖罪》,這部小說後來被改拍成電影,由《加勒比海盜》的女主凱拉·奈特莉和X博士詹姆斯·麥卡沃伊主演,卷福也在其中出演了一個配角。

他是英國國民作家,除了《福爾摩斯》,你也該讀讀他的小說。


我開始讀麥克尤恩的作品也是因為那部小說,但愛上他的作品卻是因為這部《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出版於1998年,在《贖罪》之前,《水泥花園》之後,是麥克尤恩中期轉型之作,也是他唯一一部喜劇類型的小說。麥克尤恩的作品獲獎無數,多部作品被布克獎提名。不過,唯一真正獲得布克獎的只有這部《阿姆斯特丹》。

他是英國國民作家,除了《福爾摩斯》,你也該讀讀他的小說。


《阿姆斯特丹》以兩位好友參加共同的老情人的葬禮為開篇,講訴了作曲家老克和報紙主編老農兩人因為“照片門”事件反目成仇,利用法律漏洞,謀殺彼此的故事。其風格與之前為其贏得恐怖伊恩稱號的前期作品不同,詼諧放鬆,輕喜劇一般揭露了英國所謂上層社會的醜態。其中有三個方面特別值得一讀。


第一,英式的反諷。這是麥克尤恩的一貫風格,罵人不帶髒字,也是很多英國作家的特色。他一本正經地描寫人物細節,內心…...不留心的話還以為他多麼喜愛這個人物,但很快就會筆鋒一轉,揭露出人物的虛偽。比如,這部小說裡的出版商老喬,作為上層人物的代表,老麥是這樣描寫他的:

她的死使他高貴了起來。那種靜靜的莊嚴絕非喬治平素的風格,他一貫既陰鬱冷酷又索求無度;既急於求得他人的喜歡,又不能將友誼視作理所應當——這是鉅富們才有的一種負擔。


象這樣的描寫貫穿整部小說始終。每每讀到,讓我們在理解人物的同時,又會發覺其中的可笑,進而又引發思考……這種諷刺像是英國文學的一個標籤,在給你展示一本正經的英國紳士的同時,又掀開他的蘇格蘭短裙,讓讀者看到下面光著的屁股。

第二,揭露人性。與村上春樹細膩地挖掘自我不同,老麥揭露起人性來,向來喜歡一竿子打翻所有人。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自詡高尚的作曲家的自私,自詡社會良知的報社主編的勢利,滿嘴民主自由政客的虛偽和畸形……在這部小說裡,老麥甚至連自己也沒放過,他借用老克的嘴,把小說家的自以為是也批駁了一番。

這些類型的人——小說家顯然是其中最糟糕的一類——總能使他們的朋友和家人相信,非但是他們的工作時間,就連他們打盹兒閒逛,每次沉默不語,每次沮喪或醉酒都是出於崇高的意圖而不得不為之,大家都得小心擔待才是。而在克利夫看來,這不過都是庸才的遮羞布。

這種風格讓我想起了英國《黑鏡》。那部劇中揭露的人性實在辛辣、徹底,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這進而又讓我想起美劇,美國人也喜歡批判,但其中多指向敵人,和他們不一樣的都是壞的;日劇中也有批判,自省居多,可能跟其社會中的“恥文化”有關;我們過去提倡“批評與自我批評”,不過現在的劇集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難得能看到這麼透徹的反思,像清晨洗臉,讓我耳聰目明。

他是英國國民作家,除了《福爾摩斯》,你也該讀讀他的小說。


最後說說寫法,這部小說採用的是雙主人公寫法。以前讀過的小說要麼是一個主角,或者多個主角,讀到這種雙主角交叉敘事,而且老年男性的實在覺得奇特。這樣的題材很難吸引到讀者,這樣的方式很容易失去重心,而且老麥還不斷的剝析人物內心…….能夠駕馭這種寫法的,估計也只有老麥了。

他是英國國民作家,除了《福爾摩斯》,你也該讀讀他的小說。


我覺得這種寫法之所以能成功抓住讀者,跟視角的轉換和主角互相揭短有關。尤其當兩個主角因為是否使用照片引起衝突之後,我們藉助老克的敘述更瞭解了老農的刻薄寡恩,同時也從老農的嘴裡瞭解到了老克的惺惺作態,然後看著矛盾不斷激化,讓兩人從委以身後事的摯友,走到了互相下毒的地步。可惜這種寫法只能在原著中細細品味,無法引述。

不過這部小說中也有遺憾,就是其中的麥式反轉遠不如《贖罪》和《甜牙》中那樣的強烈。不知道你讀過之後是否也有同感。如果你也喜歡這位國民作家,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