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基礎不決定上層建築

1

炒過股的人都知道,在股市面前每每有唱多和唱空兩個派別。

唱多的一派往往是樂觀的、積極的;唱空的一派往往是消極的、悲觀的。

其實感情也有唱多和唱空兩派,有相信感情的,也有不相信的。

有一點,股市和感情都很神秘,未來都不可確定。但回過頭看,它們的起起伏伏都很正常,只是總體趨勢一定是向上走的。

因為,就像小平同志說的,發展是硬道理。有發展,就一定有向上走的趨勢。

股市的線條很有啟發性,它符合辯證法的三大基本邏輯之一:否定之否定規律、波浪式曲折前進趨勢。

在感情方面,經常看我寫的文字的朋友應該發現,我是感情上的唱多派。

和很多人雞湯文不太一樣。他們高舉“否定”的大旗,一味否定,否定之後沒有再否定,他們破壞了之前的倫理體系,又不去重建。

這樣的結果是,導致人們什麼都不能、不敢、不願意去相信了。

而我則希望否定之後再否定,即,有所肯定,即,有所重建,即有所相信。

在感情中,相信不是一個簡單的謂語。在西方電影裡,導演經常思考的命題就是,CHOOSE TO BELIEVE。

對於神秘未知的感情,是否去相信感情是需要我們去做選擇的。

知道了它的複雜,而不失去相信(還上升不到信仰),知道它的負面,而選擇去相信美好。

知世俗而不世故。What do you choose to believe?

至於我,我相信在個人的感情經歷總和中,絕大多數經典意義上的人的感情總和的趨勢一定是向好的。

用一句通俗的話說,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2

前面說了許多形而上的東西,現在來談談形而下的具體的現實的因素。

我認為影響感情的最大的因素還是經濟基礎。這是我很長一段時間的困惑,今天才有所認識。

昨天我想起我的一個好友,臺灣人,絕對的紳士,人很帥,言行彬彬有禮。

他是70後,長得像80後。他一直沒有結婚,也不輕易交往女性。我問他為什麼不結婚?他不說。有一天在星巴克,他終於敞開心扉:

“我出生在高雄,家裡有三兄弟。小時候家裡很窮,父親只要一買東西,母親就會罵,他們就會吵架。

貧困夫妻百事哀,我可能有陰影吧,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準備。” 他說的準備,當然是經濟方面的。

可是一個人40多歲了尚且做不好準備,那麼什麼時候才叫有所準備?

我覺得他是沒有足夠的信心,或者說還沒有做好去相信感情的準備。而他的經濟基礎的準備,只是一個淺層次的意識。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命題影響了很多人,需要指出,這句話並不是馬克思的觀點。

在馬克思的著作中,他只是提出了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存在辯證關係,但具體是什麼基礎決定什麼上層建築,資本論裡面還是沒說明白。

另外,馬恩的意思是,基礎和上層建築不是嚴格的遵照因果關係。

即經濟基礎100%決定上層建築應該是個錯誤觀點。這個命題不是馬克思的觀點,是後人非常粗暴的總結。

還需說明的是,作為宏大的政治經濟學家,馬克思所謂的“基礎”是指國民社會的生產力、生產關係等,“上層建築”是指國家意識形態、法律制度等。

他唯獨沒有闡述個體的人。在這個意義上,強行將“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命題加到個體的人身上是不合適的。

對個體的關注,主要是存在主義哲學的事情。但存在主義沒有所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等概念。

上一篇文章我說到,存在主義認為“存在先於本質”。

存在主義不將本質先於存在,即不會將“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樣的本質性命題,強加到每一個個體身上。它關注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關注每一個存在的不一樣。

其實對個體的關注,中國古代哲學和西方存在主義哲學有相同之處。比如海德格爾說自己的思想是開道的“道”,一再與老子的道想通。

扯得有點遠了……

3

我思考的是,如果把個體的感情比作上層建築,那麼決定這個上層建築的一定不是經濟基礎或者物質基礎。

我們的父輩出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那是中國最沒有經濟基礎的時候,那個時代人的感情,不一定比物質富有的現在貧乏。

我的父親一直有個特點,喜歡在買東西時和人討價還價,不管在商場還是菜市場,從40多元一箱的水果能還價到20元。

我分析他這是窮怕了。即便現在物質條件好了,也還是保留了原來的習慣。

回過頭看,物質條件並沒有對他的感情產生決定性影響,放諸到他的情感世界,他並不匱乏。他養育了我們,給世界做了增量。

他們那一代人,道路都是曲折的,物質是匱乏的,但他們都給世界做了增量。

他們找到了存在的意義。

而我們很多人沒有他們“富有”,似乎人人不愁吃穿,可是不相信愛情;物質越是豐富,越找不到意義。

4

在感情中,經濟基礎不決定上層建築,個人的“相信”才會決定。

我想起王陽明,他消滅了十萬叛軍後結果發現: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現實中,經濟基礎的難題一直橫亙在我們心上,是為最大的“心中賊”之一。


一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使人很難相信自己;一句“貧賤夫妻百事哀”,使人很難相信愛情。

我覺得還是要相信自己,要做感情的唱多派,不要拿別人的錯誤經驗決定未開啟的人生。起起伏伏之後,從結果來看,最後什麼都會有的。

前幾天,蓋茨說一場疫情讓我們重新知道人人平等,病毒面前無所謂上流和底層,人人都要接受考驗。

一場疫情也將很多事物拉回本質。再多的車啊房啊錢啊都是虛浮,吃的你有沒有才是問題。除此之外,身邊有沒有一個人去商量事情,亦是決定性的。

莫欺少年窮。我和喜它也是剛起步,很多方面都要去共同建設,遇上困難並沒有讓我們沮喪。

有時候,幸福就是2元錢。

和她一起散步時,突發奇想,一起坐上22路公交車穿越整個杭州城,體會漫長的夜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