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能不能看電視呢?兩者有什麼“差距” 家長進來看看

回憶我們的小時候,是和小朋友一起跳皮筋、玩玻璃球,去田地裡抓蟋蟀,夜晚躺在草地上看星空。然而現在的孩子都是玩手機、玩電腦、看電視等等電子產品,但也因為這些東西,孩子的成長受到了影響。

孩子到底能不能看電視呢?兩者有什麼“差距” 家長進來看看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看電視?這是很多父母都會想的問題。

奇幻小說、電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有這樣一句臺詞:“千萬、千萬、千萬別讓孩子靠近你的電視,甚至不要購買、安裝它,這是最最愚蠢的東西。”

看似危言聳聽,卻說出了看電視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嚴重。事實證明每天看電視的孩子和不看電視的孩子之間有明顯的差距。2-6歲是孩子大腦和身體發育黃金時期,這時候孩子最容易被電視裡的卡通人物吸引,從而受到影響。

孩子到底能不能看電視呢?兩者有什麼“差距” 家長進來看看

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明顯差距

1. 想象力和創造力

曾經有這樣一個試驗:讓一組小孩一直看動畫片,而另一組小孩則一直聽故事,內容都是《蠟筆小新》。過段時間後,分別讓兩組孩子畫出自己心中的蠟筆小新。

孩子到底能不能看電視呢?兩者有什麼“差距” 家長進來看看

這時就有明顯的差距,聽故事的孩子們所勾勒出來的蠟筆小新各有特點,並且都能和蠟筆小新的形象結合起來;而看動畫片的孩子們畫出來的蠟筆小新,卻是一模一樣,和動畫片的中沒什麼太大區別。

孩子到底能不能看電視呢?兩者有什麼“差距” 家長進來看看

這就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差別,當孩子看電視,畫面上出現的人物有個鮮明的形象,而這個形象就記在了孩子的腦子裡,他就不會去想象自己心目中的人物是什麼樣。

孩子到底能不能看電視呢?兩者有什麼“差距” 家長進來看看

而聽故事則不一樣,孩子的面前沒有畫面,但是以文字內容傳達給孩子,他通過這些文字,自己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到底是什麼樣,這樣一來,想象力就會提升。

2. 專注力

人的大腦在運轉時會產生4種腦波,其中的兩種和專注力有關。一種是負責催眠的α波,另一種則是負責思考的β波。研究表明,當接收到的信息太多時,大腦中的α波就會增強,相應地β波會減弱。

孩子到底能不能看電視呢?兩者有什麼“差距” 家長進來看看

而電視節目就是一個蘊含著大量信息的平臺,鏡頭和畫面有時候都是一閃而過,變化太快,孩子來不及思考,只能被動的接受信息,專注力自然就下降了。

3. 學習能力

當孩子始終處於被動接受信息的狀態時,思考就變得沒有必要。當孩子主動思考,慢慢的懶得再思考了。在加上現代素質教育普遍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孩子就更加沒有心思主動獲取課本上的知識,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孩子的學習能力就得不到提升。

孩子到底能不能看電視呢?兩者有什麼“差距” 家長進來看看

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控制好孩子看電視的時間

長時間看電視,肯定是有危害的,還會使孩子眼睛近視,不過不讓孩子看又非常不近人情,所以家長可以給孩子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

孩子到底能不能看電視呢?兩者有什麼“差距” 家長進來看看

學齡前的孩子一般每天觀看電視的時間不宜超過1個小時,家長可以在這1個小時裡讓孩子看些自己喜歡的節目,這樣孩子既能得到放鬆,也不至於和家長鬧矛盾。

2.培養訓讀習慣

不管什麼時候,閱讀是提升智慧的最好方式,也是對知識的積累和自我素質的提升。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閱讀,引導她在故事中發揮自己的思考能力。這樣孩子既能夠感受到童趣,也因為父母的陪伴而感到溫暖。

孩子到底能不能看電視呢?兩者有什麼“差距” 家長進來看看

同時,閱讀也是提高孩子專注力的最好方式,當孩子開始沉浸在書籍的魅力中,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情節的時候,正是大腦發育的最佳階段。

孩子到底能不能看電視呢?兩者有什麼“差距” 家長進來看看

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差距是非常明顯的。家長要幫助孩子,避免讓他沉溺在被動接受信息的狀態中。

孩子到底能不能看電視呢?兩者有什麼“差距” 家長進來看看

給家長推薦這套繪本故事書,讓孩子愛上閱讀。兒童素質啟蒙對於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選擇一本優質的繪本,讓孩子遠離電視的危害。

孩子到底能不能看電視呢?兩者有什麼“差距” 家長進來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