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強化公益訴訟共築文物保護新格局


守護文物,安放故土情結

福建福州:強化公益訴訟共築文物保護新格局

本報訊(記者張仁平 通訊員王光忠 程慧)清明將至,在福建省福州市後嶼烈士陵園、李綱墓園,前來緬懷參觀的市民逐漸多了起來。“保護好文物,方能讓文化記憶得以傳承,歷史認同得以延續,故土情結得以安放。”福州市檢察機關運用公益訴訟職能,在保護文物上積極貢獻檢察力量,2019年10月至今已發出涉文物保護訴前檢察建議17份。

後嶼烈士陵園是福州市晉安區文物保護單位,這裡埋葬著中共福建省委特派員王則炎、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代理書記葉凱兩位烈士的遺骸。2019年10月,福州市晉安區檢察院接群眾舉報實地走訪發現,該烈士陵園護欄和圍牆出現部分破損,垃圾到處都是,雜草、灌木有半人多高。

2019年11月,該院向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發出檢察建議書,明確要求其加強對轄區內烈士陵園及其他英烈保護設施的保護力度,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檢察建議發出後,該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積極行動,除草清掃恢復陵園莊嚴肅穆的外觀,此外,該局還制定了每個月定期管理的制度,計劃結合周邊學校需求,將陵園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福州,還有許多承載著愛國主義精神的文物,被列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南宋丞相李綱墓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10月,閩侯縣檢察院在開展文物保護公益訴訟專項工作中發現,李綱墓周圍環境髒亂差,車輛隨意穿行墓道,且旁邊建有活動板房,導致墓碑面臨損毀滅失風險。該院隨即向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發出檢察建議。該局收到建議後,立即協調督促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履職,整改周邊環境並投入5萬元專項整修資金,實現專人看護。

為了將崇尚英雄的傳統用制度、常態工作固定下來,福州市檢察院先後制定出臺了《關於開展“福州古厝”暨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公益訴訟專項活動的實施方案》《關於協同開展涉軍英雄烈士保護公益訴訟活動的實施意見》兩份文件,全面摸排本地古厝等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現狀,明確涉軍英雄烈士司法保護的對象、情形和措施,加強與主管部門溝通協作,共同推進文物保護綜合治理。

“從維護方案到具體實施,都有檢察官的身影,很感謝他們。”李綱的後裔看到檢察機關在李綱墓附近設立宣傳欄加強普法宣傳,還對整改情況積極跟進回訪的行動後,對悉心守護文物的檢察官深表謝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