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毆打小護士的領導鄧主任,責罵小護士:外傳。 真是不公


被毆打小護士的領導鄧主任,責罵小護士:外傳。 真是不公

“護士被黑人撕咬毆打事件”持續發酵。本來,事件的脈絡應該是基於“護士”(受害者)和“黑人”(男,47歲,尼日利亞籍)之間。但是,因“鄧主任”的“插足”,卻平行的衍生出“鄧主任”和“護士們”(受害者同事)的一場智鬥戲。

就事論事,事件發生後,因輿論場的風向突變,給人一種考試複習“抓錯重點”的感覺。可事實上,從目前輿論的脈絡來看,聲討“洋刁民”的氣勢並沒有減弱,圍獵“鄧主任”的情緒也在持續進行。說實話:“兩手抓,兩手都還挺硬的”。

可讓人感到失望的是,無論是“院方”的回應,還是“鄧主任”的回應,都是在極力的迴避“是否責罵的問題”,而對於被撕咬毆打的護士,貌似只是邊緣性的提及。“院方”的回應中,特意的強調有人故意“挑事”,但是,具體怎麼挑的,誰挑的,並沒有說明。

至於“鄧主任”的回應,就更加模糊。前面說“怎麼會罵他(她)們,亂傳的”,後面又補充說:“不會說沒說,只是提醒大家小心”。坦白講,到底說沒說,依然是雲遮霧罩。另外,作為受傷的護士,以及她的同事們,至今沒有發聲,這就讓“院方”的回應和“鄧主任”的回應顯得不夠飽滿。

從某種意義上講,無論是“院方”,還是“鄧主任”,細品回應的邏輯,都是極其“官腔化”的,所以,本質上是不真誠的。要知道,並不是清白就意味著理直氣壯,而是要把清白的事實,講清楚,說明白後,才能理直氣壯。要不然,所謂的“回應”就會成為“車禍現場”。

所以,回到“護士被黑人撕咬毆打事件”上,“鄧主任責罵護士”只是其中的衍生部分。因為,從聲討“洋刁民”到圍獵“鄧主任”,這根本不只是護士被黑人撕咬毆打的問題,更主要的是,人們不想再諂媚“洋大爺”和“官大爺”,而這背後的來龍去脈,細枝末節,著實值得深思和玩味。

媒體在採訪過程中,平衡性掌握得很不好。話筒最先遞給“院方”,接下來是“鄧主任”,至於“護士”(受害者)及“護士們”(受害者同事),並沒有採訪到。至於“黑人”(男,47歲,尼日利亞籍)方面,給不給他話筒已經意義不大,因為就他的惡行來講,趕緊滾回去為好。

事實上,最先應該拿到話筒的是“護士們”(受害者同事)。可惜的是,就國內機構公開發聲來看,總是忽略最基層的聲音。可事實上,最基層的工作人員,可能最容易獲得公眾的信任。因為,他(她)們更接近事件的現場。

不過,有時候媒體可能也難以決定遞話筒的順序,所以,導致“清白”也會被越描越黑。當然,這其實也不只是“鄧主任”的問題。事實上,在處理公共話語危機上,絕大多數機構,都自作聰明,把公眾當傻子:“人前一套,人後一套”。

說到底,“鄧主任”之所以會被輿論圍獵,是因為她根本不相信公眾。因為,就“提醒護士們小心發朋友圈”而言,就意味著她認為和公眾對話是危險的,所以,“隱藏信息,公佈的信息越少越好”,就成為她指導工作的基本信念。

可事實上,輿論本身並非鐵板一塊,有從眾性的跟隨,就有理性的思考。如果從一開始就認為公眾都是“烏合之眾”,這本身就是一種對公眾的“侮辱”。所以,要想讓自己的清白不被玷汙,起碼的態度上,是要相信公眾的鑑別力。

就以“護士被黑人撕咬毆打事件”來講,相信再怎麼判斷力低的人,也不會顛倒是非,更不會把責任往院方和護士身上推。所以,“鄧主任”讓“護士們”(受害者同事)小心謹慎,確實有些太過“領導思維”。甚至,從習慣上來講,可能這也是彰顯她存在感的“話語體系”。

另外,“鄧主任”是醫學界的棟樑之才,有功之人,但也不應該抵消她可能犯過的錯誤,這是兩碼事。所以,有人強調“鄧主任”醫術高明,並且在領域內有傑出貢獻,就認為不應該過度解讀“鄧主任責罵護士”的問題,這種邏輯其實很流氓。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偷懶的。這也導致,當一個“德高望重”的人,突然成為“強姦犯”的時候,人們就會驚詫不已。所以,在評價體系上,一定要進行分層,私德歸私德,公德歸公德,有錯誤就要承認,而非互相抵消,彼此勾兌。

就比如,撕咬毆打護士的“黑人”(男,47歲,尼日利亞籍),如果“私德和公德”可以勾兌,那麼是不是他給國內市場增加的經濟活躍度,就要抵消他的可惡行為。想必,大多數人是不會同意的。甚至,如果是這樣,我們所處的世界,將會變得瞬間面目全非。

不得不承認,“鄧主任責罵護士事件”,最好的澄清期已經過去。因為,此刻“護士們”(受害者同事)站出來“回應”(鄧主任是被冤枉的),就算講的是實話,估計也不會有人信。具體的原因,這跟“屁股決定腦袋”邏輯有關,這裡就不再展開細說,因為,這在國內很普遍。

而作為“鄧主任”而言,即便沒有公開向“護士們”(受害者同事)表示抱歉,起碼也要私底下給出態度。只有如此,她才能更像一個平易近人的領導,而非是在“突發事件”中,給下屬打“預防針”的人。至於,她到底是“責罵還是提醒”。只有她自己和“護士們”(受害者同事)最清楚。

然而,回到“護士被黑人撕咬毆打事件”,“鄧主任”的浪打浪,終究是外延的冷餐,而對於接下來處理“黑人”(男,47歲,尼日利亞籍)的問題,才是公眾更關注的“焦點”。因為,多年來,“洋刁民”的蠻橫已經成為公害,必須要給他(她)們一些顏色瞧一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