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如何選擇更好的稅收窪地?


創業者如何選擇更好的稅收窪地?


本篇是作者3年1萬小時的工作經驗積累總結

包含4199字,閱讀需要9分鐘


《稅務籌劃的三大套路》這篇發佈之後,好多老鐵對稅收地獲取財政獎勵很感興趣,由於篇幅有限,只講了半套,本著做活做全套原則,今天把全套拿出來和大家共同觀摩。


創業者如何選擇更好的稅收窪地?

What:什麼是稅收窪地

創業者如何選擇更好的稅收窪地?


說到稅收窪地這詞,大家會馬上想到國外的開曼、百慕大、維爾京什麼什麼的,國內的會想到霍爾果斯。其實全球真正的避稅祖地,是在瑞士:一戰後,歐洲各國為了填戰爭的財政坑,開始對高額財富徵收重稅,瑞士銀行和外國之間幾乎沒有信息交流,於是大老總們紛紛把錢存在瑞士銀行,逃避本國的稅收。


所以瑞士除了鐘錶牛B,在避稅方面也是扛把子,是全球稅收窪地的鼻祖。然而,“稅收窪地”感覺是比例敏感的詞,敏感到百度百科都不敢開這個詞條。


本What對《稅務籌劃的三大套路》提過的其中一大套路中的內容,再重新迭代升級一下:


利用稅收窪地進行稅務籌劃的操作流程通常是這樣的,在有優惠政策的地區設立子公司,將一些收入轉移到子公司開票,然後子公司享受當地的相關政策實現稅籌。當然,你也可以直接把主體公司設在有政策的地區。


比如,Apple是第一家全球市值第1超過萬億美金的公司,總部所在地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庫比蒂諾市的市長這麼說(具體時間我沒去考證,來源於吳軍2017年3月29日《硅谷來信》):


“以前,蘋果公司每年向我們市交1300萬美元的稅,現在是1800萬美元,這多出的500萬美元就是在我的任期內實現的。”1800萬美元對比蘋果2016年全球2180億美元的營收,不到萬分之一!


國內利用稅收窪地實現稅籌的方式呢,主要有3種:


方式一:直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比如聞名遐邇的霍爾果斯,是邊疆地區的代表,相信各位大老總都聽過,國家給予了他們許多特別的政策,比如之前的企業所得稅“五免五減”,但是後來去的人多了,就亂了,太亂了,然後就收緊了。


再比如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或者革命老區,國家也給予了一些特殊的政策,比如中央給予革命老區贛州市一些行業的企業所得稅減按15%的稅率徵收。


方式二:地方執行核定徵收政策


企業的納稅依據通常是企業的賬本,根據賬本進行查賬徵收,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注意,這是法律,不是法規)的第三十五條:


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可以不設置帳簿的;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設置帳簿但未設置的;

(三)擅自銷燬帳簿或者拒不提供納稅資料的;

(四)雖設置帳簿,但帳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帳的;

(五)發生納稅義務,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

(六)納稅人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又無正當理由的。

稅務機關核定應納稅額的具體程序和方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規定。


在一些情況下,稅務機關不以企業的賬本為依據進行徵稅,而是採取了“懲罰性”的核定徵收方式進行徵稅,而這個“懲罰性”的空間,卻可以由不同地方自行把握,於是便在具體實操中會有一些空間了。


至於核定徵收的詳細科學原理,又將是一個超級大話題,下次再詳聊。


方式三:享受財政扶持獎勵政策


除了方式一的直接減免之外,還有許多地方的財政會給予相關扶持獎勵。我們的財政制度是收支兩條線,總體上稅務部門管收錢,財政部門管花錢。因此,財政扶持獎勵是在你正常繳稅之後,地方財政再將地方留存部分再給扶持的名義獎勵給企業。


以前的叫法是稅收返還,或者是退稅,現在都不這麼叫了,概念一直在變,因為許多地方出現過承諾過的事不給兌現的情況,現在大家喜歡叫“扶持獎勵”。


創業者如何選擇更好的稅收窪地?

Why:為什麼會有稅收窪地

創業者如何選擇更好的稅收窪地?


對於創業的大老總們,應該要知其然且知所以然,所以我們要多問問為什麼。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我們可以得知,我國五級政府(中央、省、市、縣、鄉)總體上採取了收支兩條線的財政,也就是說,財政收入和支出是分別核算的。


預算法將國家和地方細分為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四大部分。


1、一般公共預算佔大頭,收入以稅收為主,當然還包括行政收費(比如結婚證、離婚證工本費)等收入,支出就是我們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支出:外交、公共安全、國防支出,農業、環境保護支出,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支出了。


2、政府性基金預算主要是為了專門做一些公共事業的收支,比如我們坐飛機要交的機場建設費,公益彩票發行收支、房地產賣地皮的國有土地出讓金收入與拆遷補助等支出等。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顧名思義是指針對國有企業的投資、利潤回報等相關預算。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不言而喻,當然是指我們的養老、失職、醫療、工傷、生育的“五險”方面的政府收支,那麼,住房公積金呢?住房公積在政府性基金預算裡啦。


詳細的情況,大老總們可以參考《預算法》和財政部發布的《2019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信息量灰常的大,以後有機會,本篇作者社會人非哥也會寫與創業相關的讀後感的。


好了,說完上面,開始敲黑板劃重點了,通常對於地方政府來說,財政收入主要有三大來源:稅收、賣地與轉移收入(官方叫法是稅收返還與轉移支付,作者認知有限,直接叫轉移收入)。


企業繳納的每一項稅收,基本都會分為中央稅與地方稅,比如增值稅,每繳一筆中央分50%,地方政府(通常以省一級為單位)留50%;比如所得稅,每入庫一筆中央分60%,地方地府(通常以省一級為單位)留40%。


中央收到地方上繳的稅款,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增加“地方向中央的上繳收入”,然後根據全國各地不同地區的發展情況,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向不同省市支出“中央對地方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


這便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體現了,為什麼我們國家各地經濟發展不均衡,但卻建設的差不多nice呢?答案便在這邊,中央將全國稅收總金額的一半左右,作了各省的重新分配,發展落後的省市會分得多一些,發展先進的省市,本來自己財政收入就多,當然中央重新分配那一塊就會少一些了。


有一種說法,北京、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7個省市上繳中央的稅款遠遠多於中央下撥的款項,也就是說,這7個省市是財政輸出省,其他20幾個省市財政是靠這7個省市補貼運作的(不考慮計劃單列市的情況)。


好了,本篇考題的要點來了:由於收支兩條線,以及對於政績考核KPI的需求,許多地方政府,為了完成財政收入預算指標,會承諾將稅收地方留存部分獎勵給招商引資企業,因此形成了對招商引資企業進行稅收留存的“扶持獎勵”政策。


本節扯的比較遠,若有不清楚的同學,歡迎留言,我儘量用更白的話來翻譯。


創業者如何選擇更好的稅收窪地?

How:如何選擇稅收窪地

創業者如何選擇更好的稅收窪地?


好了,最後來說本篇的重點,什麼叫窪地?直白的說,就是水坑,稅收窪地形象的描述了由於這個地方有優惠政策,稅源都流過來了。社會人非哥的“創業路上那些坑”系列還是有一定江湖地位的,今天將稅收窪地的“坑”與各位大老總捯飭捯飭。


1、在意地方留存比例


各位創業的大老總們,如果A地方政府和你說:“我100%的地方留存部分都獎勵給你”,和B地方政府和你談:“我只能給你50%的地方留存部分”,是可能笑裡藏刀,話中有話的,效果和比例可能相反。


為什麼呢?在上面,我提到主要的稅收由中央與地方按相應比例進行分配,這個地方通常是以省一級為單位的,正常情況省裡還要與市、縣甚至鄉一級再一次分配。


比如說上海崇明區由於環境的客觀原因,不讓發展工業,上海市政府不對該區的稅收進行“抽水”,所以該區的地方留存比例便是100%咯。而另外一個省的某個開發區,省裡、市裡都會抽水,稅收的地方留存可能只有40%以下了。


地方留存的稅收比例越高,給你的空間才大呀,對不?


2、中意地方行政級別


地方的行政級別高,決策權與稅收留存比例才可能更大。最最完美的當然是去直轄市,因為直轄市行政級別比省還高,當然可控各項資源的能力就高咯。


除了直轄市,我們還有一種叫“計劃單列市”的地方,不多了,也就五個城市: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所謂的計劃單列市,就是實行更高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比如廈門市書記、市長是副部級,比省會城市福州市領導廳級會高半級。這5個城市的財政預決算不受省級財政控制,直接向中央彙報,所以經濟決策權限就高了。


如果不屬於計劃單列市,那麼每個省可能還會有綜合實驗區,比如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縣的“平潭綜合實驗區”,這個地方的領導層是一套班子兩個牌子,實驗區領導直接向省裡彙報,省裡給各市發文件好多都會最後加上"平潭綜合實驗區”。


3、注意扶持獎勵比例


地方政府有了相應的留存之後,還得看他們願意扶持獎勵給你的比例咯,還是上面的例子,上海崇明區雖然100%的地方留存都是自己的,但是人家可能只會拿出40%左右(具體比例根據不同公司、行業、時期會變化,該數據不是官方確定數據,我只是用來舉例)給你。


但某中西部的縣,雖然地方留存只有80%,但人家願意給你50%的扶持獎勵,從結果上來說,這兩個地方的最終獎勵金額是一樣的。


4、會意特殊政策地區


有些地方,可能針對某個行業,會有專門的特殊政策,比如以前的霍爾果斯,就會對影視等行業的所得稅進行五免五減半


特殊政策是有挺多的,主要與老少邊窮地區有關了,當然這個“窮”字是相對的,比如,我知道某個事實上不窮的縣,由於是該市的水源地上游,不鼓勵其發展太多工業,所以省、市就對其進行扶持,地方留存不抽水了,100%自己吃。


5、留意當地財政實力


我有許多老鐵,之前被坑過,去某些地方談項目落地,不管提啥條件,當地招商負責人都打包票:“行,沒問題,可以!”結果,等項目落地了,當初承諾的條件都遲遲得不到落地,為什麼呢?人家地方財政實在沒錢,收的稅都拿去發政府、事業單位工資了,實在沒有錢獎勵你啊。


所以,對於承諾太多,動不動拍胸脯的地方,還是要三思而後行。


6、經意穩定持續經營


這個實在不知道如何說的具體了,抽象的說,不要去太誇張的地區,搞得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地方,去的人多了,就亂了,亂了,上頭就會來收拾,一收拾,大家就蛋痛了。


我有一位老鐵,從事文化產業的,當初就是被拍胸脯的人感動了,花了5萬元代理費,人不用去現場註冊了一家影視公司。結果,2018年要求法定代表人本人去註冊現場登記,於是坐飛機轉大巴來回折騰了3天,關鍵是航班還超貴。現場登記完回來幾個月後,又說還要本地租辦公場所,租完辦公場所後又說還要求本地招人……現在我實在不好意思問他近況了。


好了,本篇內容信息量比較大,以上舉例也不代表該縣市就一定是絕對好的地方,對於創業老鐵們我不敢輕意背書;對於差的地區我也不敢直接說,畢竟社會人非哥認識太多不同地方的招商部門,怕被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