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一三五”方略建成“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衡水市故城縣牢牢抓住被省政府確定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域完成示範縣”機遇,以群眾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抓手,傳導壓力、精準用力、凝聚合力,高標準實施垃圾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九大專項行動,圓滿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各項任務,獲評“2019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為全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市區。

  建立一套責任鏈條,完善組織推進機制壓實工作責任。一是一個組織體系管到底。該縣建立“1+9+13”組織領導體系,壓實縣、鄉、村三級組織主體責任,實現工作責任和工作標準明確、工作目標與工作力量相匹配的工作格局。“1”即成立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9”即9個專項行動小組,以縣級主管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副組長。“13”即13個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分別負責各自轄區內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具體實施和一線推進。二是一個清單貫始終。建立全域完成示範縣任務清單,按區域、領域進行網格化分解,明確責任單位、任務目標、時間節點,實行清單化管理、網格化部署、科學化評價。三是四重督查保落實。通過縣大督查組重點督查、縣人居辦專項督查、“兩辦”督查室全面督查、媒體記者暗訪等方式,督促工作落實落地,實現速度與質量同步一體推進。

  創新三種管理模式,精準發力全面提升人居環境。一是“城區+鎮村”環衛一體化模式。縣政府投資5000萬元,引進長沙中聯重科、山東昌邑康潔、河北遠大三家公司,運用市場化運作模式,對縣城區、13個鄉鎮、538個村實行專業化、精細化、全域化保潔和垃圾清運。同時,制定《城鄉環衛一體化衛生保潔管護長效保持機制實施方案》《城鄉環衛一體化衛生保潔質量考核辦法》,建立“日常督導、月度考核、不定期抽查”督查考核制度,對保潔質量進行監督考核,考核結果作為付費依據。二是“廁所+汙水”並治長效模式。在高標準高質量完成3.3萬座農村改廁任務的基礎上,因地制宜、試點推進,探索建立廁汙並治長效模式。將農村生活汙水與改廁緊密結合,洗衣、餐廚等廢水收集後用來衝廁,廁所廢水經固液分離車無害化處置後用於灌溉。目前,全縣77個示範村已經完成廁汙並治工程。三是“環境整治+集體收益”雙提升模式。縣財政設立專項獎補資金,每村獎補6000元,用於村內衛生死角、河渠坑塘垃圾及村內柴草堆等清理。同時結合環境整治盤活村內資產。村內坑塘對外承包,採取養魚、養蝦、種藕等方式養護美化環境。政府按每處1000元標準獎補殘垣斷壁清理,清理後政府無償提供樹苗,成材後50%收益歸戶主,50%歸村集體所有。協調泰達生物發電廠,收購農民柴草用於焚燒發電,鼓勵群眾通過漚肥的形式對柴草加以利用。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制式、統一管理、統一考核、統一責任標準,規範設置村內廣告宣傳欄,以租賃方式對外出租,村委會收取租金增加集體收入。

  突出“五個抓手”,充分發動群眾凝聚合力。一是開展萬人環境整治“大會戰”。該縣結合愛國衛生運動,建立全縣週五義務大清掃長效機制,落實鄉鎮包村包戶、縣直部門包社區包街道責任,組織萬人環境整治“大會戰”,截至目前,組織萬人“大會戰”6次,累計清理垃圾雜物10100餘噸。二是創建美麗庭院推動。深入開展美麗庭院創建,通過觀摩拉練、擂臺賽、廣場舞比賽、曬曬我的庭院等活動,創建美麗庭院79127戶,精品庭院13644戶。三是多形式宣傳教育發動。通過縣電視臺專題節目、微信群、條幅、大喇叭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組織動員村民積極出資、投工投勞、獻計獻策。四是創建精神文明帶動。結合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將環境衛生作為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評選的重要標準,培樹典型、濃厚氛圍,提高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五是完善村規民約促動。將環境衛生列入村規民約,突出落實“門前三包”(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房後三管”(管垃圾亂倒、管柴草亂堆、管汙水亂排)責任制,保持環境衛生乾淨、整潔。(徐秀麗 齊紅雨 王希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