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高科擴產高端MLCC背後:大陸份額不足5%

風華高科擴產高端MLCC背後:大陸份額不足5%

日前,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宣佈封城一個月。馬尼拉是全球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重要生產地之一,日本村田、韓國三星電機、太陽誘電(TAIYO YUDEN)等日韓巨頭在當地都有大量產能佈局,封城可直接攪動MLCC市場供應。素以商業嗅覺聞名的中國深圳華強北的老闆們自然不願錯過良機。

MLCC是全球用量最大的被動元件之一,幾乎所有消費電子都要用這個元器件,人稱“電子工業大米”。舉個例子,一臺iPhoneX大約需要用到1100顆MLCC.2018年,被動元器件“一天一個價”。商家動用卡車成噸囤貨是當時華強北商業街的一道“風景”。

一顆工業類MLCC,平均單價不到0.2元,但其製造卻能難倒大量中國企業。近日,中國大陸最大MLCC廠商風華高科(000636,SZ)宣佈擬投資75.05億元建設高端MLCC生產基地。而在此前的3月初,三環集團(300408,SZ)宣佈擬定增募資21.75億元用於建設“5G通信高品質MLCC擴產技術改造項目”。

當做慣中低端MLCC的大陸廠商突然想“翻身”,能把“高端”之歌唱響嗎?

中國大陸廠商市佔率不到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風華高科官網顯示,早在1985年,公司前身“廣東肇慶風華電子廠”就引進了一條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獨石電容(也即MLCC)生產線和技術。到1991年,風高科技的MLCC年產能達1億顆。

1994年,風華高科整體營收剛8000萬元,正在其籌備申請上市之時,競爭對手就陸續到達“戰場”。當年7月,國際行業巨頭日本村田率先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它第一站就選定了北京,在北京佈局完MLCC產能後,12月又在江蘇無錫成立了生產銷售公司,次年再在上海成立銷售公司。瞄準中國的不止村田,1994年至2000年前後,日本京瓷、太陽誘電等一批大型日系MLCC企業全面搶灘中國市場。

2000年,飛利浦在產業頂峰期放棄並出讓被動元件事業部給國巨集團,中國臺灣地區以國巨為代表的一批企業全面崛起,打破了MLCC日韓壟斷的局面。此後一直到現在,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的MLCC企業一直佔據著整個產業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1996年,風華高科實現上市,根據招股書,當時風華高科的MLCC年產量只有30億隻,銷售收入是1.91億元。風華高科當年MLCC總產能是年產40億隻,這個產能水平佔到彼時國內生產總規模的75%。

除了風華高科,當時中國大陸沒有其他可以叫得響名字的民用MLCC廠商。2000年前後,MLCC迎來繁華時代,市場供不應求。那波行情推動兩家大陸廠商入局。其中一家是三環集團,另一家是康佳集團原“掌門人”陳偉榮創立的深圳宇陽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信息中心發佈的《2019年版中國MLCC市場競爭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MLCC銷量約為40520億顆,其中中國的MLCC產量是29160億顆,銷量為28890億顆。當然,這些數據很多也是外資企業貢獻的。

財通證券今年2月發佈的《MLCC行業專題報告》顯示,MLCC全球競爭格局是:龍頭日本村田佔據25%以上市場份額,韓國三星電機以21%市佔率排名第二;這兩家廠商是MLCC第一陣營廠商,兩者“吞掉”全球近半市場。第二梯隊則是以臺系廠商為主,國巨集團以18%市佔率排名全球第三。中國大陸廠商合計市場份額還不到全球5%。

為何中國大陸廠商一直趕不上?

MLCC大陸廠商和一、二梯隊的差距有多大?一組直觀的數據是,日本村田2018財年銷售額達13718.4億日元(摺合約903.5億元人民幣,以2020年3月30日匯率計算,下同),其中電容器銷售額為5742億日元(摺合約378.2億元)。國巨集團2018年營業收入摺合約181億元人民幣;而風華高科2018年收入是45.8億元,其中片式電容器的銷售收入是17.05億元;三環集團2018年營收37.5億元。

產能的角度或更能說明差距。前述財通證券《MLCC行業專題報告》顯示,風華高科目前的MLCC產能估計每月是150億隻左右;三環集團月產能約40億隻;村田的月產能約是1500億隻;國巨集團是500億隻。

對比之下,大陸MLCC產業整體起步較晚,整個產業和核心企業也幾經沉浮。

據中國電子元件協會統計,截至2012年,中國大陸做MLCC的企業只有30家,具備規模量產能力的更是鳳毛麟角。《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MLCC是一個重資金、重技術但輕毛利的行業。根據鴻遠電子(603267,SH)的招股書,2018年公司代理的工業類MLCC平均單價是0.15元,消費類是0.04元。高門檻但低毛利,大陸廠商望而卻步,入局者寥寥。

一位券商研究員3月28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生產材料和生產工藝是日韓巨頭的核心壁壘。她告訴記者,生產工藝可以通過外購進口設備改進,現在大陸廠商與日系巨頭的差距主要還是在原材料上。“MLCC主要原材料是鈦酸鋇,但除了鈦酸鋇,其他原料可以有幾千種,很多個原料混合版本,還要混合有機溶劑。日系巨頭對於用什麼材料,怎麼混合,有很深的技術訣竅。大陸廠商在頂尖材料上還得靠進口。”

上述研究員稱,她總體還是很看好MLCC大陸廠商,風華高科、三環集團、東莞微容也在加速擴產。從產能規模來看,或許2~3年大陸廠商的產能就能超過臺灣。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不可忽略的是,大陸MLCC生產企業無論是進入高端市場、掌握關鍵性高端技術,還是面臨市場價格波動,都毫無話語權。目前生產的產品仍然以中低端為主。2016年開始,以村田為代表的日韓巨頭逐漸停產中低端產品,轉向高端產品市場。2018年3月村田宣佈停產0402、0603、0805、1206 等尺寸的低毛利產品。據瞭解,0402~1206尺寸的104、105容值是最常規的料號,主要應用於小電器、家電、工控等剛需領域,日系退出的這部分產能,正是中國大陸廠商生產的主力型號。

在採訪過程中,也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想短時間內從高端市場搶蛋糕難度比較大,但是在汽車、安防等領域,面對日韓巨頭,國產化替代陸續會有所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