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忘買玩具,遭7歲女兒“拳打腳踢”,爸爸這一舉動遭媽媽阻攔

都說孩子的未來是一個家庭合作推出的作品,可是奈何身邊總有一些“豬隊友”,在我們教育孩子的路上設置關卡。而他們的原因往往就是:他還是個孩子、他還小、年紀小不懂事別跟他一般計較等等之類的。

媽媽忘買玩具,遭7歲女兒“拳打腳踢”

前兩天看到了這則新聞。一家三口本來開心的去逛街,到了商場快關門的時候,一家人準備回家。女兒突然想起來媽媽答應給買的玩具沒買,就開始對媽媽拳打腳踢。

媽媽一直在默默承受,安慰孩子;爸爸終於忍不住給了孩子一腳。媽媽卻攔住爸爸,還對爸爸喊:“她年紀小不懂事,你也是嗎?”

媽媽忘買玩具,遭7歲女兒“拳打腳踢”,爸爸這一舉動遭媽媽阻攔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也是很無語啊!這位媽媽到底還要溺愛她的孩子多久?不止溺愛孩子,還在其他人管教的時候橫加阻撓,以後這個孩子會變成什麼樣真讓人擔心。

這樣的孩子都是怎麼教育出來的?

1.家長的溺愛

愛孩子沒有錯,可是溺愛孩子只會讓孩子不好的習慣、作風越來越肆無忌憚;每個孩子都會有自我的一個階段;如果父母不能教會孩子,世界不是圍繞他一個人轉的,那麼孩子就會無底線的去挑戰你。每一次妥協與溺愛,都是在給孩子加油打氣,讓他在“熊孩子”的路上玩的不亦樂乎,越走越遠。

2.沒時間管

很多父母覺得自家孩子會自己慢慢變好,在他們的成長路上幾乎沒有引導,讓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長。可孩子是沒有自己的是非觀的,父母不教,孩子的問題得不到關注和糾正,發展成什麼樣只能聽天由命。你想等你有實踐中再管?可惜孩子的成長不會等你,壞習慣一旦養成,想改太難了。

媽媽忘買玩具,遭7歲女兒“拳打腳踢”,爸爸這一舉動遭媽媽阻攔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做?

1.明確指出孩子的錯誤,讓孩子認識到錯在哪

孩子做錯事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孩子做錯事之後父母的反應。不要認為錯誤小就忽視、就原諒,指出孩子錯在哪;只有孩子知道自己錯了,在下一次,他們才有可能做出正確的行為。

2.支持孩子承認錯誤

很多孩子犯錯之後,會第一時間選擇逃避,尋找家長做庇佑。當發現孩子做出這種行為時,父母要鼓勵孩子,讓孩子站出來承認錯誤,而不是包庇他們。

父母的支持會給孩子勇氣,讓他們有勇氣承認自己錯誤。

媽媽忘買玩具,遭7歲女兒“拳打腳踢”,爸爸這一舉動遭媽媽阻攔

3.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孩子犯錯難免會給他人造成傷害或者損害他人的利益,父母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經濟上可以讓孩子通過家庭勞動來賺取,但是必要的道歉與補償,還是要孩子自己做的。

4.必要的懲罰不能少

孩子犯錯只是口頭督導並不會讓孩子牢記,在語言制止不管用的時候,必要的懲罰就顯得很重要了。讓孩子明白,知錯不改後果是很嚴重的。不讓孩子痛一次,他可能真的記不住,錯誤只會一次比一次大。

除了這些,家長最好意見達成一致,在其他人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橫加阻撓,以免讓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信服力。

媽媽忘買玩具,遭7歲女兒“拳打腳踢”,爸爸這一舉動遭媽媽阻攔

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書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好父母不吼不叫》、《正面管教》、《好性格讓孩子受用終生》、《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

媽媽忘買玩具,遭7歲女兒“拳打腳踢”,爸爸這一舉動遭媽媽阻攔

這幾套書幫助你找到教育孩子的方向,讓你瞭解孩子的內心,與孩子拉近關係,根據自家孩子的問題管教孩子,不用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

媽媽忘買玩具,遭7歲女兒“拳打腳踢”,爸爸這一舉動遭媽媽阻攔

一套書才78元,平均每本16元,就能幫助你解決教育孩子的困惑,真的很超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