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習慣養成在什麼年齡段開始最合適,越小越好嗎?

未秧研學


我們一定要明白一個人的習慣影響到人的一生,人的一生是有無數的習慣組成。人的習慣一旦養成了只能替代,不能改變,人是習慣的動物。一個人一天的行為當中大約只有百分之五是屬於非習慣性的行為,而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五的行為是習慣性的,表明了人類行為是按照習慣進行的。如果不加以控制,習慣將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所有方面。大多數人的日常活動都只是習慣而已,幾點鐘起床、幾點鐘洗澡、刷牙、穿衣服、讀報、吃早餐,駕車上班等等,這些都是習慣而已。

人的習慣在年齡越小的時候越容易養成,年齡越大養成一個新的習慣的難度就越大,和需要花費的時間就越多,今天我們針對不同的年齡階段,重點性的講解此決定作用的幾個習慣的培養,這些習慣決定孩子的幸福人生。我們把孩子的成長分為四個階段,零到三歲,三到六歲,六到十二歲,十二到十八歲。

0-3歲 (三大優良品質:內歸因、延遲滿足、自控力)

零到三歲又是人的三大優良品質培養的最佳時機,這三大品質將伴隨人的一生。

第一個品質就是內歸因:從自身上去找原因,而不是歸咎於外界。具備內歸品質的人,成年之後,如果遇到挫折,他會更多的從自身上去反省,從而努力的去完善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並且達成目標,而不是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客觀的外在條件。但經常有家長為了安慰孩子,而破壞孩子的內歸因品質。比如說孩子碰到桌子摔到了倒在地上放聲大哭,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不哭,就對孩子說“仔仔不哭,媽媽打桌子”。這樣就給孩子形成了一個信念“我摔倒了是桌子的原因,我是受害者”。

第二個品質是延遲滿足,延遲滿足就是願意等待、願意忍耐,願意通過達成的規則去實現最終的願望。而不是想要什麼就馬上擁有,擁有不了就完全不能接受。具備延遲滿足品質的人成年之後,他會為了目標去付出努力,去等待,去忍耐,而不是付出了馬上就要有結果或者不付出就想要有結果,而這些都來源於早期的培養。比如說孩子想要一個東西,你可以跟他商量“我們先出去玩,回來再拿”,“你先認真的吃飯,吃完在玩遊戲”,“等媽媽忙完好不好,我們等待一下好嗎”,多跟孩子說這樣的話。有的孩子在不被滿足的時候會哭鬧,甚至滿地打滾來進行要挾,並且屢試不爽,實現自己願望的行為習慣,這就是不具備延遲滿足的品質,這種負面的品質,如果不干預、不改變,會伴隨他一生。

第三個品質自控力,自控力是你在培養孩子延遲滿足這個品質的過程當中,自然而然發展出來的另外一個品質。因為沒有自控力就無法實現延遲。具備自控力的人成年之後,對規則比較重視,一般都能夠成為一位正直的、守時的、自律的,最起碼不亂穿馬路,不遲到,不食言的人。自控的意識和習慣只要孩子能夠聽懂話就可以開始培養,比如說教孩子在公共場合不喧譁,不吵鬧,不破壞公物,這些都是你在幫助孩子鍛鍊自控力。

3-6歲(三大習慣:協作家務、閱讀、時間觀念)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出現了大量的問題,比如說孤僻、逆反、上網成癮,可能家長都想象不到孩子的這些因素都是在幼兒期三到六歲種下的。母親要避免六歲之前長時間離開孩子。孩子六歲之前跟母親的關係建立的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和人格的成長。很多媽媽都在外面打工,把孩子交給老人家,這樣會使孩子潛在的心理當中形成“我不重要,媽媽不喜歡我,媽媽拋棄了我”的想法。孩子的自我價值就會偏低,孩子一旦進入了青春期就沒有辦法應付外面的世界,人際關係會處理的非常不好。三到六歲是習慣培養非常關鍵的時刻,年齡越小,越容易養成習慣。

第一個習慣就是協作家務的習慣,很多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很懶,不願意幹活,不願意做家務,這樣的孩子都是家長在三到六歲這個年齡段慣出來的。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看起來很可愛,很多家長就像掌上明珠一樣對待孩子,大包大攬餵飯穿衣,能幫小孩做的事情都做了。像這樣的小孩成年之後就是好吃懶作,不會做菜、做飯。他會有一個非常大的心理缺陷,深層信心不足,很容易陷入到深沉的恐慌狀態,因為他的潛意識會告訴自己:我沒有錢我就無法生存,我沒有人依靠我就無法生活,因此在小孩三到六歲的年齡段,就是要有意識的讓小孩參與到家務當中來,跟你共同完成某件事情。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非常樂意參與勞動的,只是很多家長嫌麻煩,沒有耐心等待孩子去完成而已。家長們啊,再也不要替孩子做了,讓孩子自己來。自己吃飯、穿衣、喝水、刷牙洗臉、洗手




p張麻麻


習慣養成在什麼時候最好?嗯,是不是越小越好?因為我的孩子一個15歲,一個七歲多,作為有15年媽媽經驗的我來說,我的感覺是孩子的習慣養成是越小越好,我的大兒子還在他小時候嗯,當然他不是故意的,他第一次摔東西的時候把東西摔碎了,我沒有及時的阻止他,也沒有批評他,後來我發現他摔了很多東西,我才慢慢的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再後來,他摔東西的時候我都會嚴厲地警告他,慢慢的他知道了,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我發現這種情況就變得越來越少了,到了現在,我家老二從小就是不管他做錯事的時候,我們第一次一定會警告他的,後來他犯了錯誤,就會越來越少,我感覺是第一個孩子培養了我,我也培養了第一個孩子,是我們相互學習的一個過程,所以我認為孩子習慣的養成,能聽懂大人說話的時候越小越好,因為我的孩子都大了,在這裡我跟大家分享幾張我孩子的照片吧!





六毛一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是Lucky,一個90後的雙胞胎寶媽。

您提問的是“孩子養成習慣”你的重點在孩子。但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想說很多人對習慣養成的重點不是孩子而是家長自己

很多家長說孩子不乖,孩子習慣不好。有沒有考慮過——你是不是榜樣沒做好。

孩子養成習慣在什麼年齡段開始最合適?

我給的答案是,從出生開始你就是在給她培養習慣,從出生以後你在做什麼孩子就在學什麼。

比如說,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刷牙。很多小朋友不愛刷牙,但我家兩個寶寶特別愛刷牙。愛刷牙有兩個原因,一是我經常睡覺前會當著他們面洗漱,刷牙、洗臉注意個人衛生。現在兩歲多了,偶爾我忙忘了時候,她們自己睡覺前應該做什麼會主動讓你幫忙。

在比如說用語習慣,我是一個特別的口頭語就是謝謝、不客氣的人。無論是家人還是外人,只要是幫我我就會說‘謝謝’!兩個寶寶大概從2歲開始,別人幫她們拿東西或者給她們吃的,她們馬上就會說‘謝謝’。

我認為:做好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習慣養成!

最後給您附一張圖,有關於規範建立敏感期的圖,您可以研究一下,希望對您有幫助!


幸運眷顧的伊伊媽


孩子習慣養成在什麼年齡段開始最合適,越小越好嗎?

孩子的習慣養成要根據年齡的特點及孩子的特點進行。

當孩子表現出這一行為時,不管是他好的,還是不好的。這時,要幫助他把不好的,給糾正過來養成好的習慣。

比如,當孩子表現出秩序敏感期的時候,就幫助他養成很多習慣。這裡我們來講一下什麼是秩序敏感期。

有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孩子的無理取鬧,比如:

  • 這個手機是媽媽的,發現爸爸在用,孩子會很生氣一定要求爸爸還給媽媽,爸爸跟他說借用一下也不行。
  • 孩子一定要自己去開門,誰開了都不行,一定要求關上,由他重新開過。
  • 你經常把包放在鞋櫃的上面,而這一次卻放在沙發上,他一定要求你還回去。

在這樣的敏感期就可以養成如下的習慣。

  • 按時作息的習慣:給孩子養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的習慣,會讓他有安全感。
  • 明確物權,不隨意拿他人東西的習慣。知道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東西是別人的,別人的東西我們不可以隨意亂動,經過別人的允許才可以動。自己的東西,也可以跟別人一起分享。
  • 營造整潔有序的環境,養成東西哪裡拿的放回到哪裡去的習慣。每一件東西都會有一個擺放的位置,哪裡拿的放回到哪裡去。下一次,還能找得到,如果隨手亂放,可能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找到,而且看起來亂糟糟的。特別是孩子自己的東西,更要這樣。
  • 養成整理的習慣,學會收拾玩具。自己玩好了以後要把東西整理好,放回去。
  • 尊重他人的習慣。在與小朋友相處時,你有你的習慣,別的小朋友有別的小朋友的習慣。我們不能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習慣來。

圖片源於網絡


生活蘊教育


好習慣和壞習慣的形成一般都是在一歲半到三歲之前,三歲後就不好管了。一歲半到三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所有行為都帶有“試探性”,試探大人的容忍程度,如果這時候不掐斷試探的念頭兒,壞習慣就開始了。


用戶9426893683353


煜媽媽回答。

養孩子是一件非常細心的事情,不能急躁。

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首先,要先了解孩子,懂得孩子成長的規律,按規律辦事。不是說越早越好。

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讓幼兒對整個社會有更好的適應能力。那麼我們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良好的習慣指的是什麼?

良好的習慣指的是要達到當前的社會規範的基本要求。符合幼兒的自身發展水平,在身體健康,品德品質等一些方面表現出來的,已經形成自然的行為。良好的習慣是自己獨立做到的,有一定規律的,還要整潔衛生的,不打擾別人的。

0至6歲的孩子,是人生中可塑性最強、施教最容易的時期,也是習性養成最重要的時期。此時父母家人的言傳身教和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生活環境尤其重要。

6至13歲是孩子的兒童時期,培養孩子端正的品行和良好習慣,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任務。同時這還是人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應該引導孩子廣泛閱讀,特別是要鼓勵孩子背誦最有價值的經典作品。

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使幼兒在生活學習上井然有序。充滿生機。

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讓兒童更加健康快樂,在自信與探索中成長。

而正確合理的其實培養,在幼兒2-3歲關鍵期的培養更是有著偉大的意義。

哲學家培根說:“習慣主宰著我們的人生,所以我們應該使自己養成良好習慣。”所以應該在幼兒產生自我意識的兩歲時期開始。注意幼兒習慣的養成。養成一個好習慣,使人一輩子都能夠受益。而養成一個壞習慣則終身受累。

0-3歲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關鍵期。研究表明2-3歲是技術能力發展的關鍵期。2-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的第一個關鍵期。2.5-3.5歲是教育孩子遵守行為規範的關鍵期。三歲以後兒童的心理活動開始向穩定的方向發展。在穩定的心理活動基礎上,才可能組成有一定傾向性的個體,也就是一個人的個性。

以上這些都說明2-3歲這個年齡段兒對於孩子一生髮展的重要性,對於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要性,對於每一個年齡段兒的孩子,我們需要採取不一樣的教育措施。每一個家長想要對自己的孩子採取更好的,並且有針對性的培養,就要足夠的掌握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內心世界,也就是身心發展的特點,走進孩子的世界,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所以,家長應該抓住兩,三歲孩子愛玩兒愛做事兒的心理特徵,把多種良好的行為習慣慢慢的讓孩子學習。想象遊戲是兩至三歲孩子比較喜歡玩耍的, 家長可以把良好的行為習慣貫穿於想象遊戲中,使幼兒在玩中學,這樣可以讓幼兒慢慢的養成了良好的習慣。讓他們的成長過程變得多姿多彩。

2-3歲是培養孩子行為習慣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的年齡段。但並不代表過了這個年齡段就不可以培養了。

還是那句話,教育孩子。是一件細心的事情。不能急躁。慢慢來。家長朋友們要相信,只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每個孩子都可以成才。

我是煜媽媽,關注我,讓你的孩子越來越優秀。


煜媽媽


從小抓起,告訴他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不能說小,不懂事就聽之任之。那樣只會害了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