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詩歌會被稱為文學之冠?

大贏家plus


因為不懂外語,所以,我不懂外國詩歌。在此,只說中華詩歌。

中華詩歌,從遠古民歌發展而來。詩經楚辭等,已經具備詩的雛形。詩,言志,言情,語言簡潔精煉,韻律優雅,意韻深遠。到唐代,因為當時國力強盛,社會開放,文風鼎盛,將詩歌推上了世界文明的巔峰。其中的代表人物象張九齡,王勃,王昌齡,李白,杜甫,李商隱等詩人,都對中華詩歌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這是真正的文學之冠。

及至宋代,文人喜歡填詞,由此將中華詩歌推向了另一個高峰。其中的代表人物范仲淹,柳永,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都是領軍人物。相對唐詩來說,宋詞語言沒那麼精煉,要俚俗點,但卻廣為傳唱。

詩歌發展到現代,從胡適起,因為對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所以出現了散文詩。因為門檻太低,一個造句就是詩,幾句斷句也是詩。似乎偏離了中華詩歌發展的方向,我就不評了。





鑑水漁翁


中國素有詩的國度之美稱,詩歌的種類繁多。《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分為“風”,“雅”,“頌”,是我國詩歌歷史的初步形成。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又創造出一種詩歌體裁--騷體,這是一種抒情韻文。到了漢代,以兩漢樂府和東漢末年的文人五言詩成就最高。漢代詩歌是在《詩經》、《楚辭》和秦、漢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詩歌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大約400年間,文人詩和民歌都有很大發展。唐朝詩歌可謂是達到鼎盛時期。其詩歌的發達,其數量之眾多,內容之豐富,風格流派之多樣,遠遠超出了任何一個朝代。而先前的一些詩歌體裁,在唐朝也得到了更好的完善。因而我國古代的詩也常用唐詩來概稱。再至宋,元,明清,隨著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出現,即使這些風格體裁取得如何的輝煌成就,都沒有取代詩歌的地位。到近現代,新體詩脫穎而出。其特點是用白話語言寫作,表現科學、民主等等的新的時代內容,打破舊詩詞格律的束縛,形式上靈活自由,是現當代詩歌的主要形式。縱觀歷史,詩歌文化在中國文學史乃至文化史上有著不可抹滅的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詩歌是人類抒情表意最為重要的方法之一。《詩•大序》評價古詩,“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見,國人早就認識到詩歌是抒發情感、表達意志的重要方式。

(二)詩歌開拓了人類的精神世界。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對個體自我最為幽微的探索,不是哲學,而是詩歌。生命、愛情、寂寞、苦惱、感動、徹悟,在這些即時的、神秘的、獨特的精神體驗中,詩在風吹雲動、花開葉落的境界裡,揭示了人的生命的有限性,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這種有限性,開拓了人類的精神世界,賦予短暫的生命以意義。

(三) 詩歌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美感。詩和音樂相伴而生,所以,音樂節律就成了詩歌最重要的結構方式。從早期詩歌蘊含的古老民間歌謠的情態,到楚辭音韻婉約纏綿,再到與古體詩相對的是近體詩或格律詩,這些精美雅緻的詩歌形態,以及蘊藏其中的豐富細膩而新穎別緻的意境,是智慧和敏感心靈的結晶,是中國形式美學的高峰。

所以,古詩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國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鷹擊長空73013365


這是一個好問題。詩歌會被稱為文學之冠,我總結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1)詩歌的語言凝練形象、和諧音調、節奏鮮明、意境優美。

(2)詩歌大多形式自由,內容深刻,蘊藏了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

(3)詩歌能夠高度集中,精準概括當下社會的生活。

總的說來,詩歌有高度的概括性、鮮明的形象性、濃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諧的音樂性,即意美、語美、音美、形美。形式上也分行排列,讓人讀起詩來感到形式整潔多樣,很是規整,所以有文學之冠的雅稱。


二十八畫先生


為什麼詩歌會被稱為文學之冠?個人以為其理由有七:

首先,詩歌強大的語言文字內涵,它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它以最少的文字,最優美酣暢的言語,最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表達作者的所聞所見所感,以最具想象力的思維展現豐富多彩、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

其二,詩歌是文學最初的起源,它起源於於勞動號子,人類最初的情感表達,原始宗教祭祀活動,可以說它與人類的語言結伴而生,先於文字而存在,是最早的文學表達形式。

其三,詩歌獨特的表現生活方式,它與人們的活動、生活聯繫最為緊密、集中、全面,能用文字言人心志,可用韻律發人胸臆,還可配以舞蹈表達人們強烈的情感。沒有任何一種文學形式可以將詩、歌、樂、舞緊密聯繫在一起。

其四,詩歌無與倫比的文學表達藝術,詩歌可以在最短的篇幅內集中展現最多樣的文字和語言表現手法和藝術,如: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疊字、疊詞、用典、雙關、反覆、反襯、起興等,是任何別的文學體裁做不到的。

其五,詩歌有豐富多彩的題材,依據題材內容可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送別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物詩,情詩,諷喻詩,悼亡詩,行旅詩,閨怨詩;依據音韻格律可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韻詩和不韻詩;還有哲理詩,朦朧詩的劃分。單就古體詩,還可分為絕句,律詩,詞,曲,對聯等。

其六,詩歌流派眾多,僅上個世紀初,隨著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結束,古文的沒落,白話文和西方思潮的侵襲,詩歌不僅在格式上發生了由格律詩到白話詩、自由詩的顯而易見變化,在流派上也是如雨後春筍,出現了嘗試派、新月派、象徵派、現代派、七月詩派、九葉派,還有新國風、五四派、湖畔派;建國後,當代詩歌界,也出現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政治抒情詩,八、九十年代的中間代和第三代及本世紀初的新韻腳派。

第七,詩歌是可以不依靠文字表達的文學,任何沒有自己獨特文字的國家和民族,卻可以有僅憑口耳相傳就能流傳下來的詩歌。

綜上,筆者認為,詩歌以小說、散文、劇本都無法具有的音樂美、節奏感、聲情並茂,堪稱為文學之冠。


驛外梅花雪


1丶語言粹煉;

2丶感情飽滿可至頂極;

3丶涵意深遠;

4丶主題多義並存,由此引發多少代人的不同猜想與聯想;

5丶造境優美,大至海洋,小至露珠,皆可呈其狀貌,而且是被詩人意化了的。……

老朽無能說盡,詩道詩藝詩教,蓋廣矣博矣!


用戶3253102189658


詩歌之冠是詩人用語言韻味把看到的與記憶的組成結合起來,用詩歌詞彙說出來,既有鮮明已閱的接觸感,朦朧輕縈,易通。也是詩人情懷。

《櫻花》

千枝萬朵綻春天,

白雪櫻花迎客前。

枝枝客滿蜂蝶起,

淡笑風聲與花間。

《紫玉蘭花》

倩影珠珠如玉盤,

指間搞笑似芳刊。

南來北往做賓客,

雀鳥幾隻紫玉蘭。

《碧桃》

人間柔弱碧桃花,

最是彩雲擁夕斜。

百鳥聲音驚天外,

幡然醒悟一芳華。

圖片是我個人所照的花。





墨幹古


有人說,哲學家不可能同時跨入一條思想的長河,但詩人可以,儘管詩歌的語言容量不大,但並不妨礙詩人們,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去觀察、思索、探究美的真相,並傳承下技藝。

詩歌是一種詩人的記憶,這記憶不僅僅來自當下的經驗,還來自遙遠的超驗,既有理性的沉澱,也有非理性的靈光一閃。當然,超驗和靈光一閃肯定不是神秘主義,它其實是詩人生命長久凝視自我與世界的必然。可以說,超驗是經驗的繼續,靈光是感受的閃電。

瓦雷裡曾說:詩歌是一種知識。只不過,這種知識沒有嚴密的邏輯和體系,它只提供感受的可能與參照。而這種感受,讓生命的體驗更加敏銳,更加豐富。而詩歌之所以被稱為文學之冠,還主要在於其中的意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來寄託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這個物象就是看得見的了。

詩歌的意象從現實中派生,具有詩人賦予的審美價值、情感傾向和意識,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文學智慧結晶。比如,現在最流行的“白衣戰士”,摘出白衣一詞放在一首詩中,相信絕大多數都能理解這個“白衣”,就是在武漢和全國奮戰的醫護人員。所以,有文化的人看到柳枝,不僅有想法,還會深入思考,柳,在他的文學認知和經驗中,不僅是驚蟄復甦,春耕開始,還是送別時思念的瘋長……

詩歌以最精簡的語言,表達無限的情懷,又直抒胸臆,激情萬丈,所以是最具號召力的文學形式。這也是古時候詩人和哲學家同體的緣故。


叢林一棵樹


上古時期先民在勞動的時候,喊“嘿呦嘿呦”來提高勞動的協調性,魯迅在《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中提到,象聲詞“杭育杭育”就是文學創作。

我國古代早期有神話,歌謠等文學,體現了勞動人民神奇的想象和豐富的創造力。因為“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的原因,並沒有出現像希臘神話那樣的文學寶庫。

而詩歌方面,我國是詩歌的國度。從《詩經》、《楚辭》到古體詩、近體詩,詩歌在歷史悠久的神州大地綿延傳承。

詩歌是古代文人的武器,是他們交友、遊歷、求學的魔法棒。詩歌是最能體現才情的,歷史上寫詩的文人很多,但被我們記住的總是那是天才詩人,比如屈原、曹植、王勃、李白。


江南飛煙51


詩歌表達性,思想性,哲理性,生活化都很強,而且語句凝鍊,字數又少,便於背訟,書寫,因此被稱為文學之冠!


用戶46401212138824大


詩歌簡意廣,

想象闊言精,

上口朗朗韻,

多讀不厭欣。

情交融配景,

細品似親臨!

字少精髓撼,

詩歌學冠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