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中》之約是什麼約?

“桑中之約”指的是男女之間幽會的密約。這個成語出自《詩經》中的《國風·鄘風·桑中》一詩。鄘(yōng)是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現在的河南省汲縣北。鄘風就是鄘當地的民歌。讓我們先看這首詩。

《桑中》之約是什麼約?

《國風·鄘風·桑中》

爰採唐矣?沫之鄉矣。雲誰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到哪兒去採唐?就在衛國郊外。我在思念誰啊?姜家老大姑娘。曾約我桑林中,還邀我去上宮,後送我淇水旁。

爰採麥矣?沫之北矣。雲誰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到哪兒去採麥,就在衛國北方。我在思念誰啊?弋家老大姑娘。曾約我桑林中,還邀我去上宮,後送我淇水旁。

爰採葑矣?沫之東矣。雲誰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到哪兒去採葑,就在衛國東方。我在思念誰啊?庸家老大姑娘。曾約我桑林中,還邀我去上宮,後送我淇水旁。

《桑中》描述的是一個採摘的男子,他在衛國郊外忙碌,時而採唐蘿,時而揀麥穗,時而摘葑草。他一邊忙碌著一邊唱著山歌,追憶過往。想當初,姜家的老大約過他,弋家的老大約過他,庸家的老大也約過他。這三大家族可都是當時的望族,三家中的老大姑娘爭相與他約會,這真是莫大的榮耀啊!他和姑娘們相繼在桑林中約會,在上宮樓親熱,又在淇水旁分手。按照流沙河老師的解讀,這個男子一定是個花花公子,到處獵豔,到處留情,到處炫耀,遊走在名門望族之間,竟能安全無恙。

以往《詩經》的官方經典解釋《毛詩序》說:“《桑中》,刺奔也。衛之公室淫亂,男女相奔,至於世族在位,相竊妻妾,期於幽遠,政散民流而不可止。”是說《桑中》這首詩諷刺衛國淫亂,貴族之間男女互相約會,在幽暗之處苟且,導致王室崩塌、民心散去。

桑林在我國古代有著特定的含義。“庖丁解牛”中的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這裡的桑林之舞就是當時的一種大型祭祀活動。在桑林中,男女交合奉祀農神、生殖神,是一種古老的生殖崇拜。按這種說法,桑中之約也可能是主人公在桑林之舞時,與名門美女約會嬉戲的真實存在。不過,我認為這首詩更像是一首純粹的民歌,吟唱者並不是什麼花花公子,他只是一個調皮的勞作者。他一邊勞作,一邊假想三大望族的美女輪流與自己約會,過過嘴癮、解解體乏罷了。就像我現在的一個微信同學群,一幫老男人,動輒“伊萬卡”女友、“特朗普”岳父,不同的時代,相同的酸葡萄心態罷了。

總之,不管《桑中》這首詩如何解釋,“桑中之約”指的都是短暫的男女之情,或是對過往風流倜儻、繁華歲月的追憶,或是對大家閨秀垂誕、苦思不得的臆想,均轉瞬即逝、不能長久。所以這個成語可不能亂用,更不要隨便和自己的戀人許什麼“桑中之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