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機會的時間裡你如何提升自己?

羅曼羅蘭說:“人們常覺得準備的階段是在浪費時間,只有當真正機會來臨,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才能覺悟到自己平時沒有準備才是浪費時間。”深以為然。


那麼,在準備階段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提升自己呢?其實無非就是提升行動力、增強學習力。這也是《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這本書裡的重要內容。


《精進:如何成為很厲害的人》是一本屬於自我提升類的書。在這本書當中,作者採銅為我們打開了人生的七個側面,分別是世間、選擇、行動、思維、才能和成功。這七個側面相互交錯、交織,共同構成一個整體。


等待機會的時間裡你如何提升自己?


作者採銅是浙江大學的心理學博士,但是在他心理學博士畢業後,卻並沒有找到工作,雖然他已經踏踏實實學了九年心理學。在家賦閒三個月後去華為從事用戶體驗工作,這種心情應該是沒有經歷過得人很難體會的。


於是他衍生出一種想法——探尋一種致用的心理學。真正幫助人們解決問題,尤其是那些迷茫地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年輕人,正如2010年下半年那個四處碰壁、孤立無援的他自己。


後來的數年時間裡,隨著採銅知識、視野、閱歷的增加,這條道路漸漸清晰起來,並且越來越閃爍著令他無法抗拒的光芒。


這也成了《精進》這本書的來源,同時也正是因為採銅經歷過千千萬萬個年輕人經歷過的迷茫、痛苦,所以這本書才有這麼貼近人生的親切感。

《精進》這本書其實就是從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才能和成功七個側面才解答困惑,給出具體的方法論。



時間是座標,我們做任何事都離不開這個座標。好好利用時間能成就自己;浪費時間,則會悔恨一生。選擇、行動、學習、思維和才能都是在這個座標之上才能生效,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


當這些所有的方面都做好了才能指向最後的成功。應該說,這本書既有宏觀方面的方向的指導,也有微觀方向的方法論的建議。


等待機會的時間裡你如何提升自己?

世界上牽引力最大的火車頭停在鐵軌上,為了防滑,只需在它8個驅動輪前面塞一塊一英寸見方的木塊,這個龐然大物就無法動彈。然而,一旦這隻巨型火車頭開始啟動,這小小的木塊就再也擋不住它了;當它的時速達到100英里時,一堵5英尺厚的鋼筋混凝土牆也能輕而易舉被它撞穿。


從一塊小木塊令其無法動彈,到能撞穿一堵鋼筋水泥牆,火車頭威力變得如此巨大,原因不是別的,因為它開動起來了。


其實,人的威力也會變得巨大無比,許多令人難以想象的障礙也會被你輕鬆突破,當然前提是:你必須行動起來。不然,只知道浮想,如停在鐵軌上的火車頭,那就連一塊小木塊也無法推開。


但是,現實情況卻是很多人因為猶豫、害怕而遲遲不敢行動而最終錯失了機會。


等待機會的時間裡你如何提升自己?


比如前陣子小李就碰到這樣的一個機會:總經理叫他負責一個新的欄目,他覺得自己原來沒有這樣的經驗而怕做不好,後來給了一個新來的但是踴躍參與的同事。


後來,欄目做的很成功,小李卻沒有了這樣的機會。而那個新同事其實也沒有什麼經驗,不過是邊做邊學,也做得很好。


其實,做為小李完全不必有這樣的顧慮,因為:


1、我們永遠無法完全準備好


我們的慣性思維是“先做好準備在上場”,我們好像一直是這樣做的,也是這樣想的,比如要演講了,得好好準備;要考試了,好好複習......總之,我們好像不好好準備下就沒有辦法踏實下來做事樣的。這似乎沒有錯的。


但是這個觀念有個致命的問題:我們永遠都無法做好“完全”的準備。總有我們沒有複習到的知識點,總有我們會忘記的臺詞。我們要做的不過是,在考試的那一刻,在演講臺的那一刻,盡最大的努力發揮。


2、批評也是一種信息


我們中國人好像特別害怕批評。領導批評了,害怕;老師批評了,害怕;長輩批評了,害怕。但是,我們都忽略了,其實批評裡就蘊含了很多的信息。


我們光顧著害怕,反而忽略了可以讓我們進步的信息。所以,面對批評,以一種坦然的心態去面對反而會好很多,能夠獲取批評裡的信息就更好了,畢竟誰能不犯錯呢?


等待機會的時間裡你如何提升自己?


古人告訴我們要三思而後行,但是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當你三思以後或許機會已經沒有了,別人早已跨上跑道開始向前跑了。跑道只有這麼多,別人上了自然就沒有機會了。所以,現在社會我們倒是可以緩緩思路:三行而後思。在實踐中,通過覆盤積累智慧。


這對個人來說,就是要有自己的“最小化可行產品”,所謂個體的“最小化可行產品”,其實就是一種屬於個體的、能對世界產生影響的一個需要不斷實踐去檢驗的一種結果、媒介。


它可能很大,也很能很小;可能很完善,也可能漏洞百出。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要立即行動去實施。


比如,一個人有一定的寫作能力,那麼他寫的作品就是屬於他的“最小可行化產品”。一開始可能寫的不是很好,並不能那麼打動人。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立即動手去寫。


在寫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可以慢慢改進;用的不準確的詞語可以替換。一篇文章從不好到好的過程,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寫。


等待機會的時間裡你如何提升自己?




知識付費的時代,你會學習嗎?


小美在微信上抱怨,怎麼別人學習閱讀進展這麼快,為什麼自己還是在原地踏步。隨後問了問她,原來她的學習不過是看一遍,僅僅是看一遍,而沒有運用起來,實踐起來。而別人看到的東西是踏踏實實落實起來了。


比如,看了《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就老老實實開始按照書中的方法來做;看了《快速閱讀術》就認認真真把書中的方法操練起來。


如果說小美和那些進步很快的人有什麼區別,那就是學習的內容到底有沒有運用起來吧。這不僅僅是小美一個人的問題,也是千千萬萬摸索在學習之路的人的問題。


等待機會的時間裡你如何提升自己?


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就是:做中學。這也是立即行動的精髓。當學習者面對一堆的信息,如何找到突破口?當自己不熟練的技能如何進行不斷的優化、改良?


唯有去做。


當然很多人也會去做去實踐,但是效果也是差強人意。這其實就是沒有掌握一定的方法。一般來說,把知識當中一項技能來操練。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來嘗試:


1、寫作式操練。


寫作是一種典型的知識建構活動,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對知識的一種新的建構過程。我們對文字的理解常常帶有一定的迷惑性,自己看的時候總是覺得可以了、理解了,但是真要表達出去就支支吾吾,詞不達意。


這時候寫作式的操練就能很好地鍛鍊自己的吸收能力和再創造能力,當然這個過程是一開始是會很辛苦。但是從一個詞開始,從一個句子開始,慢慢的越來越熟練之後就會發現,對知識的理解和建構能力強了很多。


2、遊戲式操練。


把對知識的操練當成遊戲,那麼這種操練就會有相當高的參與性、互動性和拖入性。同時它又擺脫了現實規則的制約,使我們能夠在更加豐富多彩的情境下去應用我們的知識。


比如,為了讓學生有快速的運算能力,老師會一張白紙上寫滿數字,然後告訴學生把相鄰兩個數加起來等於十(這個數字具有隨意性)的兩個數圈起來。這裡就是運用了遊戲操練,既然學生學到了知識又很喜歡參與,比枯燥地做運算好多了。


3、設計式操練。


所謂設計式操練就是調用已有的知識,設計某一種解決方案,來解決某個特定的問題。這中操練方式一般用來偏理科類的知識比較多。比如為了解決開車時不方便接電話的難題,就設計出了語音控制,直接說話就可以了。


總之,這三種操練的方式都是對知識的一種運用,是一種主動認知和構建的過程。只有通過了這種主動認知和再構建的過程,書本上的知識才能成為個人的知識。而且,這個過程往往決定著一個人的學習力的強弱。


等待機會的時間裡你如何提升自己?


在這個知識付費的時代,一個人要學點東西是很容易,但是迷茫、不知所措的人也大把大把,總結起來就是行動力不強。這個看著很好,想學;那個看著也不錯,可以試試。但是,最終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邁出第一步,於是時光如電影一般一閃而過,還在原地踏步。


當然,開始行動了,也要注意所學東西的吸收。畢竟,知識、能力不會平白無故長到腦子上,還是需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不然天天起來老樣子最後打擊自己。


就像影響美國作家安.的那個故事一樣的:三十年前的一天,他十歲的哥哥正在為明天無法交上一份作業而苦惱。這份作業是一篇有關鳥類的報告,三個月前就已經佈置了,可是直到截止日的前一天都不知道怎麼動筆。這時,他們的作家父親走過來說:“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只要一隻鳥接著一隻鳥,按部就班地寫。”


是的當你不知道怎麼開始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理解開始。哪怕沒有很好地規劃,沒有詳細的佈置,也比只在腦子裡打架要好。當你開始了,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學習到新的知識。


種一顆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