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感染者什麼情況,還能出門嗎,我很害怕該怎麼做?

王若安


無症狀感染者可防可控,不必害怕,採取好防護措施應對。

一、無症狀感染者釋義及專家答疑

1、釋義:無症狀感染患者,是指無發燒、咳嗽、咽痛等自我感知的臨床症狀,也沒有可識別症狀,但是病原學監測卻是陽性的患者。

2、專家答疑:針對大家都很關注的無症狀感染者一事,鍾南山院士介紹,無症狀感染者具有傳染性,是可能向健康人群傳播病毒的,尤其應注意兩類無症狀感染者:一是密切接觸者,二是來自重點疫區的人員。鍾南山院士介紹,目前還不清楚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力度如何,不過可以給到大家一些線索。通過對咽拭子、鼻拭子的檢測結果看,在發病的早期,病毒載量在上呼吸道是很高的,越早的時候載量越高,但一週以後病毒載量顯著下降。他們在沒有症狀的時候,在上呼吸道的病毒載量是很高的。

鍾南山院士接受採訪時表示,

無症狀感染者不會引起大暴發。他表示,因為我們有強有力的監測系統,一旦發現(無症狀感染者)立即隔離,同時對相關接觸者也立即隔離觀察,第一時間切斷傳播鏈,不會出現第一波那樣的疫情暴發。他表示,無症狀患者有明確的傳染性,這已經得到證實。但是否有很高傳染性,現在沒有證據來說明。

鍾南山預計,全球疫情拐點估計應該是4月底左右。

二、建議:

1、個人防護措施不能鬆懈。繼續戴口罩,儘量不外出,不去人多的地方聚集,室內做好通風,勤洗手等,這些一直採取的防護措施還要繼續,不能掉以輕心。

2、多豐富生活。一直宅在家中,難免會無聊,我提幾個建議供你參考:

①多看書。多看自己喜歡的書,可以學到更多知識。

②看電影。書看累了,看看電影,不同視覺感受生活。

③聽音樂。眼睛累了,不妨閉上眼睛,聽聽音樂舒緩舒緩。

④玩手遊。不光可以消遣,還能鍛鍊鍛鍊反應能力。

⑤健健身。

有很多適合在家鍛鍊的項目,比如傳統的八段錦、五禽戲等,方便而且效果好。

⑥敘敘舊。平時忙於各種事務,趁現在閒下來了,和家人拉拉家常,交流交流感情。與親戚朋友打打電話發發視頻,把平時疏遠的關係親近一下。

⑦寫東西。平時有什麼小感悟、小思想,沒時間記錄,趁現在正好梳理總結一下,寫下來。

總之,無症狀感染者並不可怕,可防可控。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找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儘量不添亂,這是我們普通人應盡的責任。且聽風吟,靜待花開。


章珺熙


消息一出,驚嚇四座,作者與您的感覺一致,但是試想治癒率越來越好,應對並且也更有效率,其實不用太過於擔心,不要給自己增加心理負擔。如下解讀具體的知識:

1、什麼是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最新定義,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呈陽性者。

無症狀感染者通常分為兩種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檢測呈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觀察,始終為無症狀感染狀態;二是感染者核酸檢測呈陽性,隨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

我們熟知的傳染性疾病中,有很多都有無症狀感染期,比如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2、無症狀感染者如何被發現?

無症狀感染者由於沒有臨床症狀,幾乎不會因主動就診而被發現。

目前大多通過有關部門的主動監測發現,主要有4個途徑:一是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二是聚集性疫情的調查,三是傳染源的追蹤,四是部分有境內外新冠肺炎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遊史或者居住史人員的檢測。

3、無症狀感染者佔比多少?誰會感染?

無症狀感染者的發生率目前難以確知,不同地區、不同聚集方式、不同人群的病例報告有較大差別。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人員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發表的論文稱,截至2月11日,該中心共收到國內報告陽性檢測病例和臨床診斷病例56128例,其中含有889例無症狀感染者,比例約為1.6%;3月20日《自然》雜誌發表的文章則提及,新冠肺炎無症狀及輕症患者可能最高佔比60%。

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3月30日最新推文,以現有部分研究為例,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中,無症狀感染者佔比約為18%-31%,“假設10個人接觸病毒,可能最終會有6-8個人發病,2-4個人始終不發病或者症狀非常輕微”。

無症狀感染者在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境外人員的密切接觸者中出現率較高,家人、親戚、朋友(尤其是兒童)的續發率較高;不同接觸方式中,與確診病例共同居住、共同生活的感染率最高。

河南漯河新增1例確診病例,帶出郟縣無症狀感染者。

4、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性如何?

無症狀感染者存在傳染性。其密切接觸者存在二代病例續發,流行病學調查中也發現了個別由無症狀感染者導致的聚集性疫情,有小樣本量的研究顯示,無症狀感染者呼吸道樣本中的病毒載量與確診病例沒有太大差異。

學界對於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期長短、傳染性強弱、傳播方式等並無一致結論: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認為,無症狀感染者可在感染病毒後14天內不發病,病毒在其體內存在時間超過三週,具有傳染的可能性;部分專家認為,由於無症狀感染者無咳嗽、打噴嚏等症狀,病原排出體外引起傳播的機會較少。

關於中國國內無症狀感染者情況,鍾南山院士表示目前瞭解有限,既無具體數字,也無詳盡研究;但一般來說,無症狀感染者對其密切接觸人群的傳染率較高,而“中國近期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數不僅未上升,反而在不斷下降,這可以說明,中國沒有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

5、無症狀感染者要如何報告和管理?

自國家衛健委1月28日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起,無症狀感染者被納入防控管理體系。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發現無症狀感染者,應於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縣(區)級疾控機構接到無症狀感染者報告後,24小時內完成個案調查,及時通過傳染病報告管理信息系統上報。

無症狀感染者應集中隔離14天,原則上集中隔離滿14天且兩次連續標本核酸檢測呈陰性者(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可解除隔離。隔離醫學觀察期間如出現臨床表現,應及時轉歸為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也要進行14天集中隔離。

目前,浙江省已開展針對無症狀感染者的“14+14”天隔離工作(在定點醫院進行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解除隔離後,再轉至集中隔離點繼續觀察14天)。

一方面,國內加強對所有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有特殊要求的重點人群的隔離、檢測、溯源,無症狀感染者的社區傳播風險就會降低;另一方面,對所有入境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後,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外來“無症狀”在國內的爆發。

海關衛生防疫人員在為入境旅客檢測體溫(圖源:文匯報)。

6、面對無症狀感染者風險,人們如何防護?

有人為自己周圍可能存在無症狀感染者而擔心被感染,也有人擔心自己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雖然無症狀感染者不容易被發現、有一定傳染性,但只有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和核酸陽性的無症狀感染者近距離密切接觸,才有可能被感染。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便可預防。

如果密切接觸過感染者,應及時聯繫當地醫療機構,若核酸檢測呈陽性、無任何症狀,需配合疾控人員做好隔離和觀察;至於沒有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觸史、沒有症狀的人,則沒必要去檢測。


家美潔美專業清洗


相信大家已經知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症狀是:發燒、咳嗽。但其實事冠狀病毒有很大的隱匿性,存在很多無症狀感染者。

無症狀感染者即是指本身沒有肺炎相關症狀,和常人表現基本無異,沒有乏力、咳嗽、發燒等典型症狀,但已感染病毒,並具有傳染性。聽起來和乙肝病毒攜帶者很像,事實也是如此,而且傳染幾率更高。

案例:

河南安陽有一女子從武漢返回老家安陽,至今沒有症狀,但她所接觸的親人已有5例感染。其中包括父親和2名姑姑,這3人與從武漢返鄉的女子都有接觸史。

疾控中心表示,該女子雖然沒有症狀,卻是病毒攜帶者。

事實上,在此之前,深圳也發現了一起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山東檢出14例密切接觸者,病毒核酸陽性。赤裸裸的現實告訴我們,無症狀感染者也會傳染!所以宅不住的各位再忍忍,你不會知道誰是感染者,誰接觸過感染者。

無症狀感染者雖然沒有明顯症狀,但是體內的病毒一直在複製,並且不斷排出病毒,是需要認真防範的。

應對無症狀感染者,該怎麼防護?

從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來講,主要是通過近距離的飛沫傳播,所謂近距離,主要是在1米到2米之間,或者1.5米左右這樣的距離可能會造成傳播,我們需要做好防護。

一、就是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如果去公眾場合,不與病人接觸,使用效果好的醫用外科口罩即可,選擇一次性醫用口罩。 如若需要接觸到病人,則建議佩戴N95口罩。 至於活性炭口罩、有呼吸閥的口罩和裝飾性棉紗布口罩,則不建議戴。

二、儘量減少近距離接觸

在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關於新型肺炎防控指南中,照顧者要和在家隔離的病人保持至少1米距離。

三、打了噴嚏,手別亂揉

咳嗽、打噴嚏不能直接用手捂,要要胳膊肘彎或紙巾、手絹捂住口鼻。

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洗手有用嗎

答案是肯定的!

肥皂和清水不能有效滅活新冠狀病毒,但是可以作為清潔手的方式之一。新冠狀病毒對熱敏感,56°C 30分鐘可以滅活,此外,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含有酒精、苯扎氯氨的溼紙巾、84消毒液等均可滅活新冠狀病毒。但氯己定不能滅活新冠狀病毒。

為什麼洗手可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勤洗手是預防冠狀病毒感染的明確措施。

國家疾控中心、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控中心均推薦用肥皂和清水充分洗手。日常生活中,往往用洗手液代替肥皂,通過充分塗抹洗手液和揉搓動作,可以有效清除皮膚表面的汙垢和微生物,務必用流動水沖洗,用一次性擦手紙擦乾,不可用汙濁的毛巾,否則這個手白洗了。


托馬斯在羅馬


“無症狀感染者”也就是說有些人身上攜帶者病毒,自己卻不發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病了,但卻可以在無意間傳播病毒給其他人,專家表示,中國現在處於疫情防控“下半場”要尤其警惕外來輸入病歷和無症狀感染者。專家表示,就目前瞭解的很有限,既沒有具體數字,也未有詳盡研究,但根據已知的事實也可以做出一些推斷。所以大家出門做好防護措施,將戰鬥進行到底,迎接勝利的春天。





李子過日子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5版、第6版和第7版中都指出,傳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國內外對無症狀感染者均有報道,一般來說,與當地疫情的嚴重度有關係,疫情嚴重國家、地區的無症狀感染者存在概率會高於疫情相對緩和的國家和地區。發生率是多少目前仍不能確定,因為只有通過大量深入的人群調查研究才可以獲得比較準確的結論。


無症狀感染者可分為兩種情況:

· 一是確實沒有任何臨床症狀,比如不發熱、不咳嗽等。

· 二是症狀輕微,沒有引起自身足夠的注意並進行檢查,如沒測體溫等,自認為沒有症狀。

由於新冠肺炎的最長潛伏期為14天,僅憑一次檢測陽性時的身體狀態是不能歸於無症狀感染者的。一些核酸檢測陽性的無症狀感染者會隨著時間而陸續出現發熱、乾咳、咽痛等症狀,肺部也能觀察到影像改變。目前地壇醫院收治的確診病例,以及報刊上發表的文獻和相關數據顯示,90%的確診病例有發燒症狀,但不是100%,咳嗽是乾咳,無痰或少痰,其他表現是疲倦等,有些人症狀幾日內消失。

大家如何做好自身防護

要客觀看待無症狀感染者這一現象,既不要過於恐慌,也不能麻痺大意,要嚴格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

大家要繼續堅持自身嚴格的防護措施。大家外出戴口罩、無事不聚集、保持寬距離、注意手衛生、居家常通風

,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防護措施。出現發熱等不適症狀要及時到就近發熱門診就診。


當璫擋檔


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導致數萬人死亡,好在我們國家在發現病毒的時候積極的採取了有力的措施,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共同抗疫,病毒終於得以控制,然而事情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疫情也沒有很快結束,國內無症狀感染者存在和出現不得不讓我們引起重視。

無症狀感染者,顧名思義:無任何臨床症狀,但是做核酸檢測是陽性的。這些人大多都是在密切接觸者中發現的,但是這些密切接觸者按要求都在接受醫學觀察,他們不可能隨意走動到公共場合自由活動,或者大多都在居家隔離,傳播的風險也就大大的降低,當然也有一部分沒被發現,但是國家加大了力度進行無症狀感染者的排查和防控。所以一味地恐慌擔心無濟於事,我們只要做好自我防護,病毒就會遠離我們。

第一:儘量減少出門、聚會。能網上做的事情儘量就在網上完成;網上不能做的,去人多的地方做,保持人和人之間距離在2米以上;回家後勤洗手,勤消毒,食物要充分加熱後再食用。家裡要經常通風。

第二,出入小區,配合小區工作人員做好實名登記的實時監控和記錄。在家定期量體溫,一旦發現自己有問題,及時就醫。

疫情來了,任何國家和人民都無法倖免,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能置身事外,只有大家共同努力,齊心協力共渡難關,疫情一定會過去。



矮個子小芳


可以出門,只要遵循以下規則:

1.戴口罩,N95或一次性外科口罩,同時注意不要用手觸碰口罩內側。

2.勤洗手,用洗手液洗並沖洗至少30秒,洗手方式為七步洗手法。

3.注意與人保持1.5米的距離;

4.儘量少去密閉的空間,如不可避免,可縮短時間

病毒雖可怕,但做好防護就能保護好自己!

給自己加個油吧!


遂筆


無症狀,不是從平常人群中冒出來的!!無症狀是與患病者密切接觸者!!!懂嗎?不必怕!怕是容易招鬼的!!!遇事需放膽!!!不能嚇死!只能戰死!!!才是中國人!!!


尋道底呢


去醫院看了嗎,如果能收在醫院當然會好一點。如果一個人住的話也可以居家隔離的,如果像家裡有兩個人的話,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可以在做好保護措施的情況下進行居家隔離。之前武漢有一對夫妻就是這樣的,但因為那一對妻子是護士,妻子感染後丈夫是每天穿著防護服和護目鏡給妻子送菜送飯的,他們的防護措施是非常到位的,普通人這樣去居家隔離還是會有一定的風險,盡力做好防護吧。


小旋風bage


首先,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患者,我們是明確知道該預防的。

但是,對於無症狀感染者,到底該怎麼做?首先就要知道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

無症狀感染者是指攜帶病毒,但尚未出現症狀的人群。無症狀感染者很多症狀比較輕微,甚至沒有症狀。無症狀感染者仍具有傳染性,其上呼吸道所攜帶的病毒的數量和已經確診的患者的上呼吸道所含有的病毒的數量基本一致,這種病毒的潛伏期一般是1-14天,所以如果有病毒接觸史,最好先自我隔離14天,觀察身體狀況,出現異常,及時到定點醫院就診。

無症狀感染者,是通過核酸檢測陽性但是沒有任何臨床症狀的感染者。

  無症狀感染者有沒有傳染性?傳染性有多大?對疫情擴散究竟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前兩天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的預印版有一篇文章,這個研究是寧波疾控中心開展的,他們對確診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觀察,看看這兩組人當中的發病情況。這個研究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的提示。

  第一,從個體水平來看,平均每個確診病人能夠傳播將近3個病人,平均每個無症狀感染者能夠傳播不到1個病人。也就是說,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效率約相當於確診病例的1/3。

  第二,從群體水平來看,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病例佔總發病人數的構成比只有4.4%,不到5%。也就是說,從群體水平來看,無症狀感染者對疫情的擴散貢獻是比較小的。這是寧波的一個局部研究。

所以,綜上所訴,我們不必驚慌不必恐慌,採取戴口罩勤洗手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