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人的一生何謂 成功 ?所謂 成功 ,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由 無錫 去 江陰 徐霞客故居。 無錫 的清晨,今天是個好天氣。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在 無錫 汽車客運站乘坐途經馬鎮的班車。 無錫 汽車客運站與 無錫 火車站,通過一座高架橋相連。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途經馬鎮的班車每天上午有4班,發車時間分別是6:30、7:40、8:50、9:50。7·5元/人,行程約30公里,行車約50分鐘。網上信息:由 無錫 過來的遊客可以乘坐地鐵一號線到堰橋站下,然後騎一輛共享單車前往徐霞客故居,大約騎行20分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檢票上車才發現是輛 通道 式公交車。發車時只有5名乘客,沿途站點很少有人上下車,很多車站都是一掠而過,開的飛快。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班車50分鐘後到達馬鎮,停靠站牌名稱是“徐霞客公園”。參觀徐霞客故居後,要在馬路對面乘城鎮公交501路去 江陰 市。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霞客故居在 江陰 市馬鎮南岐村,馬鎮已改名為“徐霞客鎮”。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從公交車站走到徐霞客故居要10分鐘時間。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 江陰 (今 江蘇 江陰市)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被稱為“千古奇人”。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家老宅明末遭兵燹,清順治年間徐之侄孫徐君銓重建。1984年,僅存面闊七間二進瓦房,1985年,政府撥款大修。故居為明式建築,門庭掛有陸定一同志題寫的“徐霞客故居”匾額。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故居票價12元(優惠票6元),遊客稀少。見到買票的遊客,工作人員顯得很高興。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院中老井是徐家舊物。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在天井右側還有徐霞客親手移栽的羅漢松、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崇禮 堂,當年接待會見客人的地方。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展廳內展覽敘事脈絡清晰,文字簡練概括。看過展覽對這位“千古奇人”,會有一個全面、精準的瞭解。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站在徐霞客旅行線路圖前思緒萬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徐霞客是踐行第一人。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隨著徐霞客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旅行家的出現,旅遊才正式作為人的生存方式之一。因此,《徐霞客遊記》堪稱 中國 旅遊史及 中國 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霞客泛足萬里的同時,沒有時間再操家持業,從事生產,旅遊資金是從何而來呢?在南方 江陰 ,被當地人稱為“大宅裡”的徐氏家族,可謂是真正的名門望族。一世祖徐錮,為北宋 開封 府尹。 蒙古 軍隊攻佔 開封 ,統一南北後,便舉家遷到偏僻的 江陰 縣西順鄉,始創 江陰 徐氏梧塍一脈。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霞客的家世十分顯赫。明人筆記《共山堂外記》甚至認為,徐家是 江南 首富。而徐霞客的父親徐有勉,隱居山間,不入仕途,但家境依然殷實。徐家在鼎盛時期,有良田4萬多畝,從南到北走完有五十里路。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當時,大家都把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視為唯一正途,舍此之外,都是不務正業。於是,很多朋友來勸徐有勉:“得好好管管你兒子,不然就廢了。”徐有勉卻說:“不屑於功名之教,不拘於聖人之言。徐霞客母親王氏出身於 江陰 的大戶人家,是位奇女子。徐霞客的母親王孺人,出身於 江陰 城大戶人家,“儉勤有卓識”,“性整而潔”,而且“織布精好遠銷到 華亭 、 松江 (今 上海 )等地,以此,老徐家因王孺人的經營,終於再度中興。因是“老來子”,王氏對徐霞客有些偏愛。三兄弟分家時,她選擇和徐霞客留居在老屋裡,併為他當家理財。徐霞客的父親徐有勉,不到60歲就去世,而母親王孺子卻活到81歲,直到徐霞客40歲才去世,對徐霞客影響最大。為了激勵徐霞客,徐母說了一段至今被刻成碑文的一段話: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即《語》稱:“遊必有方。不過稽遠近,計歲月,往返如期,豈令兒以籠中稚,轅下駒塵困為?” 用現在的話就是:“男子漢大丈夫,理應志在四方,怎能因為我而羈留家中,像籬笆裡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無所作為呢?”她是支持徐霞客的第一人,不僅親手為徐霞客縫製“遠遊冠”,還在高齡時,兩次要徐霞客陪同遠足。後人稱,“霞客之奇,王氏成之”。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他和母親約定:春草初萌時出遊,秋葉染霜時歸來。這一年,徐霞客22歲。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霞客每次回家,一定會給母親帶來遠方的奇花異草、鮮果良品,並將壯遊歷險記如實相告。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霞客後來之所以能取得那麼大的成就,正得益於他有一位開明的父親和母親。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遊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以《徐霞客日記》當中所記出遊的時間線來看,徐霞客公元1607年開始出遊,1613年,26歲遊 浙江 天台 山、 雁蕩山 ;1618年,31歲遊 安徽 白嶽山(齊雲山)、 江西 廬山 、重遊 安徽 黃山 ;1623年,36歲,遊 河南 嵩山 、 湖北 武當山 ;1630年,43歲遊 福建 ;1936年,年近50歲之際,開始最後一次歷時三年多的西遊之行,路線 浙江 - 江西 - 湖南 - 廣西 - 貴州 - 雲南 。最後一次旅行結束後,腳幾乎無法行走,被人抬回家中。後不久去世,卒年56歲。從1613年至1639年,前後34年,其在家的時間只有14年,真可謂是一生不羈愛旅行。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霞客不避風霜雨雪,不懼豺狼虎豹,三次遇盜,數次絕糧,幾次險些喪命......困難重重,卻從未阻擋他前進的腳步。在 麗江 “雙足俱廢”,令人觸目驚心!麗江 知府納西族首領木增派8人護送徐霞客,行走百五十天至 湖北 黃岡 乘舟返鄉,徐霞客得以生還。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霞客30年頻繁出行,披星戴月、跋山涉水。那他的家庭生活又是什麼狀況呢?先看看這段文字介紹。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霞客一生娶了妻妾四人,最令人感興趣的是小妾小周。兩人“情趣相投”,什麼樣的女人能與徐霞客“情趣相投”呢?可見小周的見識非等閒之人。徐霞客的繼妻羅氏趁徐霞客出行,強行將懷著身孕的小周嫁人,她不考慮後果嗎?徐霞客行走名山大川是豪情萬丈,對此也只能是萬般無奈,英雄氣短……心心念的小周呀!徐霞客與小周的兒子李寄被族譜除名,先後在 江陰 縣周邊各地教書,歷時16年,一邊教書一邊照顧母親,不曾娶親。1652年,李寄的母親周氏病逝,安葬在山居庵的旁邊,喪母之後李寄參加過一次8縣童子試的考試,考取第一名,不過此後他再無心科舉,過上了遊歷和著述的生活。李寄60歲時他就著手整理父親徐霞客的遊記。李寄花了近10年時間,蒐集和整理編輯出了一部較完整的《徐霞客遊記》》,如果不是李寄的整理,恐怕不會有《徐霞客遊記》這本書了,徐霞客能為後人所知,李寄功不可沒。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5月19日“ 中國 旅遊日”的來歷,其實因為這一天是《徐霞客遊記》的開篇之日。徐霞客先後遊歷過兩次 黃山 ,分別在1616年和1618年。曾經看過他登 黃山 的記述。適逢天降大雪,為了防滑將竹齒綁在鞋上。夜晚登上山頂投宿寺廟,老和尚煮了一鍋粥,算是招待他的晚餐。第二天一早天色放晴,徐霞客大讚 黃山 的瓊玉世界。今年2月報載: 杭州 喜降大雪,1男1女驢友去郊區爬山。下山時因迷路、失溫,雙雙喪生。那時的 黃山 可不像現在全部是平整的臺階路。徐霞客登 黃山 比現如今不知難了多少倍?那個年代,徐霞客沒有裝備,沒有高熱食品,簡直是以命相搏。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後,無論多麼疲勞,無論是露宿街頭還是住在破廟,他都堅持把自己考察的收穫記錄下來,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地理考察記錄。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霞客遊記》現存約60萬字,實際因為種種原因佚失了約20萬字。不能不說是千古遺憾。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仰聖園是家鄉人民為了表達對“曠世遊聖”徐霞客的敬仰和紀念,於2001年修建,以徐霞客遊記碑廊為主體的 江南 園林。該園位於故居對面,佔地20畝。門票包含在故居門票內。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睛山堂在仰聖園內,是徐霞客為母親祝壽所建。為全國文保單位。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現在的睛山堂是重新修建的。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母教子塑像。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晴山堂石刻集中了明代洪武三年至崇禎五年前後262年之間,84位名人名家為徐家撰寫的墓誌銘,傳、序、記等共90篇,計76塊石刻,為明代書法藝術的縮影。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霞客墓位於晴山堂後院,豎有清初花崗石原碑,碑前有青磚側砌鋪成的祭臺。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霞客墓在 江陰 市馬鎮鄉南腸歧村,原在 江陰 縣(今市)前馬橋、南腸歧小學(後改名為徐霞客小學)之北。1978年將徐霞客墓遷至堂的後院內。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墓前立花崗石原碑,上端橫書“十七世”,中間直書“明高士霞客徐公之墓”。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仰聖園內花木蔥寵,粉牆黛瓦,一派 江南 園林風光。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一介平民,窮其一生,用足跡丈量了大半個 中國 ,終成千古“遊聖”。

徐霞客文化博覽園就在徐霞客故居旁,門票30元,優惠票15元。園內有明代古橋勝水橋(徐霞客乘舟出遊處),徐霞客旅遊博物館等。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霞客出行零公里處。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枕塘河上的勝水橋,據傳是徐霞客當年出遊船隻停泊處,此橋亦有400年左右的歷史。1985年重修,它保持著明代 江南 小橋的風格。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霞客就是從這裡走出 江陰 ,走向外部的世界。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霞客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出生入死,嚐盡了旅途的艱辛。

銅版畫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霞客文化博覽園內的主體建築--徐霞客旅遊博物館。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霞客旅遊博物館最值得稱道的是用114幅木版畫,勾勒出徐霞客波瀾壯闊的一生。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徐霞客旅遊博物館後大片開闊的水域。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大筆如椽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霞客的印章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原路返回公交車站,乘501路去 江陰 市裡。 江陰 501堪稱性價比最高的公交車,近30公里,票價2元/人,乘車人不多,始終沒有坐滿。公交車走村過鄉,女司機動作瀟灑,透著精幹。就這樣一路到達了 江陰 城裡。

週末微旅行:“千古奇人”---徐霞客故居訪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