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現在的古玩市場怎麼看?會不會有新的突破口?

古玩咖白


一件藏品如果能夠被主人長時間收藏,十年之上就算達到了“永久”,那麼這件藏品就算沉澱了。

翡翠玉石類的沉澱率是很高的,一件首飾可以被珍惜一輩子,升值了貶值了並無所謂。

瓷器、字畫之類沉澱率也比較高,一來可以當擺設、裝飾品使用,算實用器;二來交易起來不太容易。

錢幣的沉澱率最低,由於交易起來並不困難,換手率極高。說白了,不少幣種倒來倒去只是為了謀利的,只要還有人還相信還能夠再升值。

舉個栗子,北宋鐵錢的存世量很小,但是沒有沉澱率,那邊買來立刻在這邊叫賣,所以市場上不缺乏,給人的印象貌似存世量很大。

頻繁交易,換手率高,造成了成本累積疊加,因為每轉手一次光是郵費也要加進去10塊8塊的。

固然不可再生,但是也不大會被消耗,天下哪有無限升值的東西呢?就象百米賽跑的記錄,程度越高提升難度越大。

所以,小編認為用不了二十年,那些存世量較大的錢幣,沉澱率很小,成本遞增又很快,那麼總會出現一批最後的接盤者,吞下市場風光不再之後的苦果。





瞌睡蟲和瞌睡龍


我是玩古錢幣的,我就覺得最近一兩年古錢幣收藏有很大的突破!

古錢幣收藏門檻低,幾元可以玩,幾百可以玩,幾萬也可以玩。而上下5000年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古錢幣財富,漢五銖,唐開元,北宋小平錢,清錢,民國銅圓等存世量都還巨大。

有這麼多的古錢幣資源,能讓外行人,普通老百姓都參與到收藏中來,就是很大的突破!別隻把古錢幣賣給圈內人,或者僅僅是泉商們相互之間串貨,再高價賣給藏家。

這兩年的直播平臺,直播賣古錢幣,以及微拍賣古錢幣,很大一部分就是把外行人拉入了古錢幣收藏中來,幾元,幾十買到一枚真品古錢幣,外行人也願意買,也消費得起。買了也會覺得物有所值,也是一種樂趣。同時對古錢幣收藏,對歷史文化傳播都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要摒棄那種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久俗,也要抵制古玩圈各種坑蒙拐騙的行為,放棄各種忽悠,各種局。要誠信經營,把古玩圈風氣改善,別讓圈外人談古玩色變,讓他們改善古玩水太深的思維。


方孔小劉


導遊郎讀過博士,算得上是個文化人,玩收藏十年了,對這問題也一直在思考,就簡要回答一下。

一、古玩市場現狀

1、高端市場擊鼓傳花,審美疲勞。由於用流傳有序的法寶把絕大多數民間藏品擋在正常交易渠道之外,在拍賣市場裡拍賣的物品有限,這幾年最高層次的一流拍賣公司的拍賣業績也在走下坡路,擊鼓傳花的遊戲不知道還能玩多久。

2、民間古玩交易價格也在下跌。導遊郎每週都會去古玩市場,只要坐下來都會談論生意好不好做的話題。民間古玩交易生意難做是所有古玩商一致的說法。古玩價格也是在降低,大家都說現在能變現維持生活就不錯了,想掙錢確實不容易。

3、買賣雙向擠壓,古玩生意利潤空間縮小。隨著電視尋寶鑑寶節目的普及,到民間收貨不容易;另一方面,真正收藏的人經過多年的跳坑教育,知道古玩高價變現基本不可能,買東西也不如以前肯花錢了,古玩商的利潤空間大大壓縮。

4、房租攤租大幅度提高,古玩商人生存不容易。大家開玩笑說,以前是為地主幹活,現在大家也是在為地主服務。其實攤租和房租實際上就是地租,交完攤租和房租,基本上也就剩點口糧錢了。


二、民間藏品到現在都沒有正常的出路,大多數可以說都砸手裡了。有能力的想建私人博物館,但絕大多數私人博物館都是虧損的,難以為繼。一些古玩方面的交易網站,也是玩家的自救嘗試,效果怎麼樣還不好說。

三、不能實現市場價值的東西,最後都不會得到很好的保護,古玩市場跟野生動物保護完全相反,是沒有買賣才是真正的傷害。導遊郎認識幾個做古玩生意的,把手上難以交易的陶器都給扔了。我們的文物保護法的立法思想可能得反思一下。

四、古玩市場如果想有實質性的突破,必須有權威的鑑定機構。只有給民間藏品一個正規的身份認定,才能夠展望下一步的市場化和金融化。沒有認可就不會有市場的真正繁榮。這一步我們比日本做得差多了,需要國家的主動作為。


導遊郎


目前古玩藝術品市場已經進入衰落時期,這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古玩市場已經衰敗不堪。

必須肯定,古玩市場曾經也一度興盛繁榮,但市場不是一成不變,在世界性經濟蕭條的今天,不只是古玩市場,眾多市場都在走倒退的路。我們和熟悉的古玩商朋友聊天,也常常聽到:

“生意難做啊!”

“好東西買不到了啊!”

“好貨賣不起價啊!”等等。

但與之同時,一批新型的古玩市場,也隨之上線,“互聯網+”的模式,在各大網站,開起了“網絡商店”,利用“微信”建立了“微信”交易平臺或拍賣平臺,試圖結合互聯網的力量讓這個市場綻放下一個春天。


但即便是這樣,衰敗也依然不可否認。

要回到本世紀初前後那樣的“泡沫式”“繁榮”,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多方面的因素鑄成了這個市場的現狀:


一、整個古玩市場供過於求。

二、贗品製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全國各大拍賣公司,沒有一家敢於宣稱和承諾“保真拍賣,不真包退”,極大地打擊和遏制了購買和長期收藏真正的古玩藝術品的正能量。

三、較早入市的收藏家對藏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但完整而精美的古玩藝術品愈發品難收,普遍存在“惜售“心理,有實力珍藏精品,待賈而沽。

四、世界經濟的萎靡,實體經濟的萎縮,就業狀況的不理想必然在古玩、文物、藝術品市場上得到體現。


古玩市場不會消失,但也只能跟著時代、政策的腳步二發展,大家不必恐慌與之前的時代比狀況,沒必要也沒有可比性,但平心而論,整個市場現狀確實不太樂觀,請謹慎對待。


藏亦有道


目前古玩市場可以用一句話形容“一片死寂”,大量的古玩藝術品靜立街頭等待有緣人來買;輿論機構,專家學者各執一詞,市場上銷售的古玩藝術品99.5%都是假的,就他們為之服務的拍賣公司的東西是真東西!拍賣公司之間也互相指責拍假賣假,每件拍品也值的懷疑。到底真的古董藝術品有沒有?5千年的文化遺存就只是博物館那幾件是孤品,絕品!言下之意,中國的古董藝術品只有博物館有,國外有,為什麼?因為他們曾在中國掠奪過藝術品,而在民間留下的都是假的!那些在國外渡了金的藏品就被專家學者承認,否則再開門的都會找理由說你某點有些不對,採用一點否決論,把你的藏品拒之門外!中國如此之大,話語權卻掌握在少數利益集團手裡,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血脈任人踐踏,唯外國人,有錢人是從,如此扭曲了的市場怎能活起來?

隨著古玩藝術品,逐漸地被國家重視,更多的中產階級的參與,金融化勢在必行,會制定出相應的鑑定標準,讓收藏者輕而易見地認識古董藝術品,認識藝術品的收藏價值,不在為買假付出沉重的代價,從中得到利益,得到樂趣,收藏前景是無限廣闊的。











東山草堂珍玩


這件是邢窯“盈”字瓷器,怎麼出手?


唐僧84484170


元至正青花浮雕牡丹盤口瓶





許446933039


古玩市場以眼力說話,現在的古玩地攤基本上都是以工藝品市場為主,週六週日逛交流會也收穫不大,以前南宮市場早市老貨也多,選擇的機會也大。一句話進入網絡時代,精品為王普品為收藏品。





百川通


隨著網絡的發達,新的觀念在崛起。以前都在古玩店裡購買。而現在各大網絡平臺是主力軍。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改變。我記得80年代,90年代,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如今卻是家喻戶曉的事情。只是如今贗品也更多了,所以需要我們國家出臺更加嚴謹的政策。任何新事物的推廣,需要更多的法律在後面支持。不光是贗品,還有買賣雙方的誠信,還有運輸體系的完整。一切一切都需要有嚴謹的法律!











天地人神鬼001


突破口有,但得等待。大概得至少十年以後。一是得等60後、70後紛紛退休。二是得等傳統經濟的大小老闆老總們紛紛退出舞臺。因為古玩永遠是有錢有閒的人才玩的行當。改革開放的近二十年主要是60後70後當道。未來在5G、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機器人盛行的時代,這幫人裡就有一部分變成有錢有閒的人了。閒下來幹嗎?玩唄!玩什麼最意思?既能玩個高興,還顯得高大上,還能上癮,玩好了還能賺錢,還能漲知識,還不需太費力氣,還不需天天侍候,多少投資不限,不費水不費電,不佔地不佔天,環保無汙染,一個人齊活不用幫手,來去自由。非古玩莫屬啊!另外,除生理上依賴的抽菸、喝酒,吸毒,吃甜食,吃辣椒,吃鹹食上癮外,人們最上癮的就是與賺錢和佔有有關的事情。賭博符合但非正道。而其他的旅遊,健身,唱歌跳舞等玩玩就沒意思了。前一段時間,北京房地產大佬潘石屹,動不動就曬一曬他自己做的簞。雖不是古玩,但有錢有閒後也開始文玩了。所以,古玩從業者要堅信,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到來,盛世收藏的如火如荼,也將為時不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