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參拜武廟,為何他將關羽等二十二人踢出?原因很簡單

宋朝建立初期,有次趙匡胤參拜武廟時看到供奉的白起像,他用手杖指著它大怒道,白起坑殺降兵,不配享受武廟祭祀。在他的授意下,宋朝掀起一場重新評定進入武廟將領名單,其中關羽等二十二人被踢出武廟。事實上武廟最早來源唐玄宗李隆基時期,他為祭祀姜子牙建立武成王廟,後來經唐朝歷代皇帝完善,並參照文廟的格局,設置武廟十哲、六十四良將。

既然武廟供奉將領是前代所定,為什麼趙匡胤還要重新評定,還要將關羽等人踢出去呢?

趙匡胤參拜武廟,為何他將關羽等二十二人踢出?原因很簡單

首先來看一下被淘汰將領:魏吳起、齊孫臏、趙廉頗、漢韓信、彭越、周亞夫、後漢段紀明、魏鄧艾、晉陶侃、蜀關羽、張飛、晉杜元凱、北齊慕容紹宗、梁王僧辯、陳吳明徹、隋楊素、賀若弼、史萬歲、唐李光弼、王孝傑、張齊丘、郭元振。

這群人的軍事才能是毋容置疑,但趙匡胤給定的標準是被選定的將領不能有汙點。

既然是有汙點,那麼被淘汰將領梳理一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不服從調度,以稱病或逃至他國對抗

2. 治軍不嚴,飛揚跋扈,甚至造反的

3. 依附宦官

4. 有被俘虜歷史,甚至投敵

5. 依附外地,或暗地勾結

趙匡胤參拜武廟,為何他將關羽等二十二人踢出?原因很簡單

眾所周知自唐安史之亂以來,節度使割據地方,掌握著軍政財等大權。他們往往不服從調度,勾結外族,甚至反叛,譬如著名石敬瑭,為得到契丹的支持,厚顏無恥地自稱“兒皇帝”,還割讓幽雲十六州,結果導致後世王朝北方防線破碎,一直到幾百年後朱元璋北伐才收回。當然這群節度使的軍紀也相當糟糕,譁變不斷,牙兵殺主帥的事情常有發生。

再者宦官是唐朝後期非常嚴重的問題,他們把控朝政,肆意妄為,玩皇帝於股掌之間,廢立皇帝成常態,而武廟中的東漢段紀明曾依附宦官,捕殺太學生獻媚,以博得兩度出任三公之一的太尉。除了緬懷名將外,建立武廟更大程度上是向天下宣示新朝廷用人標準。所以這二十二將領的汙點自然也就逃不出趙匡胤的法眼。

趙匡胤參拜武廟,為何他將關羽等二十二人踢出?原因很簡單

當然趙匡胤也想以此來收攏人心。宋初周邊除了虎視眈眈的契丹外,還有大大小小多個國家,像後蜀和南唐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還有盤踞在太原地區的北漢,雖說此國地狹兵寡,但它在契丹羽翼保護下,又佔據重要地形,對宋朝的威脅也非常大。換句話說此時的宋朝面臨的困境與戰國的秦國相同,他們都想統一天下。

秦趙長平之戰打了三年,儘管秦國獲得了勝利,但也是慘勝。然而好不容易得來了勝利,白起坑殺四十餘萬趙國降兵,僅放回數百老弱病殘歸國。結果趙國君臣上下同仇敵愾,而其餘諸國又順勢倒向趙國,邯鄲之戰秦國大敗,這推遲了秦國的統一時間。趙匡胤力主撤銷白起武廟配享,也是間接昭告諸國,宋與秦不一樣。

趙匡胤參拜武廟,為何他將關羽等二十二人踢出?原因很簡單

後來宋滅後蜀之戰打得非常順利,幾十天的時間便滅了後蜀,可是趙匡胤寄予厚望的主帥王全斌治軍不嚴,縱兵搶劫,甚至剋扣後蜀降兵軍糧,結果後蜀人心盡失,蜀中大亂。儘管趙匡胤支持王全斌平叛,但後來趙匡胤評定後蜀功績時,差點殺了他,最後將其貶黜。當宋太祖聽說曹彬軍紀嚴明,十分高興,賞賜他非常厚重。

總之趙匡胤重新評定配享將領,就是想向天下宣示自己的理念。當然罷黜了這二十二員大將,他又將灌嬰等二十三將送入武廟,而他們都具備趙匡胤要宣揚的。譬如周德威,後唐李克用病逝,新主李存勖猜忌他,而從前線撤退回來的周德威將軍隊安排在城外,而他獨自一人入城拜見新主,以消除猜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