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清真老字號“一樓、兩烤、三軒、四順”,您都吃過嗎?


老北京清真老字號“一樓、兩烤、三軒、四順”,您都吃過嗎?

北京清真飯館兒佔有餐飲業的“半壁江山”,分東西兩派,東派以炒聞名,講究大汁大芡,西派以燒扒為主,講究白汁小芡。老北京的清真飯館從名稱上就很容易與大教館子區別,很少用“堂、樓、居、園”來稱謂,多用“軒、順”等。


清末民初曾有過“元興堂”,是冷莊子,抗戰前就已停業。現在國營清真館子級別最高的鴻賓樓是新中國成立後從天津遷來的,非北京老字號,更不能列入大教的“八大樓”。通州小樓不是“樓”,正名“義和軒”。


近年又有不少新疆風味的清真餐廳在北京興起,如新疆餐廳、吐魯番餐廳、西域食府等等,與老北京清真飯館不是一個系統。現在仍存的北京清真飯館老字號當屬“兩烤、三軒、四順”。


“一樓”:鴻賓樓

老北京清真老字號“一樓、兩烤、三軒、四順”,您都吃過嗎?

鴻賓樓於清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創辦於天津,是一家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店。新中國成立後,考慮到當時京城餐飲多是山東口味,在政府的指導協調下,各地知名的特色飯館開始陸續進京,鴻賓樓也正是在那會兒應周總理之邀從天津搬至北京的。斗轉星移,鴻賓樓來北京已經整整六十年了,並以其獨特的菜品和精湛的技藝博得了京城百姓的讚譽,而且還贏得了“京城清真餐飲第一樓”的美譽。1998年西單地區改造,鴻賓樓遷至新址西城區展覽館路11號!


“兩烤”:烤肉和涮肉實為蒙滿民族傳來的軍旅食法。

老北京清真老字號“一樓、兩烤、三軒、四順”,您都吃過嗎?

一烤為烤肉宛,始於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創始人是大廠一宛姓回民,先在絨線衚衕西口外經營烤肉,後在宣武門外安兒衚衕西口有了門臉,故稱“安兒衚衕烤肉”。兩間屋子,兩個炙子。炙子是若干粗鐵條併成的,中有細縫,即非鐵鐺也非炮(bāo)肉的鐵板。以松木為燃料,肉以牛肉為主,先由多種配料調好,再由食客自己在炙子上烤熟,烤時有油從炙子縫中滴下松木,形成混合香味。

老北京清真老字號“一樓、兩烤、三軒、四順”,您都吃過嗎?

許多食客都是一條腿站著,另一條腿支在長凳上,邊烤、邊吃、邊飲酒,俗稱“武吃”。我小時,上世紀五十年代還趕上了,祖父和父親先去烤、吃,我們小孩等剩兒。那時宛家哥倆兒經營,弟專門選肉、切肉,哥支應顧客。不用寫單子、對單子,吃完一數盤、碗、碟,馬上報出肉多少、酒多少、燒餅多少、粥多少,共多少錢,絲毫不差。後來在原地擴大,增加炒菜。

老北京清真老字號“一樓、兩烤、三軒、四順”,您都吃過嗎?

另一烤是烤肉季,始於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創始人是通州回民季德彩,原在什剎海東北岸經營烤肉,民國初年在銀錠橋北有了門臉,位置極佳,食客可以邊吃邊欣賞湖中及西山景色。烤肉季以羊肉為主。新中國成立後,門臉略北移址,擴大經營,增加炒菜。


“三軒”:即老北京清真飯館最有名的兩益軒、同和軒和同益軒,號稱“三軒鼎立”。

老北京清真老字號“一樓、兩烤、三軒、四順”,您都吃過嗎?

兩益軒始於民國初年,位在前門外李鐵柺斜街(今鐵樹斜街)三元客店,後遷至對面擴大經營,銳意革新,使清真菜從鹹味口重變為鮮香清淡、甜鹹適度,很快食客盈門。引進南方烹調手藝,改革京菜風味,創出京都大菜。酥鯽魚是兩益軒的招牌菜,馬連良每來行宴或便酌,都要點個菜。後輾轉搬遷,最後在牛街北口營業,直至牛街改建工程中拆除停業,一直未恢復。


現在崇外大街的兩益軒酒樓經營川、粵菜,與老兩益軒名稱相同,但沒有傳承關係。

老北京清真老字號“一樓、兩烤、三軒、四順”,您都吃過嗎?

同和軒是由牛街回民馬氏三兄弟馬萬福、馬萬清、馬萬林創辦的。馬萬福原在牛街回民廚師楊玉山、王德海開設的“兩益軒”飯館掌灶,練就一手炒菜的好手藝。同時,學到了“兩益軒”的經營手段。1925年馬氏三兄弟,湊足資金,也在“兩益軒”相鄰處,開設了飯莊。同和軒在京派本邦菜上下功夫,增添了清真北京烤鴨。其他如“全羊席”、涮羊肉等一些北味特色菜,也精工細作,質量上乘,很快贏得信譽,在清真菜館中,獨樹一幟。還在北海五龍亭開設分號。

老北京清真老字號“一樓、兩烤、三軒、四順”,您都吃過嗎?

同益軒始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末,位於大柵欄門框衚衕,以炮、烤、涮和牛羊肚兒聞名,生意興隆。1949年停業,1985年恢復,但又在前幾年的前門地區改造中停業。我與夫人逛大柵欄,發現同益軒又在原地一半門臉亮出字號經營,以褡褳火燒為主,且是大肉,大吃一驚!服務人員均為外地人。攀談之下,方知系將此字號賣與外地人經營。此同益軒非彼同益軒了。嗚呼!還有幾人得之,能區分之?


“四順”:即東來順、西來順、南來順、又一順,有人加上北來順,稱“五順”。其實北來順是護國寺小吃店擴充的,無論歷史還是菜餚均無法與其他四順比及,並稱似不合適。

老北京清真老字號“一樓、兩烤、三軒、四順”,您都吃過嗎?

最火的當屬東來順,不僅連鎖店遍於京城和各地,還設至海外。正址在王府井東安市場,始於1914年,創始人為滄州回民丁德山。開始在東安市場賣豆汁兒、扒糕等,1906年設東來順粥棚,1914年蓋房設東來順羊肉館,開始經營涮羊肉。“選料精、刀工細、佐料適口”為其經營要訣。肉選自在城邊飼養一段時間的“餵羊”,部位僅用“大小三岔兒”和“上腦兒”,然後一層肉一層荷葉一層冰壓成已經僵硬但又未結冰的“麻凍兒”狀再切,一斤肉要切八十片兒。調料均由對門天義成醬園供應(後乾脆買下自營,並改名天義順)。現在那麼些分號,能否保持傳統制做技藝,只有天知道。

老北京清真老字號“一樓、兩烤、三軒、四順”,您都吃過嗎?

論炒菜當屬西來順,因為其經理兼主廚是老北京回民廚師之翹首禇祥(禇連祥)。禇曾先後在御膳房和北洋總統府廚房當差,創“西派”清真菜。馬連良鴨子為西來順獨有。據傳馬連良是西來順常客,一次某軍閥的小舅子和某處長為爭座而大打出手,傷及禇祥。馬連良挺身而出救護禇並平息事端。為此禇在馬指點下,改進香酥鴨而成一道新菜,延續至今。


褚祥大膽引進番茄、蘆筍、洋芋、生菜等“洋菜”,西餐調味的沙拉醬、番茄醬、咖喱粉、起司粉、辣醬油、鮮牛奶也用到清真炒菜裡邊。一下子,褚祥在西來順創新了70多種菜品,菜單上的菜一共達到145個。一時間西來順名聲大噪,並贏得了“東來順及西來順,羊肉專家誰與競”的口碑。


西來順最早在西長安街,系六家聯辦,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歇業。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阜成門內大街恢復,後因拓寬馬路遷至北新華街。

老北京清真老字號“一樓、兩烤、三軒、四順”,您都吃過嗎?

南來順原址在菜市口,以經營小吃為主,後遷至大觀園西側,經營小吃外又著力創新炒菜,其炮糊、油爆肚仁兒,均因有名而限量供應,還有桃仁鴨方等特色菜,名聲大振。炮肉要用一指厚的鐵板。據說京韻大鼓之王劉寶全愛吃炮肉,下場後必到戲園附近一飯館去吃。日久天常,廚師估計時間快到,就炮好等候。一日劉下場晚些,炮肉已乾硬略糊,別有風味,遂歪打正著,成為一道新菜“炮糊”。

老北京清真老字號“一樓、兩烤、三軒、四順”,您都吃過嗎?

又一順始於1948年,原址在西單以南路西,集東、西兩順之長,有“東來西去又一順,南行北往只兩家”之說。又一順飯莊將東派菜的炮、烤、涮和西派菜的精美、華貴小炒以及特色清真小吃集於一店,在北京眾多的清真餐館中自成一派深受大眾喜愛。後因西單路口改建遷至西黃寺大街路南。

老北京清真老字號“一樓、兩烤、三軒、四順”,您都吃過嗎?

要說“順”,還有南恆順,位於前門外大街路西,因為傳說乾隆在此吃過飯,而俗稱“一條龍”,至今仍在,原名倒無人知曉。

老北京清真老字號“一樓、兩烤、三軒、四順”,您都吃過嗎?

清真老飯館兒有名的還有白魁(燒羊肉面)、同聚館(餡餅周,歇業已久)、恩元居(炒疙瘩,原在煤市街路西,後遷至後海九門小吃)等等。


來都來了,就別走了

關注“四九城大磊子”,關注咱四九城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老北京清真老字號“一樓、兩烤、三軒、四順”,您都吃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