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第三小學教師許梅菊:重溫英雄事蹟,汲取前行力量——寫給復課在即的同學們

許梅菊

西安高新第三小學教師許梅菊:重溫英雄事蹟,汲取前行力量——寫給復課在即的同學們

許梅菊,第六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張婕工作坊成員,西安市教學能手,參加第一屆“陝西省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大講堂”活動做觀摩研討課獲一等獎;曾多次參加省、市“名師大篷車”送培下鄉授課活動;現任教於西安高新第三小學。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我們又一次以這樣的方式,在網上相聚。轉眼2020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一了,你們的“超長假期”隨著疫情的逐步穩定也進入了尾聲。返校的日子越來越近,你們會重新回到充實幸福的課堂,而此時的你,和經歷疫情之前的你,會有什麼不同呢?當然,老師期待的不同,是你從此有了源源不斷學習和讀書的動力!

因為,在這個“加長版”的寒假裡,我們看到了太多讓我們感動到淚目,心痛到哽咽的人和事,是他們,如雷貫耳的亦或默默無聞的,給我們傳遞出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而我們每一個學生,也只有領悟了他們所傳遞的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知道生命的擔當,懂得了家國責任,我們才能夠找到前行的動力、學習的幹勁!生命不屬於自己,屬於整個民族、整個國家。當這份責任心在你的體內生根發芽的時候,孩子,你人生中的很多苦難與挫折都會迎刃而解。

冬天已經過去,但是他們不該被遺忘。讓我們再一次重溫英雄的事蹟,從他們的身上汲取我們前行的力量!

我們不應該忘記他!

西安高新第三小學教師許梅菊:重溫英雄事蹟,汲取前行力量——寫給復課在即的同學們

相信在這段時間裡,你們已經非常的熟悉他了。鍾南山院士今年已經84歲了,本是可以頤養天年,在家裡休息了,但他還是臨危受命,掛帥出征。鍾南山的出現,彷彿是一劑社會情緒的穩定劑。

你們要問為什麼大家這麼信任他?這是憑著他在2013年抗擊“非典”疫情時所起的領軍作用,憑著他敢說真話,醫德高尚的個人情操。《人民日報》曾經這樣評價鍾南山: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同學們,古往今來,我們中華民族有多少向鍾南山院士這樣以國事為己任,前仆後繼,臨難不屈的愛國志士。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鏗鏘言辭;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的愛國精神光照千秋;“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岳飛將軍的這首《滿江紅》詞,以它偉大的感染力量發出中華民族愛國的低沉而雄壯的聲音!

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

西安高新第三小學教師許梅菊:重溫英雄事蹟,汲取前行力量——寫給復課在即的同學們

這一封封印滿鮮紅手印的請戰書讓我們無數人淚目,“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若有召,召必回,回必戰,戰必勝”,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這些請戰書,用振奮人心的力量,書寫著各行各業,尤其是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

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

西安高新第三小學教師許梅菊:重溫英雄事蹟,汲取前行力量——寫給復課在即的同學們

醫生們的臉上被口罩弄出了深深的勒痕,沒有定時的飯點,累了只能躺在地上稍微休息一會的醫 護人員,為了照顧病人能更方便而甘願剃光頭髮的女醫生,還有不少被病魔感染而去世的醫務工作者……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同學們,請你們記住他們,沒有人生而勇敢,只是選擇無畏,正是由於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對肩負責任的使命擔當,才讓他們義無反顧。

致敬醫者,致敬勇者!

同學們,你們一定要記著,“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

這個冬天,最動聽的消息,就是馳援武漢的醫療隊平安返回!

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

自從疫情發生後,白衣天使們以大無畏的科學精神,夜以繼日的戰鬥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而全國還有其他各行各業的人們,他們放棄了休假,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難得機會,她們熱血澎湃,激情滿懷,堅守崗位,為抗擊疫情的最後勝利無私無畏的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的身影或許你曾看到過……

西安高新第三小學教師許梅菊:重溫英雄事蹟,汲取前行力量——寫給復課在即的同學們

西安高新第三小學教師許梅菊:重溫英雄事蹟,汲取前行力量——寫給復課在即的同學們

西安高新第三小學教師許梅菊:重溫英雄事蹟,汲取前行力量——寫給復課在即的同學們

同學們,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抗擊疫情的偉大斗爭中,一批批科學家、醫務工作者、警察、建築工人、基層工作人員披星戴月、枕戈待旦,冒著生命危險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展示出偉大的愛國熱情和強大的正能量。

武漢悲壯,湖北危機,天下難安,牽掛他們,支持他們,鼓舞他們,幫助他們,感恩他們,就是我們最樸素的家國情懷。

我們應該向他一樣!

自古英雄出少年,國之有難,少年當自強。

趙珺延,今年15歲,是上海新黃浦學校上初二的一名學生。1月18日,趙珺延從上海坐飛機飛往雅加達,打算開始他的寒假之旅。然而到達當地沒有幾天,就傳來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也影響到了他的家鄉溫州蒼南。他的舅舅遊和洲放下生意,發動員工緊急蒐集蘇門答臘島、爪哇島、蘇拉威西島、加里曼丹島等醫用口罩,僅用兩天時間收購了2萬隻口罩,準備捐給家鄉的溫州市蒼南縣人民醫院。收購的口罩整裝待發時,他們碰到了難題:因為運費極其昂貴,最好是有人坐飛機帶回國內,但面對此時疫情形勢嚴峻的中國,當地無人願意。關鍵時刻,趙珺延說服了媽媽和舅舅,願意帶這些口罩回國。2月3日,趙珺延為了將盡可能多的口罩運送回國,把1.5萬隻口罩擠入5個24寸大行李箱中,獨自一人踏上雅加達飛上海的航班。幾經周折,終於把這些口罩帶回國內送到蒼南縣人民醫院醫護人員手上。

趙珺延的事蹟傳開後,他的老師、同學、親朋好友和網友們紛紛為他的義舉點贊,“自古英雄出少年”“好樣的孩子”“學習的榜樣”“抗疫小英雄”。趙珺延謙虛地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只是做了作為普通中國人應該做的事。”

不同的時代造就不同個性的少年,但永遠不變的是你們的責任和擔當。

同學們,此次疫情我們經歷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我們認識到祖國的強大,感受到人民的團結。我們停下了匆匆的步伐,重新思考生命的定義,當重啟鍵再次開啟,願你我都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時光,坦然面對未來的坎坷風雨,不負祖國,不負自己!

最後,老師以習近平總書記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你們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你們要敢於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自覺培養不畏艱難、頑強奮進的意志品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有志,則國家有望。

復課在即,老師希望同學們把個人的奮鬥志向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為民族爭光,為祖國爭光。時刻準備著,為祖國的建設付諸行動!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