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地问题:关于“劣币驱逐良币”的案例

关于躬耕地问题的千古论战,我在前面的文章已经解释了“不能用主观来印证主观”,意思就是,关于诸葛躬耕地,历朝历代有很多文人墨客去在各自立场上,去为之引经据典,摇旗呐喊,吟诗作画,他们本身就已经有了立场,本身就是主观的,如果用他们的主观去印证主观的判断,那是肯定得不到真理的!

在这种“主观验证主观”的恶性循环中,不讲核心问题,回避关键问题,无所不用其极的一方就会占据上风,我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无论解释多少遍,总能回环往复给你打太极,会很累,现在我举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例子如下:

躬耕地问题:关于“劣币驱逐良币”的案例

我的回答:

你所说的这句“躬耕于南阳”也是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如果地方不在南阳郡范围内,那么你说多少证据都是苍白无力的,因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则是诸葛亮亲口说的,属于最为密切相关的,所以你不要左右让顾而言他,真的是毫无道理。还拿什么三国演义,你知道什么叫历史小说吗?如果写小说的人,他的立场是襄阳,那么他就会写襄阳,他的立场是南阳,他就会写南阳,你用主观去验证主观,总主观人的主观判断去当成事实证据,根本得不出什么正确的结论!平心而论,哪怕是毛主席在南阳去讲这个躬耕地的讲话,也是不能被南阳一方面当成事实证据的!如果南阳方面尊重了这些客观原则,结果襄阳方面不尊重客观规则,反而被无所不用其极的人赢了上风,真是可笑,后来逼得南阳甚至要证明“南阳就是南阳”……呵呵,贻笑大方!

南阳襄阳之争,源于中国南北朝对立下的文化话语权之争,正统之争,南阳原本是躬耕地,作为北方政权占领的部分,自然赢不了上风,毕竟偏南南方的政权拥有了文化的话语权,所以将南方政权地盘上的襄阳城外的武侯祠奉为正统,后来每逢历史上南北割据,南方政权都要反复去维护南方地盘上的隆中的正统地位,以凝聚人心。同样的例子不仅仅是武侯祠了,还有伴随着衣冠南渡的泉州的南少林寺,还有伴随着南宋君臣偏安江南而到衢州的孔氏后人的孔庙,这些南方的建筑虽然仿照北方而建,但是并不是正宗,只是纪念地罢了!

而襄阳和南阳正是由于地缘接近,地处最前线,所以以及南北文人政客纷纷引经据典,著书立说,造成问题的复杂性!但是无论是写诗词还是写史书还是写小说,诗人本身伴随着时代已经有了立场性,已经站了队,怎么可以拿来当你说的证据?就比如襄阳方面外90年代改泥镇为卧龙镇,改阿头山为隆中山,还有拍摄的历史电视剧,写的历史小说……是不是在百年之后都可以被你当既定事实的证据了??可笑不可笑?

不要用主观去印证主观,无论是襄阳还是南阳,证据都很多,都有很多诗句。都有很多南北方的名人为之摇旗呐喊,历朝历代也有很多文人墨客为之发声,你不要觉得哪一方证据会少,如果少,就不可能争论千年!

诸位网友,我的判断就是,不用主观区印证主观,而要从诸葛亮当事人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出发,那就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郡的范围,是最根本的问题!

好了问题说到这里,如果看不懂请再看一遍,总不能解释一百遍,某些人还要拿着主观去验证主观!因为千百年来,双方都已经积累了太多的主观资料,如果继续各自讲曾经支持自己的人们的语录证据,真是一点意义都没有,陷入自说自话的圈子!

而且还要强调一点,“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是说“古代南阳和今天南阳完全一样”,但是仍然可以说“古之南阳就是今之南阳”,原因有二:1,今之南阳依然占据古之南阳版图主体,2,行政中心不变。

说到这里就清晰了,请不要再逼南阳去证明“南阳是南阳”的问题了!

核心问题就是一个:诸葛亮的南阳到底范围在哪里。

如果要争论,前提资格是“必须在南阳郡范围内”

这个可以理解吧?!

然后:有一点就是南阳郡的治所也就是南阳城,也就是宛城,肯定在南阳郡范围吧?

别再这时候又开始转移话题,偷换概念,“古代南阳是今天南阳吗”,已经解释过了,对于不讲理无所不用其极的人,估计这个时候能累死你!

而隆中,很明确,汉江以南,根本不属于南阳郡,所以他根本没有辩论的资格的!

这时候就应该很明确了!

如果还要支持襄阳隆中,那么肯定必须证明“古隆中在南阳郡范围内”

这时候你千万别再拿“习凿齿说的邓州了”,太主观了,他是东晋人,本身就已经陷入了南北话语权争夺得漩涡,各事其主,各说各话,根本证明不了什么!用主观验证主观,得不到客观真理!

如果你再说“南郡隆中不是,那么南阳郡的宛城就一定是吗”,我只能说不知道,但是你只是有资格怀疑,而没有资格用“宛城有可能是有可能不是”来印证“因为宛城有可能不是,所以我是躬耕地”,你连最基本的问题都没解决,连自己是在南阳郡还是南郡都没弄清,连进场门票都没有,还在这里跟我打太极?

问题说到这里太清晰了!希望各位看到的网友,也心中有把称,回复一次真的很累,但是有的人就喜欢跟你打太极,这种不守规则的人,能把守规则的人逼到证明“我是我”的荒谬地步,不要再搞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行径了!能把守规则的人累死!


最后附南阳郡南郡地图2份,以供参考。

躬耕地问题:关于“劣币驱逐良币”的案例


躬耕地问题:关于“劣币驱逐良币”的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