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清朝?

大明永樂盛世


我們都知道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1644-1911)這裡的時間是指滿清作為全國政權開始算的。也是由滿族建立起來的大統一王朝。

從明朝滅亡(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吊死在煤山,此時明朝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清朝統治,總的來說,這是歷史的倒退。首先從清軍入關,不僅屠殺了近2億漢族及西南少數民族人民,還大規模“圈地運動”。致使華北大批百姓淪為滿人的奴才與奴隸,其次,強迫漢族剃頭,國外史學界有這麼一句話:崖山之後無中國,閻(指江陰閻應元)吏之後無漢人:第三,中國的經濟尤其是農業在明清之計遭到毀滅破壞,而且,清朝為防止沿海人民支援鄭成功及張煌言等反清武裝,頒佈禁海令,中國閉關自守更加加劇(明朝中期為防倭寇,曾海禁過,但到了明穆宗,實行隆慶開關,一度恢復海外貿易),而且,所謂的“康雍乾盛世”,其水平還不及明朝萬曆時期中國的生產力;第四,清朝愈演愈烈的文字獄殘殺了大批文人及反清思想,還用那些漢奸文人向臣民及後代(包括我們)灌輸明朝滅亡是明朝皇帝太壞了,清朝是來解救百姓於水生火熱,除此之外,乾隆帝還大修《四庫全書》,一方面銷燬了許多古籍,另一方面還使很多古籍面目全非(連隋唐指責五胡亂華,宋人指責遼金,明人指責元人都刪去);

第五,在清朝統治的中晚期,面對西方資本主義,滿清統治者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領土被割,大量白銀外流,人民生活悲慘;第六,在對待近代西方自然科學的態度上,明朝是明顯重視於清朝的。明朝設立了神機營等(後來有一支叛軍就攜帶幾門紅衣大炮投降皇太極,使明軍在這方面優勢喪失)允許基督教傳教士在幾個地方傳教。而清朝呢,康熙帝雖然喜歡自然科學,可他從不準民間傳播西學及基督教,而且他也沒把西方自然科學的力量用於提高軍隊戰鬥力上(戴梓,一位火炮天才,曾研製成功連珠火銃(世界上最早的機關槍,其威力當時居於世界一流),而遭外國教士及朝中大臣妒忌,最後被所謂的“一代明主”愛新覺羅·玄燁(康熙)下令流放盛京)

清朝我覺得唯一的進步就是鞏固了當今我國的大致版圖,這也是那些所謂專家總愛揚清抑明的主要原因。但是為了這一版圖,那些專家卻不提其中多少灑於清軍鐵騎中的血流與反抗呢?



皮條看歷史


“打開電視,反映明代歷史的電視劇,不是君主殘暴昏庸,就是廠衛橫行霸道,一片昏天黑地;反映清代歷史的電視劇,不是君主睿智聖明,就是臣工奮發有為,一片朗朗乾坤。”一個歷史學家曾這樣說過。

一段時間以來,一大堆清宮戲充斥著熒屏,導致許多人對清朝的歷史認知產生了偏差。清朝真的是“一片朗朗乾坤”嗎?

在清朝前期,清朝趁中原大亂,各個擊破,以武力巧取天下,在這一段歷史中,伴隨著大量的燒殺搶掠。剃髮令使華夏衣冠不復見於九州大地,各種屠城事件更是罪惡滔天。總之,清朝前期,雖然統一了中國,迅速結束了明末以來的戰亂,但是殺戮過重,對中華文明的摧殘是非常嚴重的。

到了清朝中期,也就是康雍乾時期,進入了所謂的盛世。這一時期,統一了中原的清朝,繼續向西用兵,經過康雍乾三代一百多年的努力,一舉統一了青藏地區,蒙古,緬北地區以及西域,外加滿族的老家東北,中國的疆域達到了歷史的極盛,為現在的“自古以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這段時間,中國的人口急劇增長,達到歷史的頂點,似乎可以稱得上是盛世了。可是同時,清朝統治者大興文字獄,閉關鎖國,壓制思想。而西方世界也正是在這段時間科技大爆炸,科技、經濟、社會制度發生了飛躍式的進化,此時的清朝,卻對此無動於衷,清朝不是沒有機會搭上歷史的快車,早在明末,明朝就曾經嘗試引進西方的各種先進理論與科技,打造過完全由熱兵器裝備的軍隊,甚至於在萬曆時期就已經繪製了與如今相差不大的世界地圖。同時,西方也派遣了許多使者來到中國,這都是機會。可是到了道光咸豐的時候,居然不知道英吉利與我大清有無陸路可通。這不能不說是康雍乾著三代人的責任。

到了清晚期,清朝與西方的科技差距已經很大了,但不是沒有機會,東邊的日本不就挺過來了嗎。而清朝統治者捱打之後仍然不思進取,最終葬身於革命浪潮之中,可以說自作自受。不過晚清時期,並不是一無是處,鎮壓太平天國雖然血腥,但好歹維持了國家的相對穩定,收復新疆更是大功一件。總而言之,這一時期的清朝,雖然磕磕絆絆,但終歸沒有散架,讓中國相對平穩的過渡到了民國時代。

至於說清朝時百姓的生活水平嘛,看看乾隆盛世時馬葛爾尼使團來中國時的記錄就知道了。其中記錄到皇帝賞賜給使團許多的食物,他們吃不完扔到水裡,被當時的清朝百姓撈出來繼續吃,使團喝過的茶,中國僕人把茶根取出來,拿回家喝。可想而知,康乾盛世時人們的生活狀態。

總之,清朝時人們的物質以及精神狀態並不好,各方面與西方的差距都在拉大,但是保住了大部分領土,讓後世中國的復興有了基礎。

當然,也為如今清宮戲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無邪說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制度的巔峰、歷朝歷代實際有效統治地域最大、國家皇權統治最穩定、民族政策最成功。

如果沒有工業革命,從封建王朝統治的角度看你幾乎只能找到正面評價。所以會有一種說法——滿清是所有漢家王朝封建無能的遮羞布。

同時若以現代人的角度去看你幾乎找不到任何正面評價——禁錮思想、奴化統治、阻礙文明進步、導致東方落後於西方的根源等等。

無所謂對錯,辯證地看待。

前期 勇猛精進促進民族融合與團結

剃髮令、建立滿蒙軍事貴族,提倡滿漢一家使用漢族文人大臣等都客觀上促進了政權穩定、民族團結,並開疆擴土將傳統的中原王朝勢力範圍推至更北、更西。

中期 客觀的說康乾盛世是真實無虛的,

儘管這盛世是少數人的盛世,但歷朝歷代又有哪個所謂盛世能真正惠及所有人或者大多數人。

唐太宗貞觀之治不也是建立在隋朝屍體上的嗎,八百萬唐人分享五千萬隋人留下的財富,不說也罷。

後期 中國歷史少有能在維繫200年統治後依然保持高度中央集權的朝代

還是那句話,如果沒有工業革命,清朝的的確確就是最成功的東方特色封建王朝。

直到鴉片戰爭、中法、八國聯軍等對外戰爭後,清朝依然保持了高度的中央集權,皇權中樞的權威完整,這在歷朝歷代是絕無僅有的。

最絕的,外有洋人侵略壓迫、內有太平天國聲勢浩大,清朝依然能挺下來這已經說名了清朝統治的成功。直到辛亥革命,其成功更多的是依賴於當時大多數人的迷茫,唯有孫大炮提出了一條看似可行的救國圖存策略——學習西方建立西式民主制度國家。

需要關注的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在當時絕對不是社會主流聲音、看法,哪怕是在貧民當中。如果沒有當時的地主統治階級“所謂進步分子的同情”,孫中山等人的主張永遠只能是非主流。


某純潔的阿宅


首先,評價清代,我們一定要明白,清帝國是一個標準的古典帝國,他和漢唐一樣,都是建立在中國傳統社會的基礎之上。所以要用一個古典王朝的標準去評價他。我們不能以上帝視角用近代或同時代西方的標準去苛責清代!

明清之際,西亞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南亞次大陸有莫臥兒帝國,作為同樣是多民族、疆域遼闊的傳統帝國,他們比位於東亞的中國離西方更近,接觸的更早,但也沒有轉型成功。最終那個曾經不可一世的,橫跨歐亞非的奧斯曼帝國被肢解成了只有七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耳其,印度成了大英帝國的殖民地,英王成了印度皇帝。

所以近代化轉型是世界性的大難題。放眼全球也只有日本算是成功的,但無論在國土面積,人口數量,民族結構,和城市化人口比例上,日本改革的難度都不能同以上國家相比。(漢唐未見的,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站在今天的歷史頂點去苛責前人,這樣並不可取)

滿族人入關後,用了近一百年時間陸續征服了除漢人本部行省以外的準部(天山北麓),回部(天山南麓六城地區),西藏,青海,喀爾喀蒙古(外蒙古),這些土地在明代都不是中國領土,康熙時代將臺灣第一次納入中國中央政府的版圖內,奠定了現代中國的雛形。

在此之前,臺灣從沒有納入中國中央政府的版圖。歷史書上,三國時代,孫權派軍隊到臺灣,是為了劫掠原住民人口,以充實吳國。而元代也只是在澎湖列島設立澎湖巡檢司,和臺灣島沒關係,明朝時代,荷蘭人和西班牙人陸續抵達臺灣島,對部分據點周邊地區進行統治。之後,1661年,順治十八年,鄭成功驅逐了荷蘭人,佔據部分臺灣據點,以此作為反清的根據地,所以它從不曾是明王朝的實際領土。

(明朝前期版圖,明初大將徐達率軍沿松花江北上進行掃蕩,在東北設立大量衛所,冊封當地少數民族部落首領,最遠的是黑龍江入海口的奴兒干都司,但維持時間很短暫。衛所和都司也都是受封給是當地少數民族的名號,沒明軍真正把守,西北的哈密衛所也是短暫駐守,隨即退入甘肅嘉峪關內。明朝中期,長城以北的衛所也大量廢弛,退守長城以內)

新疆地區也只是在兩漢和唐代短暫統治過。明朝初期僅僅在哈密短暫設哈密衛,後回撤至嘉峪關。終明一代,也和新疆沒什麼關係。


唯一的知新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統治者為滿洲愛新覺羅氏。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總計296年。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國祚276年。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

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入關後20年時間裡,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臺灣,完成全國統一。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的傳統社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清初人口增殖,土地增墾,物產盈豐,邊境無事,小農經濟的社會生活繁榮穩定,綜合國力遠勝於漢唐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的探索和改革。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佈了清帝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

清朝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清朝統治者統一蒙古諸部,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乾隆年間,中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國的格局最終確定。極盛時期的清朝,西抵蔥嶺和巴爾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烏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亞,東到太平洋(包括庫頁島),南達南沙群島。包括50多個民族,國家空前統一。

期間中國古代的專制主義也推向了最高峰。清朝前期農業和商業發達,江南出現了密集的商業城市,並在全國出現了大商幫。在此基礎上,人口突破四億大關,佔世界總人口十億的近一半。





八零零三


現分三篇將臺灣著名史學家對清朝歷史的評價做一簡明輯錄,也算給自己的觀點找一點對照。這些學者的論點和論據並不完全一樣,但他們的基本觀點卻是一致的。本篇為輯錄的首篇,介紹他們對整個清朝歷史的綜合評價:張其昀,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學堂。50年代末,主持編修清史,任臺灣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在臺灣《清史》編纂後記中說:“明清遞嬗之際,我國士大夫基於民族大義,崇尚氣節,表現忠勇,單求恢復明室,而光大漢家天者,前仆後繼。雖至事無可為,猶能秉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之故訓。篤行實踐。此種偉大精神,實天地間浩然正義之所寄,用能深入人心。終清之世,其間以民族大義相號召而反抗異族者,史不絕書,卒召致辛亥革命之成功。是則明代忠臣義士之肝腦塗地,其所得代價,乃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上之異彩。”蕭一山,19歲時,由山西中學考入北京大學。21歲,所撰《清代通史》上卷完成,梁啟超贈序刊行,隨後推薦蕭一山往清華大學任教。英國劍橋大學訪問研究。歷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及中央大學教授,北平文史政治學院院長,河南大學、東北大學、西北大學文學院院長,部聘教授及國民參政員。抗戰勝利後,任蔣介石北平行轅秘書長。1948年,當選為“監察院”監察委員。1960年,任臺灣清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他在清史研究方面有兩個重要觀點:一、他認為清史就是中國近代史;二、他認為清史就是民族革命史,並自詡為民族革命史觀的創始人。他在臺灣《清史》緒言中說:“清朝建國近300年,自入關迄遜位,亦268年,凡13朝(太宗天聰崇德兩朝)12君,頗多英明之主:太祖太宗,創業開國,勇武睿智,自不必說。世祖年幼,賴多爾袞以為治,駕馭貳巨,混一天下,痛董妃之逝而思逃撣,其聰慧也有過人處。聖祖六十一年,是清朝培植根基的時候,文治武功,都很可觀,因為他有好學不俗的精神,寬大愛民的治術,雖末葉稍流縱弛之弊,但休養生息,乃是守成必不可少的階段。世宗剛毅明察,完全是政治家的作風,任法治,尚廉潔,吏道澄清,海宇又安。倘使厥年克永,可為吾國政治變換一種積極的性質,掃除幾百年顢頇無為的消極思想,社會出不至於停滯腐化而不進了。無奈宵旰不遑,求治太切,頗不易得人民的諒解,遂致有暴崩之傳說。高宗席累朝之積德,作太平之粉飾,好大富功,稽古右文,雖有全盛的規模,卻種衰弱的肇因。乾嘉以後,武力不競,紀綱敗壞,教徒紛起,民不聊少,但仁宗之醇厚,宣宗之節儉,皆有可稱。只以19世紀為世界劇烈變動的時代,西力壓迫,門戶洞開,多少年民族革命的醞釀造成了太平天國的大亂,書生倔起,政權逐漸轉移於漢人手中。文宗穆宗,撰懦童矣,曷能當此大局?然而他們也沒有顯著的失德。同治以後,完全是慈禧太后的天下了。她的才能敏捷,意態堅強,信用曾胡左李諸人,遂有中興之盛業,惟好逸樂,貪財貨,閹寺弄柄,吏治日偷,攬權競勢,頑固驕虛,內阻自強之機,外召聯軍之禍,卒為清室滅亡的最大原因。德宗毫無秦始皇的才幹,偏有宋神宗的理想,以一個懦夫如何敵得過三次專政的宮廷老婦呢?結果變法無成,身被囚死,可憐亦復可哀!溥儀乳臭小兒,生父是親貴的班首,嫡母乏西后的才略,大廈將傾,賴人支持,又不度德,不量力,自加斤伐,就不免土崩瓦解了。”“我們綜論關內10帝,性格和成就都不相同,但是和明朝的君主比較,尚覺高明倍蓗;明朝除開國之君外,率多昏庸逸惰,不理朝政,一任權臣宦官胡鬧;清朝只咸豐帝沉溺酒色,同治帝好作微行,可是也漢有像明武宗那樣荒淫!慈禧隆裕寵用李蓮英小德張,招權納賄,也沒有像明朝的“客魏之禍”。明君賢相,仁政惠績,都比明朝來得多,權奸巨憝,苛政暴斂,也比明朝來得少。為什麼我們的先民,還時時刻刻要打倒它呢?這顯然是出於種族的關係。二百幾十年的民族革命運動,完全為“蠻夷猾夏”的意識所驅使,何況“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又留下許多血痕呢?所以一部清史,實在可以說:就是一部民族革命史了。呂士朋,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歷史系,美國哈佛大學訪問研究兩年。歷任臺灣東海大學歷史系講師、副教授、教授。曾任該校歷史研究所指導教授兼所長。多年致力於明清史及東南業史之研究。他在《清代的理藩院》中說:“清代是中國歷史上傳統王朝的殿後朝代,如果吾人把構成中華民族的各族擺在平等地位,而不以漢族本位主義觀點來看中國歷史的話,那麼清代毫無疑問地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王朝。有清一代的最大貢獻,厥為對邊疆的經營,使得近代中國的廣大版圖得以真正鞏固而確定。雖清季衰世,列強交侵,尤其是俄國在1850年至1881年間,對我東北、西北邊疆鯨吞蠶食,但至民國元年(1912)二月清帝退位之日,其遺留給中華民國的領土,仍廣達1120餘萬平方公里。此一對我民族的豐功偉業,即以漢唐盛世版圖相況,亦不能與之比擬。”張玉法,臺灣師範大學畢業,政治大學研究所碩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文學碩士。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臺灣師範大學教授。他在《清季的革命團體》中說:“清政府是一個不孚民望的政府,作為一個王朝,它在中期以後不能應付內憂外患;對臣民中絕大多數的漢人而言,它是異族統治者。中國古代以文化為本位,種族間的芥蒂不大,文王是西夷之人,舜是東夷之人,都可以成為中國的良君。宋代以前,夷狄之人或吸收中國文化而後入主中國,或入主中國後吸收中國文化,苟無種族歧視,都是被接受的。元朝不以平等待漢人,乃有朱元璋的民族其命。清代的情形,與元相似,自始即有種族之見所造成的衝突,及西方民族獨立、民權革命等思潮輸入,更增強了反滿的情緒。鄧明炎,在《梁啟超的生平及其政治思想》中說:“大清帝國是一個多變的時代,經過康雍乾三朝的盛世,嘉慶時已是盛極而衰,白蓮教之亂最先亮起了紅燈。道光時鴉片戰爭的失敗,不僅敲開了閉關自守的門戶,也暴露了滿清政府的腐敗。接著是洪秀全舉起了民族革命排滿的旗幟,雖然最後為以維護“名教”為號召的湘軍所敗,卻已啟發了漢人的民族思想,也提高了漢人在滿清王朝的政治地位。鴉片戰爭失敗後,國人已感覺國勢之危弱,失敗之可恥。林則徐、魏源、梁廷楠等均深知有模仿西法之必要。魏源更根據林則徐所編之《四川志》,及中外書志所栽,撰成《海國圖志》一書,其自敘是書“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而作”。於是掀起了滿漢朝臣的自強運動。初期中樞有恭親王奕欣,大學士桂良,文樣等贊助,疆吏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等,各於轄區內推行新政。後期中樞主持人為醇親王奕譞,李鴻章仍居重要地位,外省督撫中張之洞、劉坤一等全力從事建設,聲望日隆,各方面均在向現代化邁進,一時頗有中興氣象。惟各種建設僅以軍事為出發點,後期雖亦發展輕工業,仍未能把握重點。殊不知近代化國防尚須配合近代化政治、經濟、社會和教育。就軍事言,當時的陸海軍雖居東亞第一位,但甲午一戰仍然敗於日本,30年來所努力經營的自強運動的心血盡付流水。甲午戰後,已證明在朝之救亡工作失敗,亡國危機已迫在眉睫,遂激起在野的民間救亡運動。”段昌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中興大學歷史系任教。他在《中國近代史》中說:“就中國歷史來說,清朝是相當修明的朝代。無論是開疆拓土、行政規畫,都不讓於漢、唐;若說到外威、宦官,這些中國曆朝的通病,清朝幾乎免疫,可說還超美於前代。它在近代史上不幸的遭遇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中國傳統中的夷夏觀念,使它一直免不掉在種族立場上被歧視的地位;一是工業革命後的世界大變局,使它一直承受著在民族立場上被侵略的地位。前者隨時代的進步,其觀念已湮沒不彰,早被淘汰;後者卻隨時代的演變,愈演愈烈,回顧往事,仍然是更增憤慨。


賈大智


清軍入關,不僅屠殺了近2億漢族及西南少數民族人民,還大規模“圈地運動”。致使華北大批百姓淪為滿人的奴才與奴隸:

其次,強迫漢族剃頭,國外史學界有這麼一句話:崖山之後無中國,閻(指江陰閻應元)吏之後無漢人:

第三,中國的經濟尤其是農業在明清之計遭到毀滅破壞,而且,清朝為防止沿海人民支援鄭成功及張煌言等反清武裝,頒佈禁海令,中國閉關自守更加加劇(明朝中期為防倭寇,曾海禁過,但到了明穆宗,實行隆慶開關,一度恢復海外貿易),而且,所謂的“康雍乾盛世”,其水平還不及明朝萬曆時期中國的生產力;

第四,清朝愈演愈烈的文字獄殘殺了大批文人及反清思想,還用那些漢奸文人向臣民及後代(包括我們)灌輸明朝滅亡是明朝皇帝太壞了,清朝是來解救百姓於水生火熱,除此之外,乾隆帝還大修《四庫全書》,一方面銷燬了許多古籍,另一方面還使很多古籍面目全非(連隋唐指責五胡亂華,宋人指責遼金,明人指責元人都刪去);

第五,在清朝統治的中晚期,面對西方資本主義,滿清統治者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領土被割,大量白銀外流,人民生活悲慘;

第六,在對待近代西方自然科學的態度上,明朝是明顯重視於清朝的。明朝設立了神機營等(後來有一支叛軍就攜帶幾門紅衣大炮投降皇太極,使明軍在這方面優勢喪失)允許基督教傳教士在幾個地方傳教。而清朝呢,康熙帝雖然喜歡自然科學,可他從不準民間傳播西學及基督教,而且他也沒把西方自然科學的力量用於提高軍隊戰鬥力上(戴梓,一位火炮天才,曾研製成功連珠火銃(世界上最早的機關槍,其威力當時居於世界一流),而遭外國教士及朝中大臣妒忌,最後被所謂的“一代明主”愛新覺羅·玄燁(康熙)下令流放盛京)

清朝我覺得唯一的進步就是鞏固了當今我國的大致版圖,這也是那些所謂專家總愛揚清抑明的主要原因。但是為了這一版圖,那些專家卻不提其中多少灑於清軍鐵騎中的血流與反抗呢?





羅蕭弋


清入關,滿清統一中原,漢民族開疆拓土從此中華一統,大中華的版圖拓展一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