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應急管理局:4-6月為前汛期 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冰雹等天氣較為常見

廣州屬於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平均年降水量 1857 毫米,4 — 9 月汛期降水量佔全年的 80% 左右,年降水日數在 150 天左右。4 — 6 月為前汛期,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龍捲風、冰雹和颮線等強對流天氣較為常見,7 — 9 月為後汛期,主要受颱風、熱帶輻合帶、熱帶低壓等熱帶系統影響,每年登陸或嚴重影響廣州的颱風平均有 2.5 個。

4 月 3 日,記者從廣州市應急管理局獲悉,今年以來,廣州天氣總體平穩,沒有出現重大災害性天氣,但氣溫和降水較為異常,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是氣溫明顯偏高,經歷了歷史最強暖冬,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2 月平均氣溫為 16.6 ℃,較常年同期偏高 2 ℃。

另一方面是降水前少後多,1 月 25 日之前廣州基本無降雨,之後出現了 6 輪降水過程,平均累計雨量 208.1 毫米,較常年偏多 28.9%,其中 "2.15" 暴雨是 1993 年以來同期最強,去年以來出現的氣象乾旱明顯緩解。

廣州市應急管理局預計,2020 年廣州汛期天氣氣候複雜多變,局地性、區域性強降水、洪澇、颱風災害突出,防汛形勢嚴峻。2020 年開汛較歷史同期正常略偏早,大致在 3 月底— 4 月上旬,汛期 4 — 9 月雨量總體較歷史同期略偏多。

而在臺風方面,影響廣州的颱風較歷史同期(2.5 個)偏多,大致有 3 — 5 個,初臺大致出現在 6 月下旬到 7 月上旬,終臺大致出現在 9 月上中旬,較歷史同期略偏早。

根據統計,廣州汛期降水自 2013 年開始連續 7 年偏多,最明顯的共同特徵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處於厄爾尼諾或中性狀態,導致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強偏西,今年也很可能出現同樣特徵,暴雨、強對流、颱風、高溫災害風險較大。

為此廣州市應急管理局建議做好以下防禦工作:

(一)4 — 6 月重點防禦強對流、暴雨

1.副高偏強偏西有利於東南支水汽輸送加強,廣州前汛期降水偏多可能性大,雖然暴雨頻次可能沒有去年那麼密集,但能量積聚更容易形成極端強降水事件,如 2010 和 2017 年 "5.7" 大暴雨,2018 年 "6.8" 特大暴雨。

要注意防禦強降水可能造成的洪澇、山洪、泥石流及城市內澇等災害。特別需關注城市內澇災害引發的交通擁堵、地下車庫被淹、人員被困、商鋪受浸等不利影響,有關部門應提前佈防做好應對措施。

2.在高溫高溼條件下,春季強對流風險提高,容易發生類似 2016 年 "4.13" 的較強強對流天氣過程。需注意防範雷電、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冰雹、龍捲風等災害性天氣,特別是短時雷雨大風會導致廠房工棚、臨時構築物、戶外廣告牌、樹木等倒塌,需加強防禦。

(二)7 — 9 月重點防禦颱風、高溫

1.預計今年南海夏季風爆發正常略晚(5 月第 5 候),加上西太暖池海溫升高有利於颱風活動,颱風和季風疊加影響可能性較大,容易出現小颱風大災害,如 2013 年 " 尤特 " 和 2018 年 " 艾雲尼 "。要注意防範颱風帶來的大風、暴雨及風暴潮造成的江水倒灌、河堤漫頂風險,做好道路綠化樹木、建築物、廣告牌等的防風加固工作以及伴隨的強降水、強對流天氣等防禦工作。

2.預計年內高溫日數偏多,高溫熱浪期間生產生活用水用電需求急劇增長,建議供電供水部門關注高溫天氣過程,提前採取應對措施,保障供水和供電。同時,高溫天氣對人體健康、戶外作業和城市大氣臭氧汙染均有不利影響,必要時應採取保護、減緩等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