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贏家》:大鵬“搶銀行”,收穫林志玲,卻活成別人眼中的槓精

1

認真的人,總不太受歡迎。

電影開始,很快就蹦出來的這句臺詞,可能大多數人都沒在意。你不會想到,它是電影推進的基礎,也是整部電影的核心。

警方要搞演習,抓獲搶銀行的劫匪。這種“一年能演八回”的演習沒人當回事,反正就是警察制服歹徒的老套路。不同之處就是換個地點、換個場景,換幾個“演員”而已。

參演的警官已經做好了回家過生日的準備。銀行職員們則想著利用此機會早點下班,有的預約了醫生去看看已經幾天的牙疼,有的安排好了第一次去拜見未來的丈母孃。

至於行長,更想利用這個機會上上鏡、露露臉。能被選中作為演習地點,順便上個熱搜,豈不是個免費軟文廣告?當然還能和警局方面藉機拉拉關係,日後好處多多。

但是嚴謹不這麼想。這個退伍軍人出身的金融碩士,人如其名,自帶嚴謹、認真氣質,自他被安排扮演劫匪起,頭腦裡只有一個念頭:既然搶銀行,劫匪肯定要動腦筋,怎麼劫、怎麼搶,怎麼不被抓住?

於是,他做足了當一個合格劫匪的功課。於是,一切都偏離了演習原來的劇本。


《大贏家》:大鵬“搶銀行”,收穫林志玲,卻活成別人眼中的槓精

2

本該隻身擒獲劫匪的警員,還沒反應過來,就被一槍爆頭,當場身亡。

臨時換上的女警員,企圖以救助孕婦人質為名,化裝成醫生進入銀行制服劫匪,不過這種老套的情節在嚴謹面前,明顯小兒科。幾番拳腳之後,女警員也中槍犧牲。

連續失利,警方沒了面子。特警隊出動,狙擊手就位,百餘警力重重包圍銀行,嚴陣以待。已經不清楚,這是原有計劃還是迫於形勢的無奈安排?

問題是答案並不重要。不管出於何種緣由加入行動,從銀行後門攻入的特警隊又一次早在嚴謹的預料之中,4名隊員尚未攻入大堂,全部遭遇設置好的機關襲擊,淋水觸電身亡。

一場原本早該結束的演習,變成了警方的騎虎難下。從白天僵持到天黑,面對不按套路出牌的“劫匪”,警方束手無策。

警方難堪只是一個方面,很多“演員”們之前的計劃也化為泡影:生日會回不去了,預約的最貴的牙醫套餐泡湯了,第一次見丈母孃就要失約、眼看愛情難保了……

“這不就是個神經病嗎?”

“走走過場就得了,哪弄來這麼個槓精!”

“給你點陽光你就燦爛啊?給你個雞毛你就當令箭啊?”

認真的人,總不太受歡迎。

但是,認真有錯嗎?

認真做事、實事求是,卻成為另類,成為被群起攻之的對象。原因只在於,你沒有像很多人那樣聰明,學會心照不宣,學會對走過場習以為常。

《大贏家》:大鵬“搶銀行”,收穫林志玲,卻活成別人眼中的槓精

3

“真正的劫匪,不應該是這樣的(輕易被抓)”。其實,這是個簡單的道理,但參加演習的其他人都已經忘記,忘記於似乎理所當然的習慣當中:(演習時)劫匪不就是給警察抓的嗎?

當走過場成為理所應當,假象成為正確,正確就成了異端。

電影中,在嚴謹一次次讓警方行動失敗,讓演習偏離劇本愈走愈遠,讓警方顏面盡失,還好有一位好的演習總指揮——公安局長。

他能夠坦然面對警方的失敗,能夠說出“警察的生命也只有一次,現在出現這種情況,總比現實中出現要好。”“我的責任,就是監督保證演習公平公正。”

電影總是給人希望,可是生活,會有這樣主持公平公正的總指揮嗎?多半沒有,否則也就不會有較真者被當成另類,被很多人圍攻。

“其實我所經歷的事情,很多人都在經歷著。被家人冷落,被領導誤會,被同事排擠,無論自己怎樣努力,生活都不會有起色……。”作為藝術,喜劇總會不失時機提醒觀眾思考,引發某種叫做深刻的東西,否則,喜劇就成了鬧劇。

可生活中,這種思考的結果往往徒勞。你會認同嚴謹的做法?不會。你會去揭穿一個預設好的過場?不會。你會在大家的一片裝糊塗中站出來做那個清醒的人?大概很難。

大鵬飾演的嚴謹最終贏了演習,還收穫了大美女林志玲的芳心,抱得美人歸,甚至他還發現,其實家人、領導、同事也在悄悄給他送上溫馨和祝福。一切如此美好。

但這終究是電影。生活中,我們幾乎不會也不敢去想象這種美好。對走過場習以為常,對假大空司空見慣,慢慢地,大家都活成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活成了沉默的大多數。

旁人都在演戲,只有你在較真,就你是明白人?

電影中的喜劇,其實是生活中的悲劇。


《大贏家》:大鵬“搶銀行”,收穫林志玲,卻活成別人眼中的槓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