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沂六小 家校共育】"家校共育 攜手抗疫" 家長微課堂(第二期)

不嬌縱、不懲罰的搞定我們的熊孩子

【 臨沂六小 家校共育】

尊敬的家長朋友們,大家好!臨沂第六實驗小學"家校共育 攜手抗疫"家長微課堂開始了!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在這個漫長的寒假中,家長們除了要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還要關注到孩子的學習狀態,督促孩子讀書,寫作業、上網課等活動。最近呢又有一部分家長復工了,勞累了一天的家長晚上回到家後,還要再檢查孩子當天的學習任務是否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好多孩子就會有各種狀況,有的家長就在焦慮、擔心或憤怒等負面情緒中,出現打罵孩子的行為。今天我們就談一談“如何不嬌縱、不懲罰的搞定我們的熊孩子”。

【 臨沂六小 家校共育】

中國有句古話叫“不打不成器”,也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似乎在我國傳統的教育手段上都離不開一個字“打”。其實父母在打孩子的時候,多數也是迫不得已,誰的孩子誰不心疼呢?為了讓孩子改正錯誤,長點教訓,打也好,罵也罷,何嘗不是一種深深的愛呢?我們為人子女、我們也為人父母,相信你們和我一樣都從未懷疑過父母對孩子的愛。可是,你們知道嗎?無知的代價是昂貴的,有多少父母滿嘴是愛卻面怒猙獰的?又有多少父母打著愛的名義卻在傷害著我們的寶貝呢?所以,非常歡迎家長們跟隨羅莊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老師們一起學習,學習做智慧的父母,學習做會愛的父母。說到這裡,我要問家長們一個問題:

【 臨沂六小 家校共育】


您認為懲罰孩子有用嗎?

認為懲罰孩子有用的家長可能會說,孩子犯了錯,我罵了他甚至打了他,不但能立刻看到效果,而且還能給他個教訓,讓他長長記性。我家熊孩子說十句不如一頓揍,懲罰太有用了!

認為懲罰沒有用的家長則會說我家孩子犯了錯誤我也懲罰過他,每次罵一頓或者揍一頓能管一兩天,之後該怎麼還怎麼,死性不改!

【 臨沂六小 家校共育】


對於第一種認為懲罰有用的家長,我想告訴您,您所謂的有用,是暫時的,在您打他、罵他的那一刻他是乖了,是害怕你了,因為他身體受了痛了,他可能會記住,可能會下次不敢再犯了。可是從長遠來看,懲罰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是我們當下看不見的,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看懲罰到底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1、疏離。有沒有發現我們對孩子罵了打了之後孩子是什麼反應?有沒有注意過,孩子的眼神裡恐懼也罷、叛逆也罷,都有另一種情感,那就是疏離!

2、沒有安全感、自我價值低。大多數孩子真正害怕的並不是父母打他,他真正害怕的是父母的情緒。您知道嗎?父母在打孩子之前,醞釀打人氛圍的過程是最讓孩子恐懼的,而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安全屏障,當孩子感受到父母會失控,他整個人生的安全屏障就會徹底的摧毀。並且會導致孩子以後有任何錯誤,你只要一責備他,他就會擔心這種親密感的摧毀。這也是日後有的孩子會經常撒謊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們會發現在經常被打罵懲罰下長大的孩子,即使成人了,他依然有深深的自卑感,沒有安全感,沒有力量,他永遠都覺得自己不夠好,一個自我價值低的人又哪裡來的力量和勇氣去追尋幸福和美好呢?

3、脾氣暴躁。其實,每一次的懲罰都會讓孩子加深一個信念,那就是--只有暴力才能夠解決問題,慢慢的孩子會認同父母的這種方式,認同這種暴力給他帶來的力量感,並且會相信,這種力量是能解決問題的,長大後,(確切的說是進入青春期後)他們就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周圍的人(包括我們自己),他們從一個捱打者變成一個打人者,所以我們指望打罵孩子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卻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所以,我們在家庭教育時絕對不可以只看眼前,我們要把眼光放遠、再放遠。我們為人父母一定要持續的學習,去尋找更多的方式和方法。

【 臨沂六小 家校共育】


那我們該怎麼做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孩子?

1、關注情緒

我們要記住,情緒大於事件!只要父母和孩子雙方有一方有情緒,那都不適合處理目前的事情,必須要等到雙方都沒有情緒了,再跟孩子談事情。關於情緒的調節方法,我在上一節微課裡專門的說過,在這裡就不再和大傢俱體交流了。總之,一句話,情緒大於事件,心情好了我們才更有智慧解決目前的困擾,感覺好才能離目標更近!

【 臨沂六小 家校共育】


2、表達情感

在表達情感時要做的第一個重點是和善。比如說,這個假期裡,媽媽辛辛苦苦做了好吃的,可是孩子不喜歡,還大喊大叫的表達自己的不滿意,媽媽一看孩子嗓門挺大,就用了更高的聲音來壓制孩子,怒吼他,指責他,結果,我們會發現孩子要麼不想再搭理你,他不願再和你有交集。要麼孩子會比你更兇、,更憤怒,所以我們採取這種方式是沒有用的。那我們要怎麼做呢?和善的表達感受。你可以跟孩子說:“孩子,你剛才跟媽媽大吼大叫,媽媽感到很難過,媽媽覺得在你面前沒有受到尊重,所以媽媽有些難受,我們有沒有其他的方式,能讓我們倆都舒服一些。”這就是在向孩子表達感受。一般情況下,我們去怒吼或指責孩子是沒有用的,但我們若向孩子表達感受,此時孩子就特別容易和你發生共鳴,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人和人的感受是相通的。到這裡,我想問一問在聽微課的家長們,你們覺得這個孩子第二天再和媽媽有爭執時,會不會變好呢?也就是說,媽媽變了,孩子會不會變呢?在這裡我也解答一下很多家長曾問過我的一個問題:家長變了,孩子會變嗎?家長變了,孩子還沒變怎麼辦?還是說上面例子中的孩子,第二天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他依然會衝媽媽大喊大叫。你們知道嗎,父母發生變化後,孩子需要一段時間去觀察、去真正的相信他的媽媽是真的變了,然後他才會改變。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奢望我們一改變,孩子就會立刻有改變。他需要一段時間去觀察你,然後才可能信任你。所以,親愛的家長們,您改變了一天兩天,孩子若沒變化,你就再堅持一下,您堅持一個星期、兩個星期,孩子還沒有改變,您就再堅持一個月、一年......您知道嗎?媽媽有多堅持,孩子就會有多堅信,進而,他才能發生改變!所以,孩子有沒有改變完全看家長有沒有在堅持!這也是表達情感的第二個重點!堅持!

【 臨沂六小 家校共育】


3、做出彌補。

比如說,您復工了,晚上回家一開門,看到孩子在那玩手機,然後家裡弄得亂七八糟,地上都是東西,沙發也髒了。此時,您會怎麼做呢?吼他一頓?罰他不吃飯?讓他去站牆角面壁思過?還是打他一頓呢?我們會發現這幾種方式無論哪一種都是讓孩子在付出代價,他既然付出了代價,他又怎麼學習承擔責任呢?所以,我們要怎麼做呢?正確的彌補方式,是讓孩子參與到清理家務中,讓他去收拾,去清理,無論多晚都要讓他和你一起收拾乾淨。第二天他的弟弟或妹妹要弄亂,您說他會不會制止呢?看,這就是用不懲罰的方式讓孩子學會為他錯誤的行為去承擔責任。你們同意嗎?說到這裡,可能會有家長問:孩子犯錯了,如果我們不教訓教訓他,不讓他感覺到愧疚,不讓孩子感覺到自己錯了的話,就覺得孩子逃脫了承擔錯誤行為的後果,其實,我們這樣的處理方式,並不是讓孩子逃脫承擔錯誤行為的後果,而是讓孩子在受尊重的情況下,讓孩子去學會承擔責任。

【 臨沂六小 家校共育】


其實多數家長潛意識裡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隻有讓孩子痛苦一點,讓他哭,讓他長記性,讓他自責,孩子才能變好。親愛的各位家長,完全不是這樣的。我們想讓孩子變得更好,我們首先要讓孩子感覺好。舉個大家普遍關心的例子,比如學習,如果孩子一學習,一寫作業,你就罵他,你說:“你看你的字寫得真醜!”“哎呀,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你真笨!”“這點作業你就寫了一個多小時,你怎麼這麼慢呢?”當你對孩子進行批評、責罵甚至毆打的時候,我們的孩子他感受到的是什麼?他一學習就捱罵,一寫作業就捱打,如果我們的孩子在學習上感受不好,你如何讓他去愛上學習呢?您同意嗎?那如何讓孩子在學習上感覺好呢?去改變你說話的語言和說話的方式。

最後,再告訴大家一個急救的方法。如果您實在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真的生氣了,馬上就要發飆了,那怎麼辦呢?告訴你的孩子“我要打人啦,你快逃!”對,我要打人啦,你快逃!給孩子一個逃跑的機會。

【 臨沂六小 家校共育】


好,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今天交流的主要內容:

打罵懲罰對孩子的幾個影響:1、疏離.2、沒有安全感、自我價值低。3、脾氣暴躁.

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1、關注情緒,情緒大於事件!2、表達情感,有兩個重點,和善+堅持。3、做出彌補。最後分享了“你快逃”的急救方法。

今天的微課馬上就結束了,最後送家長朋友們一段話:

父母的雙手是用來擁抱孩子的,而不是用來打孩子的。

父母的嘴巴是用來鼓勵孩子的,而不是用來貶低孩子的。

在皮鞭下長大的孩子。他學會的是皮鞭的方式,

在愛中成長的孩子,他學會的是仁慈和溫暖。

祝福每個家庭都充滿溫暖和愛!

【 臨沂六小 家校共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