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冷又富饒,蠻荒又文明——阿里地區

在西藏,阿里地區註定是一個“另類”,它個性鮮明而又“桀驁不馴”。或者可以說,阿里是西藏最令人感到矛盾、“糾結”的一個地區。

乾冷又富饒,蠻荒又文明——阿里地區

從地理角度看,阿里是西藏平均海拔最高、氣候最寒冷乾燥的地區,卻又偏偏河流縱橫、湖泊密佈,孕育了富饒美麗的象泉河和獅泉河河谷。這裡既是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喀喇昆倉山脈和崑崙山脈匯聚的地方,又是境內外幾條著名江河的發源地。在這裡,從南到北,高原面次第抬升,眾多山脈連綿起伏,場面為壯觀,宛若一首首氣勢恢宏的“高山交響樂”。南部和西南部為深切的溝谷和零星的沖積扇地帶,而東部及西北部地勢相對平緩,形成一望無際的寬谷和草原。

乾冷又富饒,蠻荒又文明——阿里地區

從資源角度看,阿里境內大面積土地看似荒蕪貧瘠,而事實上卻是到處“富得流油”,不僅地底下埋藏著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而且地面的地熱能、太陽能、水能、風能等能源資源也富有得令入垂涏,卻都還處於“沉睡”未開發狀態。其中太陽能資源位列全國首位。外界比較熟知的是阿里盛產的黃金,當年熱衷佛教的古格王朝之所以能將著名的印度高僧阿底峽尊者迎請到阿里弘法,就是與“黃金”有關——古格國王益西沃寧可捨棄生命,前後花費幾十年時間,也要動用國內所有黃金,去邀請阿底峽,以此誠意最終打動了阿底峽來到阿里,由此開創了藏傳佛教後弘期的盛況。

乾冷又富饒,蠻荒又文明——阿里地區


乾冷又富饒,蠻荒又文明——阿里地區

從文明角度看,這塊看似極不適宜人類居住的高寒之地,卻在距今一兩萬年以前就有人類活動,經過象雄、古格兩個不同時代的王朝苦心經營,將阿里的文化不斷推向高峰。在這裡,人們發現了一些千年以前的農田、水渠等遺蹟,這表明阿里早期存在過農耕文明,由於後來氣候惡劣,遊牧方式才逐漸佔據了主導。象泉河流域就是阿里最重要的古文明發祥地,著名的象雄、古格王國都曾以這一流域為中心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

從信仰角度看,這塊西藏最西部的偏遠荒野之地,卻隱藏了一個被不同宗教教派公認的“宇宙中心”一岡仁波齊神山,每年吸引無數信眾不惜萬里跋涉來此朝聖。發源於岡仁波齊峰和瑪旁雍錯一帶的雍仲本教(即苯教,也被稱為古象雄苯教),不僅是一個古老的宗教,而且涵蓋了民風民俗、天文、歷算、藏醫、哲學、因明學(邏輯)、辨論學、美術、舞蹈、音樂等方方面面,是藏傳佛教興起之前西藏人們重要的精神信仰,至今仍對西藏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乾冷又富饒,蠻荒又文明——阿里地區


乾冷又富饒,蠻荒又文明——阿里地區

就這樣,阿里這個既乾冷而又富饒、既蠻荒而又文明的“矛盾綜合體”,反而散發出獨具一格的魅力,彷彿遠離塵囂的天籟之音,吸引了世人孜孜以求的探究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