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百味三鮮,佳餚盛宴,聲名遠近空前。看江城十里,盡酒店連連。繼傳統正多創造,應時隨勢,獨特周全。品金牌,藝絕天工,巧奪方圓。人人有口,問何如欲滴饞涎?竟賓告如雲,餘香留齒,中外相傳。

——朱根勳《揚州慢·靖江美食》

靖江美食印象

說起靖江,除了江河交織的大氣美景、水繞林映的田園風光、豐富多姿的民俗文化之外,美食是當地人驕傲稱讚及外地遊客心之嚮往的絕對吸引物。靖江美食自古有名,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是最早在靖江這塊土地上留下詩作的人,其老少盡知、婦孺朗然的開篇詩作《惠崇春江晚景》第一首就寫“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可見鮮嫩肥美的河豚是靖江留給蘇東坡的第一印象。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紅燒河豚

靖江親水臨江,特定的地理環境使靖江的長江段成為魚類最理想的活動區域,自古以來就形成了以長江魚鮮為代表的特色佳餚,最具代表的即“長江三鮮”,靖江素有“刀魚最鮮,河豚最香,鰣魚最肥”的讚譽。古時,狂放不羈的文人墨客亦拜倒在江鮮的碟前,除了河豚,蘇東坡對刀魚也讚譽有加,甚至直接借用張志和的《漁歌子》,將“桃花流水鱖魚肥”改為“桃花流水鮆魚肥”以詠刀魚。除了得天獨厚的江鮮資源,東興豆腐、粉皮、荷葉茵糕、老汁雞、大爐餅、西來八大碗、馬橋餛飩等靖江的土特產美食也別具特色;靖江香沙芋聲名遠揚,於2012年在《舌尖上的中國》初露頭角,自2014年以來,“靖江香沙芋”、“靖江蟹黃湯包”、“靖江豬肉脯”先後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准註冊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靖江豬肉脯

靖江人民生活舒適,飲食上更為講究,不僅追求口感、口味、營養,也追求烹飪多樣、菜形精緻,“一菜一味、一碟一形、一品多樣”是靖江美食的三大特色。擁有著淮揚菜基因、融合東西南北中各種口味的靖江菜鮮醇美味,形色兼具,韻味十足,引得不少人讚歎“中國餐飲在江蘇,江蘇餐飲在靖江”。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國的縣級市中,只有靖江,能夠出版兩本屬於本市的菜譜。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美食遇上季節

自然界陰陽變化、四季更替,智慧的先民創造出了二十四節氣,衣食農事依季候而作,這是中國人詩意棲居的創造。自古尊崇民以食為天的中國,吃永遠排在生活的第一位,老一輩的人吃東西都講究適時而食,不時不食,一招一式都不能亂,從時令到食物,是華夏文化和生活的密碼,從中能看到從古至今真正的生活映照和哲學所在。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金秋酒釀圓子

“金秋伺螃蟹,暮春候河豚”,靖江美食更是應時而動,遵循春夏秋冬的時令變化規律,以“陰陽平衡”、“五味調和”為核心理念,多樣化烹調出符合現代健康養生理唸的菜式體系,形成了靖江特色的24節氣美食菜譜。

靖江24節氣美食

立春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紅燒河豚

本草綱目有云:“不吃河豚,不知魚鮮”。如果世界上有一種美味,讓人丟了性命也願意嘗試,那一定是河豚。在靖江,人們常將“拼死吃河豚”,說成“拼洗吃河豚”。河豚雖有毒,但靖江歷來不乏擅烹之人。這殺、洗、炸、煮河豚魚的手續和管理都相當複雜和嚴格。

雨水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奶湯鮰魚

“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春季,正是鮰魚體壯膘肥的時候。出水的鮰魚腹部膨隆,白中透紅,好像一隻大號的雪白河豚,確又沒有河豚的毒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用鮰魚燉白湯,採用最傳統的工藝,只需用白湯加以清煮。汁如乳,味鮮香,質滑潤,食之肥美可口、軟嫩相彰,實是難得的珍饌。

驚蟄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清蒸刀魚

“春潮迷霧出刀魚”,每年三月是刀魚上市的季節。但由於靖江在對沿江區域進行開發時,率先提出將長江岸線利用分成“三個三分之一”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如今長江刀魚已經實施全面禁捕,但是刀魚人工養殖已初步發展,海刀和湖刀也是不錯的選擇,我們仍能嚐到刀魚的美味。清蒸無疑是保留其鮮美的最佳方式,但對於刀魚來說,除了清蒸還有著其他保留其原汁原味的絕妙方式,魚肉清蒸、魚骨炸酥,一次就能吃到鮮嫩與酥脆的口感。

春分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爆炒螺獅

“明前螺,賽肥鵝 ”。清明前夕,隨著氣溫升高,休眠的螺螄紛紛爬出泥土,此時的螺螄肉質最為肥美。一個個被滋養得圓鼓鼓肥嘟嘟,水邊稻田、良好的水質和淺平不淤的河床上孕育著個兒大、味道鮮的螺獅 。爆炒螺螄是最能激發其美味的吃法。先剪去尖尖的尾巴,清洗後倒入鍋內,加上姜、蔥、油、鹽、糖、酒、胡椒粉,放入少量的水,等佐料入味後,大火爆炒幾分鐘,便可出鍋。全家人圍著餐桌,用手抓,用筷子夾,對著螺螄的頂端,上下嘴唇一抿,用力一吮,那肥嘟嘟的螺螄肉便進入口中,鮮美無比。

清明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蟛蜞肉餛飩

靖江人的童年大多是伴隨著捉蟛蜞中長大的,蘆葦灘裡有星星點點的洞穴,散佈在各處,有的呈扁狀,有的呈橢圓型,那就是蟛蜞的洞穴。蟛蜞和螃蟹長得比較像,只是個頭比較細小而已,不過螃蟹是吃葷的,而蟛蜞是吃素的。靖江對發掘美食有著無窮的天賦,蟛蜞肉餛飩是利用靖江特色獨創出的一道菜品。烹製時,取新鮮的蟛蜞衝成汁,取鮮美的湯汁和肉末拌進餛飩菜,讓充滿“內涵”的餛飩有獨特的鮮美。

穀雨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清蒸鱸鮑

“鱸鮑”、“鱸魚”傻傻分不清楚,一字之差,“鱸鮑”卻並非“鱸魚”。兩者外形自然不同,更明顯的區別在於,鱸魚不大,不過兩三斤而已,鱸鮑大的可長一米,重達三十斤以上!清蒸鱸鮑,要預先醃製。靖江人處理大魚,喜歡曝醃。清洗乾淨以後,立即用鹽塗抹裡外,放置一段時間,講究的人還會壓上重物。曝醃的好處,一是入味,深達肌理。二是使肉緊緻,口感更好。

立夏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鹽水河蝦

河蝦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向來被當作上宴席的好菜。夏天天氣炎熱食慾不振,這時候做一盆鹽水河蝦,泡透亮的鹽水裡,河蝦飽含的汁水四濺出來,雖然個頭小,河蝦的嫩卻遠不是海蝦比得了!蝦肉吃的就是一個原味清淡鮮甜,很適合夏天食用。若是遇上口味重些的,最後上桌時,再調一小碟調味料醮食即可。

小滿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冷蒸餅

過去春夏之交,農民沒糧吃,於是靖江人想出了用麥仁做冷蒸這道菜。小滿前後,麥仁由灌漿過度到固化,而又沒有完全堅硬,還不能磨粉食用。為了吃,只能忍痛割愛將麥穗摘下,脫去麥芒硬皮。放入大鐵鍋中文火慢翻,像炒茶一樣用手在鍋裡搓揉,仔細掌握火候,炒老了,有煙火味,炒嫩了,有生味。一切皆憑心有靈犀。然後將麥仁放在石磨上碾磨成餅,立即可食用,這就是冷蒸。

芒種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刀鱭茨菇

南宋年間,岳飛率軍抵抗金軍退到時稱“馬馱沙”的靖江,大批難民與岳飛一同撤退,岳飛見此地面江臨海,宜糧宜桑,即勸民眾就此落腳謀生,因軍糧所耗無幾,岳飛下令自給自足,就地尋食。刀鱭與茨菇因產量眾多,一時成為岳家軍的主要餐食。岳飛臨走時祈願天佑靖江:八百年無水災、八百年無旱災、八百年無兵災!靖江也一直無災無難。難民感念其恩,供奉其白衣戰袍並建祠堂至今香火鼎盛,這道菜同樣記載著靖江先民的來源。

夏至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清蒸鰣魚

等到桃花凋落,薔薇開得正盛時,鰣魚便到了最肥美的時候,得力于靖江良好的生態環境,如今靖江的鰣魚養殖產業蓬勃興起,大家可以隨時品嚐鰣魚的美味。鰣魚體內脂肪仍極為肥厚,肉味鮮美。烹飪鰣魚,靖江人首選的做法還是清蒸。在做鰣魚的過程中,靖江人還有一道特殊的工序。正所謂“鰣魚吃鱗,甲魚吃裙”,不同於烹煮其他的魚時去鱗,鰣魚的鱗,靖江人是不會扔掉的,因魚鱗正是鰣魚的精華所在。

小暑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夏水湯

“七月如火熱氣蒸,黃鱔籽蝦共鍋燜。一甌雋味消暑氣,夏水營養賽人參。”這首詩就是形容靖江特色夏令菜餚——夏水湯。在靖江民間戲稱夏水湯就是神仙湯。夏水湯的主料是黃鱔、籽蝦,均要精挑細選。湯是用小魚、黃鱔骨煸炒後煮熟濾骨成湯,加入籽蝦和油炸去骨黃鱔,燒滾後放入蛋皮絲,最後加鹽、味精、胡椒粉調味即可。

大暑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蜆子鍋塌湯

蜆子鍋塌湯,作為一道靖江經典特色菜在每個靖江人心裡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味道。蜆子、鍋塌……簡簡單單的食材卻誕生出一道獨具風味的美食。焦黃的鍋塌、鮮香的蜆肉,完美地融合在一道湯裡。蜆子湯裡還要加上韭菜作為香頭,喝上一口,鮮得人直掉眉毛。

立秋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板栗燒鱔段

從入夏的那一刻起,愛吃鱔魚的人,便開始時時惦記它了。鱔魚的肥美,立秋時節最合適了。鱔段和板栗合在一起紅燒,色澤誘人,鱔段滑嫩,板栗香甜,口味鮮甜香濃,是這個季節不可錯過的一道滋補暖身菜。

處暑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荷葉粉蒸肉

荷葉粉蒸肉其味清香,鮮肥軟糯而不膩。用新鮮的荷葉入菜,要的就是荷葉本有的清新爽洌。而荷葉又是去油脂、降血壓、清暑的食材,加上米粉吸收了肉的油脂,使得這道菜口感酥糯,還帶有淡淡的清香。細品這肥嫩而不油膩的肉片,既下飯又下酒。

白露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南宋蟹釀橙

“西風起,蟹腳癢”,秋天是食蟹的季節,品蟹對於文人來說是秋天一大樂事。但如何既能吃到蟹的鮮美又能免於手剝牙咬之勞呢?好客的靖江人於是圍繞螃蟹做出了眾多的花樣文章,除了聲名遠揚的靖江蟹黃湯包,至少可做32道蟹菜。這道蟹釀橙早在南宋即被美食家林洪錄入《山家清供》,並評以“中黃中通理,美在其中,暢於四肢,美之至也”。古代也不乏吃貨,但更多的是富有創造力的大廚,於蟹壯橙熟之季,“蟹釀橙”給了古今食客美味與美色的雙重享受,相信隨著在杭州G20國宴上的完美亮相,這道承載著文化與傳統的美食會走得更遠。

秋分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清蒸毛芋頭

香沙芋,是中國地理標誌農產品,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它不但營養豐富,口感細膩,還有一股獨特香味,素有“芋慄”之美稱,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2012年,靖江香沙芋在《舌尖上的中國》初露頭角。說起香沙芋的烹飪手法,該數清蒸毛芋頭最為接地氣了,這道農家菜是靖江人對香沙芋最原始的詮釋,它可以蘸著陳醋、甜醬,亦或麻辣醬一起吃。

寒露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清蒸螃蟹

靖江藉助優質的生態環境,水質優良,每一隻螃蟹肚皮和鰓都白如凝脂,肉質緊密,蟹膏和蟹黃都很飽滿,確實誘人。“蒸”是烹蟹的最佳方法,因為這樣就可以極大地保證蟹的原汁原味。蒸蟹,只要它夠新鮮,那就什麼都不用放了。

霜降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蟹黃湯包

很多人來靖江,都帶著對湯包的好奇。靖江蟹黃湯包號稱神奇的包子,歷史悠久。餡心精選螃蟹、新鮮豬肉皮、老母雞熬製而成,湯清不膩,稠而不油,皮兒薄如紙,吹彈可破。蒸熟的湯包雪白晶瑩,皮薄如紙,幾近透明,稍一動彈,便可看見裡面的湯汁在輕輕晃動,使人感到一種吹彈即破的柔嫩。看著眼前一個個晶瑩剔透的湯包,您可千萬不要急著下口,一定要“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

立冬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魚羊雙鮮

中國的美食界素以“鮮”字為大,其中尤以食物的本味烹調出鮮味為最高境界。而將“鮮”字拆開,魚+羊的組合則被譽為“天下第一鮮”。這道菜的原料為羊肉和新鮮鯽魚,魚羊雙鮮這道菜鹹中帶甜,鮮香醇厚,為冬季佳餚。

小雪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清蒸鴿子湯

在一年當中,冬季最適合喝鴿子湯,因為鴿子湯屬於滋補類的食物。在冬季,天氣逐漸變冷,此時需要食用一些滋補的食物來幫助身體抵禦寒冷。最地道的“煲三燉四”還是得靠砂鍋,各種食材在時間的加持下慢慢釋放香氣,產生微妙的變化,湯頭也更加厚實。鴿子不同於其他禽類,湯真的是非常清甜鮮美,鴿子皮薄而不膩,鴿肉緊緻。趁湯快起的功夫,清炒一個時令菜,管它外面颳風下雨還是下冰雹,只要有一碗熱湯,就打心底裡慰藉。

大雪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紅燜羊肉

羊肉最適合用於秋冬季進補,紅燜羊肉用的是帶皮的羊肉塊,在大鐵鍋裡用調料文火慢燉、收汁而成。紅燜羊肉色澤紅亮,帶皮的大塊羊肉又滑又嫩,嚼起來很有勁道,口味肥而不油、甜中帶酸、香濃味美、回味無窮。若是再加入胡蘿蔔作為配料,濃郁味道的醬料會如影隨形,附在羊肉身上,也透進胡蘿蔔裡面,微甜的胡蘿蔔因為有了羊肉的鮮味格外濃香厚味。

冬至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紅燒鰻魚

靖江的美味豈止刀魚河豚呢,鰻魚也是地道的美味。一道色澤亮麗的紅燒鰻魚最符合靖江人口味,鰻魚包裹著一層厚厚的魚皮,一咬下去滿滿都是膠原蛋白,魚皮肉質彈牙鰻魚鮮嫩,綿糯香醇。

小寒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鹹肉蒸冬筍

經過一個冬天,鹹肉的油脂被雪藏,肉香被壓抑。經過45分鐘的蒸制,鹹肉肥而不膩,鮮鹹寬厚的醇香一躍而上。鹹肉下面鋪一層冬筍,吸了肉油的筍既鮮又鹹,冬筍的清香混合著鹹肉的香味,清淡與鹹臘相融,臘味與鮮香相溢,沁入心脾,妙不可言。

大寒

美食知時節——靖江美食遇上24節氣

河蚌老鵝

靖江,味覺的故鄉,很多美食因原料而透出不一樣的鮮香。老鵝,田間散養,吃的是原生態的水草;河蚌,濾食水中精華為生。鵝肉營養豐富但沒有長肉的負擔,還能調氣血、強身健體;河蚌又可清熱解毒、明目滋陰。

健康飲食,民之根基,正值雨水好時節,本是奔赴靖江品嚐奶湯鮰魚之鮮香肥美之季,卻因一場疫情阻擋住了腳步。抗疫任重,全國上下凝心聚力,各司其職,各守其位,已達關鍵之時。不過,雨水即至,春回大地,河水破冰,疫情的凜冬已過,和諧的春天正在不遠處,帶來國泰民安、百業重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