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不用火 珍愛生命保平安


清明祭祖不用火 珍愛生命保平安


清明祭祖不用火 珍愛生命保平安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是我國緬懷先人、掃墓祭祖的傳統節日。受傳統習俗的影響,每年清明節期間,因上墳焚香、燒紙、燃香燭、放鞭炮等野外用火引發的森林火災事件時有發生,給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危害。

為有效防止清明節期間因上墳祭祀用火引發森林火災,確保清明平安,現向社會各界組織、團體及廣大市民以及村民朋友們發出如下倡議:

一、維護生態安全,增強防火意識。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一點星星火,可毀萬畝林”森林火災是一種發生面廣,突發性強,危害性大,處置救助極為困難的自然災害,不僅可能把多年的生態建設成果和幾代人艱苦努力培植的林產業毀於一旦,甚至於燒燬村莊,造成人員傷亡。隨著生態建設和保護力度加大,森林面積大幅增長,加之全球氣候異常,發生森林火災的機率高,並呈上升的趨勢。森林火災嚴重危害著生態系統安全,威脅著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增強防範意識,嚴防森林火災,建設綠色家園是全社會和每位市民的共同願望。

二、自覺移風易俗,倡導文明祭掃。“思親莫使煙火擾,文明平安祭先人”。我們在尊重祭祖習俗的同時,更呼喚文明祭祀新風尚。要以平安為本,堅持從我做起,自覺摒棄上墳燒紙、燃香燭、放鞭炮等祭祀用火習慣。樹立文明平安祭掃新觀念,倡導以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清掃一次墓碑以及網上祭祀等無煙祭掃方式,把祭奠先人的傳統習俗和良好願望用更加環保、健康、安全的方式進行表達,不斷提高和豐富個人精神文化內涵,弘揚社會主義新風正氣。

三、加強自我約束,減少火災隱患。自覺遵守森林高火險期規定,不攜帶火種和易燃易爆物品進入林區,不在森林防火區域吸菸、焚香、燃燭、燒紙、野炊和燃放煙花、鞭炮孔明燈,竭力減少森林火災隱患。加強留守老人和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導,防止失火;採取有效措施管住痴、呆、聾、啞、精神病等特殊人員,防止監護不力引發森林火災。

塑造萬里山河生態美好的壯麗形象需要你我共同努力,綠色家園需要全社會精心呵護,讓我們攜起手來,履行好嚴防森林火災的責任和義務,讓森林火災失去肆虐人類美好家園的機會,讓逝者和生者都享有青山綠水,讓越來越豐富的森林資源惠及全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