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鯨》:死在巨浪中的瘋子和窮人,可毀滅不可凌辱!

大自然不可征服,人類的勇氣和精神同樣不可征服。

巨大財富的背後充滿了罪惡

《白鯨》:死在巨浪中的瘋子和窮人,可毀滅不可凌辱!

美國的捕鯨業起步晚於荷蘭和英國,十八世紀時一躍成為世界捕鯨第一大國,捕鯨業成為經濟支柱的重要力量,為美國最初資本主義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我們現在看來,對鯨的捕殺是不可思議的,在當時卻是最合理最合法的經濟活動,無怪於巴爾扎克曾經說過:“巨大財富的背後充滿了罪惡”,而這種罪惡是由一個國家同意甚至支持的。

麥爾維爾經歷生活的起伏,感受世態炎涼,青春在海上消逝,可以說他的這部作品對他來說也是意義重大的。

《白鯨》:死在巨浪中的瘋子和窮人,可毀滅不可凌辱!

作品本身的故事很簡單,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亞哈船長和白鯨莫比迪克的“戰爭”。亞哈船長因為被白鯨莫比迪克奪走了一條腿,由此對白鯨恨之入骨,即便是在夢裡也渴望將其捉住折磨致死。

但莫比迪克是一隻力量巨大的聰明的白鯨,從未有人捉住過它,它彷彿是一個神秘的傳說,在大海里神出鬼沒。經過長期的努力,亞哈船長最終遇見白鯨,三天的惡戰,雙方同歸於盡,只剩下實馬力為人們講述這個悲慘的故事。

《白鯨》:死在巨浪中的瘋子和窮人,可毀滅不可凌辱!

白鯨有兩個主人公,即亞哈船長和莫比迪克,實際上還有一個主人公,他被人們所忽視,但確確實實存在,並且帶給人們的震撼和感動絲毫不遜於那兩個主人公,那便是以季奎格為代表的勇敢忠誠的社會底層的奴隸。他們在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毫不退縮,這是貧賤之軀無比高貴的精神。

作者對這第三個主人公是同情的,讚美的。

在那些為紀念遇難者的碑石上寫道:在這邊下面並沒有骨灰的鑲黑邊的碑石裡,是多麼的悽愴和空虛。

不怕死,就怕窮

面對死亡,窮困的人是這樣想的“儘管這個把頭顱掛在標槍尖兒上的行業,但也正是它給人們帶來短時間內飛黃騰達的機會”。

《白鯨》:死在巨浪中的瘋子和窮人,可毀滅不可凌辱!

許多年前就有先知告訴我們人人平等,可是經過多年的生活,人們發現把那隻不過是個美好的謊言。在現實生活裡,生命是分有等級的,那些自以為是的當政者會宣揚有的人的生命更為珍貴一些,只是因為那個人出生的地方不同,膚色是聖潔的白色。

人是最擅長劃分等級的動物,信奉上帝卻不相信平等。

而季奎格的心靈如同白紙一般,從未被汙染過,他滿臉傷疤,目光剛毅、真誠,額頭廣闊,“看到了喬治華盛頓的影子,他們的神氣中有一種“相似的高貴”,又“與蘇格拉底的表情有些相似”。他是野蠻的原始部落的王子,冒險走進文明的國度,卻對這個世界感到失望和鄙棄。

《白鯨》:死在巨浪中的瘋子和窮人,可毀滅不可凌辱!

這樣一個人,可以為朋友生,可以為朋友死,從不考慮利益關係,只是憑著感覺就可以和另一個人成為生死之交,他說:“我們是最要好的朋友,隨時可以為你死。”

世界上最使人感動的一個詞是傾盡所有,這個原始人,不認識字,不會看書,不懂得文明的含義,卻真正的明白生命的可貴之處。當侮辱季奎格的小夥子不慎掉進海里,他毫不猶豫的救他上岸,他並沒有引以為豪,因為他認為這不過是應該要做的。

判斷文明的程度,不應該是言語或是膚色,而是心靈的高貴。

不瘋魔不成活

言歸正傳,談起船長亞哈,這是一個令人費解的傢伙,他如同塞萬提斯陛下的堂吉柯德,為自己的一個夢發了瘋。

《白鯨》:死在巨浪中的瘋子和窮人,可毀滅不可凌辱!

無疑這是一個勇敢的人,自由勇敢的人才會向比自己強大的人或物挑戰,有著普通人所沒有的堅毅剛強、不為名利所動的種種美德,他近乎神明,其精神令人神奉和激動。同時這也是個真實的人,像每一個有著兩面性的人一樣,他的陰面令人害怕,瘋狂到了極端變成了魔鬼,自私的抓住那個過節卻令全體船員葬身於大海。

大自然不得不說是偉大的,是我們人類的衣食父母,可它絕不像父母一般寬容仁慈,它從不主動給予什麼,人類做的過分的時候它也會報復,會令措手不及的人類失聲痛哭,惡語相向。

這是大自然的回應,它不依靠什麼,也不原諒什麼,人類若是想和它和平共處,只有遵守它的規則,可悲的是,人類總以為自身是高貴的高級的,更願意隨心所欲。

人類和大自然無法征服彼此,又難以和平共處。

《白鯨》:死在巨浪中的瘋子和窮人,可毀滅不可凌辱!

麥爾維爾所提出的問題,如今依舊難以有一個好的答案。

白鯨莫比迪克顯然是自然力量的象徵,它被人類追殺奮力反抗,勝利是以亞哈船長的一條腿為代價的。它不願被殺被捕,只有殊死反抗,也許它很無辜,並沒有有意的傷害人類卻被人類作為財富的象徵而被捕殺,別無選擇,只有以牙還牙,正如我們偉大的大自然一般。

誰能說大自然的報復不比白鯨的反抗可怕,可誰又能說這是大自然的錯呢?

註定要死在巨浪之中

亞哈船長所率領的船名字叫做“婓廊德號”,我一直很好奇這個名字是何意思。“婓廊德”原本是美國東北部康涅狄州的一個印第安部落的名字,歷史悠久,那裡的人民英勇善戰,是個平和富裕的城鎮。不幸的是,白人移民侵入北美大陸,對原著部落的人們進行屠殺,這個小鎮的命運和她的子民一樣,悲慘極了。

我有時想,如今自稱文明的大國大聲呼籲和平,可是對於自己所犯的罪惡卻隻字不提,世界的和平也在這些沾滿鮮血的國家手裡,不得不說這是個諷刺。

作者以此為名應是別有含義的,這樣一艘船對抗白鯨,船上滿是下層的奴隸黑人,他們對著白鯨吼叫,所要表達的,想要說出來的話並不是渴望勝利,而是平等。

他熱愛、同情黑人,他願和他們並肩作戰,奮力爭取屬於他們的權利,但是故事的最後為何沒有聽到勝利的歡呼聲,只留下同歸於盡的悲慘?因為作者足夠的清醒,他明白要爭取權利就會流血、會犧牲,漫漫長路,是用鮮血和肉體鋪就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這是抗爭的精神,堅決而又悲壯。

“有的人死在退潮裡,有的人死在淺水灘裡,有的人死在洪水裡,而我,註定要死在巨浪之中,這是我的命,早已註定好了的。”

如同堂吉柯德舉起手裡的刀砍向水車,他自以為那是與他抗爭的敵人,但那不過是沒有生命的水車,他沉浸在自己的英勇舉動中,他著了迷,迷了路。

亞哈船長最終帶領他的船員走向死亡,勇敢質樸的季奎格,美德和忠心的斯達巴克,魯莽幽默的斯塔布,善良的比普,樂觀快樂的伏拉斯克,神秘的費拉達,這些英雄好漢,在死亡的面前鎮定自若,依然奮力舉起那面旗子,不願妥協。

所有人因為亞哈船長的自私專橫以及瘋狂斷送了生命,可是我不討厭這個人,是因為他將人類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

就如他所說:“我絕不會對歹人說你應該跟你一樣強大的對手開戰,而不能欺凌我呀!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這是亞哈船長生命的意義。

麥爾維爾,生前並不為人知,《白鯨》也一度被冷落,如今被人們發現。這部巨大的知識寶庫,為我們講述那個時代的捕鯨業,也為我們講述那時社會的不公平,還有那些可愛的生機勃勃的真正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