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巖鬆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2018年,由中國建築師馬巖松帶領的MAD建築事務所參與了第七屆日本“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三年展”,改造了一條有20多年曆史的觀光隧道,名為“光之隧道”。作品在展覽中脫穎而出,成為藝術節上最具人氣的項目。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在馬巖松的建築裡,建築與自然無限靠近,其間僅隔一層‘皮膜’。日語裡有個詞叫‘虛實皮膜’,即為虛構與真實時常反轉,分不清何為虛,何為實”。

——“越後妻有-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發起人北川富朗

“光之隧道”全長750米,由“天河”入口—隧道—觀景臺組成。隧道穿行於清津峽六方石構成的峽谷巖壁中,盡頭處的“鏡池”,水面、鏡面、自然融合,映射出隧道外四季的風景,表現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的美學意蘊。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設計巧妙利用了隧道的長度和光線的遞進感,營造出奇幻的空間視覺效果。

▼氤氳、昏暗的隧道燈光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觀景臺牆壁水滴狀的鏡子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隧道盡頭豁然開朗的“鏡池”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鏡池的景象,是中國傳統裡“虛實相生”的意境,虛虛實實,亦真亦幻。一片水面將半圓的洞口反射成為完整的圓形鏡面。光變成了畫筆,水、陽光、天氣的變幻變成了顏料,為自然增添詩意。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清津峽位於新瀉縣的越後妻有,這裡是著名的大雪地帶、人口稀少,老齡化現象嚴重。年輕人逐漸流失,遊客人數急劇減少,使得這裡“十屋九空”,日漸凋敝。

MAD為清津峽隧道每一處空間所增加的自然的“一筆”,讓清津峽具有20多年曆史的觀光隧道煥發了活力與生機。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平成29年,清津峽大約是來了5萬9千人次;在平成30年,也就是改建完成的這一年,觀光客超過了18萬2千人次,回到了3倍的狀態。”(注:平成30年即2018年)

——十日町中裡支所、係長,山本勝利

“這裡以前是以老年人為主欣賞楓葉的人群。而現在吸引了完全不同類型的觀光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到這裡。在大地藝術祭的諸多藝術作品中,光之隧道脫穎而出且備受矚目。”

——十日町市長,関口芳史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為期50天的“大地藝術祭”會期內,共有8萬多名遊客到訪,使得越後妻有這個不到7萬人口的地區,出現了擁堵現象。作品建成後的一年,也就是2019年,訪客達到30多萬。 為了幫忙照顧家裡的旅店、餐館、酒廠生意,不少遠離家鄉的年輕人開始陸續從大城市搬了回來。 這個寂寂無名,甚至許多日本年輕人都不知道的村落,現在已經成為旅遊達人和藝術愛好者的打卡勝地。 2019年,SNS(社交網絡)評選出的夏日最佳遊覽地排名,“光之隧道”被評為前十之首。

同年,“光之隧道”影像資料呈現於日本文部省推出的“日本之博”全球宣傳片中,與其他四個從古代文物到當代依然沿襲的傳統藝術一起,為日本文化代言。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日本時報、Nikkei、Designboom、Dezeen、週末畫報、三聯週刊、人民網等國內外媒體報道了中國建築師馬巖松在日本改建的這條振興鄉村文化與經濟的藝術作品。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MAD首先在隧道入口處,新建了一座符合當地風貌的木屋,高聳的坡屋頂可以防止冬天的積雪。

▼ “天河”(紀念品商店-溫泉足浴)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建築物一層是紀念品商店及咖啡廳,展示出售當地村民的手工藝品,也可短暫休憩。

▼入口吧檯牆面繪製了隧道形態的圖案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二層的溫泉足浴池是一個暗空間,屋頂洞中的鏡面巧妙地將建築外的峽谷及水流反射至空中,成為了天上的河流。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從入口徑直走向隧道,昏暗燈光,配襯著層次豐富的玄妙輕音樂,氣氛瞬時變得神秘、微妙,人們對未知的好奇心、想象力被無限放大。

▼隧道中不同色彩的昏暗空間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第二觀景臺中央的“泡泡”實際是一處衛生間,單面透視鏡使得只有室內可看穿室外。“泡泡”內的使用者,就像是實現了無數人兒時當“隱形人”的願望,不被人發現,看遊人百態,靜對自然。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MAD在觀景臺牆壁上加裝了多面像水滴形狀的鏡子,就像是在沉悶堅實的穹頂鑿開一個個通往未知空間的洞,人們在現實與超現實兩極之間,尋找自己的定位。

▼觀景臺牆壁上加裝了多面水滴形狀的鏡子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隧道的盡頭——鏡池是項目的高潮部分。

MAD將清津峽溪水引入形成鏡面,將半圓的洞口反射成為一個完整的圓形的富有詩意的畫面。洞頂牆壁鋪設的磨砂不鏽鋼板將外面的山水天空的光線反射到隧道內部,內和外的邊界模糊了,波光粼粼的水面也虛化了現實的天空和雲。

▼一片水面將半圓的洞口反射成為一個完整的圓形的時光通道


馬巖松的「光之隧道」,用藝術和設計振興了日本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