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是死路一條,二戰時日軍狙擊手為何還是把自己拴在樹上?

對於狙擊手來說,爬樹是一大禁忌,那無疑是把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不過為何太平洋戰爭時,日軍狙擊手明知死路一條,卻寧願將自己牢牢拴在樹上,而不留一點退路?如此“玉碎式”的戰爭策略,讓人不勝唏噓。

明知是死路一條,二戰時日軍狙擊手為何還是把自己拴在樹上?

太平洋戰爭為二戰軸心國成員大日本帝國、泰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底至1945年9月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而日軍狙擊手在其間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瘋狂程度讓人膽顫心驚,原因在於日軍狙擊手的出擊“有去無回”,絲毫沒有退路可言。

與美軍強大的槍炮火力相比,日軍狙擊手的武器可說相當寒酸,不只瞄準系統落伍,殺傷力也小,兩軍交戰時,近距離作戰無疑是自尋死路;因此在硬設備不如人的情況下,日軍在射擊訓練上對精確性有著近乎變態的要求,加上太平洋地區氣候問題,戰場上樹木枝葉繁密,為了發揮狙擊作用和獲得絕佳視野,日軍狙擊手會爬到樹上執行任務。

出於戰術考量,日軍狙擊手自上樹之日起,可說吃喝拉撒睡都在樹上,為了不讓自己摔落樹下,會利用腰帶和繩索將自己牢牢捆綁在樹上,加上高明的偽裝及植物防護網,與周遭環境融為一體,待美軍一進入埋伏視野,就會發動瘋狂狙擊戰術,在當時讓美軍吃足苦頭。不過與此同時,一旦槍聲響起,日軍狙擊手的所在位置也隨之暴露,淪為敵方強大優勢火力的人體活靶,等待狙擊兵的只有死路一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