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賣菜還是繼續教學?

“種子發芽,即是生命的力量”

疫情前我是一名熱血沸騰的音樂教師,疫情休息期間我突然就想種點植物,原本開玩笑說“教琴不如去賣菜”。後來在等待種子發芽的時間裡,我思考著生命的意義,生命是個奇蹟,我像個孩子驚喜且驚訝著種子掙脫土壤用力發芽的跡象,我突然想到了我可愛的孩子們。

都說教師是園丁,我的初次播種讓我深刻的體會到這句話的力量。作為教師或者家長,對於每一粒未知的種子,我們都滿心期待,我們在自己的認知與期許中憧憬著種子開花結果,卻忘了一粒種子的培育才是開花結果的關鍵。

種花第一天,我把種子埋進鬆軟的土裡,糾結著埋深一點還是淺一點,埋的太深,怕萬一種子衝不破厚重的土壤該如何?埋的太淺又怕種子在薄土中容易被水衝出,最後風乾。

我暗想,自己像一個沒有經驗的母親,對孩子的愛深淺不得,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

我向母親請教,她平靜的說:“撒上就可以了,不用太操心,種子比你想象中強大。”

這話讓我想到孩子的潛力,多少家長想親手替孩子搬走絆腳石,清除成長路上的障礙,卻忽略的“孩子原本比我們想象中強大。

種花第二天,沒有澆水,只是靜靜守候,鬆軟的土壤慵懶的曬著太陽,沒有成長的一絲跡象。

第三天我實時觀察,沒有動靜,我怕種子缺水,又給它們補充了一些水份,被母親阻止:“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過量的水,反而會讓種子澇死。”

這不就是過分的溺愛及萬事代勞,反而剝奪了孩子的生長自理能力。

我的注意力轉移到了我的教學及我身旁最現實的親子教育。我開始分花盆實驗,仔細觀察著種子的動向。

有一天我去看種子,卻發現原本鬆軟的土壤上長出一層綠茸毛,一定不是發芽,更像是發黴,我絕望了,母親說可能是我澆水太多,還安慰我順其自然吧,如果能成活,啥也阻擋不了。

我只好順其自然,再看的時候一顆嬌嫩的小芽破土而出,我激動的和母親分享,她依舊平靜:“嗯,是種子都會發芽”,後來我就看著一個兩個…更多的種子陸續發芽。

開學賣菜還是繼續教學?

就在一瞬間,有些東西如同種子遇見了水一般,瘋狂的抽枝生長,再也無法停下來。

第一盆發芽的種子給了我莫大的鼓勵,我用同樣的方式觀察其他種子。我不在“過分寵溺”,我要給它們足夠的空間去自我成長。直到一天我看到滿天星像竄天猴一樣蹭蹭長大,看著它的野蠻生長,我笑了,怎麼就長歪了呢?母親說:“向陽的花,需要你常轉轉方向,就可以長正。”

開學賣菜還是繼續教學?

滿天星像孩子一樣,不管不行,太過放縱與信任,嫩芽容易跑偏,它們會用自己的方式長成一顆顆歪脖子。家長與教師一定要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向陽。不偏執,不迷茫。

開學賣菜還是繼續教學?

種子總會發芽,會生長,會推開石塊、破開泥土、會探出頭來,終見天日。

-浮生

同時期撒下的種子,有的已經瘋狂成長,有的卻遲遲沒有動靜,我著急的扒拉土,想著是不是土太重,出不來?又或者本來就是一顆沒有生命的種子?我問母親,她說:“著什麼急?種子和娃娃一樣,有的長得快,有的長得慢,你得給人家破土而出的時間啊,不能急,時候到了就發芽了。”

母親的這番話又給了我啟發,是啊,孩子也是如此啊,有的能力強,有的弱一點,因材施教,不可拔苗助長,教學如此,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多少家長總是以別人家的孩子為榜樣鞭策著自己的孩子,卻忽略了每一個獨立又獨特的種子,都有自己的能量,只是時候未到。

開學賣菜還是繼續教學?

看,平靜的等待與陪伴,種子終會發芽。慢一點,弱一點不怕,要相信每一個種子都在用力向上。

開學賣菜還是繼續教學?

不同的種子需要不同的呵護。

最遺憾,最可惜的是我的虞美人,撒下種子後,一片嫩綠的小芽齊刷刷且安靜的成長,我滿心歡喜,我看著盆裡的土乾的裂紋,我便拿噴壺小心翼翼的給嫩芽們一個及時雨,我以為一場“春雨”會讓小芽們歡樂地舞蹈。誰知~有些顫顫巍巍的倒下了,還有些倔強地苦撐著。我找母親訴苦,她說:“有些花喜水,有些花耐旱,有些花有陽光就燦爛,有些花又喜陰,所以你知道問題了嗎?”我無奈的點頭。

開學賣菜還是繼續教學?

其實我想辯解,它們都幹了啊,需要水啊,其實不然,一切都是“我以為”,我以為它們需要,我沒有對準它們的需求,反而阻礙它們成長,這便成了一種干擾。

想想生活中不也是這樣嗎?我們總站在自己的角度,為孩子好,其實他們也有思考能力,有自己的想法,過分的“為你好”真的會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若是心這顆種子不發芽,腦子裡的瘋長亦無用。

生命中的第一次種植,讓我有了很多的思考-種子本身,家庭教育及教師的職業素養。

開學賣菜還是繼續教學?


埋下一些美好的種子,只為心安,許下一些美好的願望,等待繼續。-林徽因

教師要面對一個班幾十個孩子,一個班來來回回,桃李天下;深思,我們是否能成為孩子心中的“燈塔”。

與家庭教育相比,學校教育及教師的力量微弱的不可一提,但是隻要心中有愛,靜待種子發芽成長,我們的角色或許就是那一抹恰到好處的陽光,因材施教,良心教育,其實每一粒種子都可成為良木,需要家長與教師正確引導,給予它們力量。

開學賣菜還是繼續教學?


孩子是每個家長的掌上明珠亦是家庭的希望。多少原生家庭希望我們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更希望孩子能圓我們曾未完成的夢,或者讓孩子一步一步跟隨自己的腳印前行,或者束縛,或者放縱,或者溺愛,又或者過分依賴。也許,孩子更想成為自己。

父母要給予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對錯誤的方向給予引導,對於正確的方向給予鼓勵。

育兒的路上或許我沒有發言權,但作為旁觀者,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說孩子需要關注,需要愛及正確的引導,所有的恰到好處有時對孩子不一定奏效,但還是需要我們控制好情緒,靜下心來共情。

孩子就是一顆顆種子,他們擁有獨特的個性,或者喜水,或者喜陽,總之,我們要呵護但不過度,要批評但不盲目,最重要的是尊重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他是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父母心中的另一個自己。

教育如同自然花木,想要成長,需要修剪。家庭教育也需要家長不斷學習與修煉。

開學賣菜還是繼續教學?


朋友開玩笑說:“開學賣菜還是教學?”我毫不猶豫地說:“教學!”我迫不及待的想見我的孩子們,他們就是我心中一顆顆躍躍欲試,想要衝破重重困難的種子。我不想灌輸,我想以身作則做個有愛的老師,挖掘孩子們的興趣及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能力。我想做遠處的燈塔,光雖微小,但滿是希望。

開學賣菜還是繼續教學?

希望在愛中萌發,成長的過程載滿陽光

我暗想等開學後,我要鼓勵與帶動我的孩子們一起種一花一木,我們彈琴給種子聽,看種子發芽,和新生命一起成長。

知識固然重要,但心中有愛,有豐富的想象力,有觀察,思考及學習能力勝過一切。

藝術源於生活,我想要孩子們近距離的感知生命的力量,感知學習不止眼前的作業及成績,還有生活中點點滴滴的驚喜。

春天來了給我一粒種子,種下希望。

愛上生活,向陽生活。

開學賣菜還是繼續教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