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自曝童年經歷:那些從小沒有被打過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抗擊非典和新冠肺炎的領軍人物鍾南山,曾在接受《大家》欄目採訪時說到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情。鍾院士小時候頑皮,中飯在學校吃,但他沒有交錢到學校,而是買零食,還跟父母撒謊。被父母發現之後,他以為大難臨頭。

但身為醫學專家的父親,沒有打罵鍾南山,而是問他:"南山,你好好想想這個事你做得對不對?"而他思考的結果是:自己不對,要說實話、做實事。

鍾南山自曝童年經歷:那些從小沒有被打過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我們如何給予正確引導呢?鍾院士的父母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

那就是不打不罵,心平氣和的尊重孩子,引導孩子去思考自己的行為。

鍾南山自曝童年經歷:那些從小沒有被打過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曾看過關於"經常被打和沒被打過的孩子,長大後有何區別?"的討論,看完一些網友們的留言,真的令人心疼不已。儘管這些孩子長大了,可是很多人小時候被父母打的場景仍然還歷歷在目,給已經成人的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鍾南山自曝童年經歷:那些從小沒有被打過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比如這位網友所說的:我是女的,小時候就是一直被媽媽追著打長大的。在外人面前,同學朋友都說我是性格非常好的人,可其實我特喜歡獨處,不願交際,這是因為我很自卑。而且,除此之外,我常常覺得有抑鬱症,但是別人都不知道,我也不想說。看似佛系,實則受傷很深。

鍾南山自曝童年經歷:那些從小沒有被打過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家長要知道的幾點關於"打與不打孩子"的幾件事情

一.經常被打的孩子,將來會造成什麼後果?

雖然說在孩子不懂事的時候,給孩子一點教訓,孩子印象會更深,這有利於管家孩子。可是要是經常打孩子的話,那麼就很有可能給孩子帶來消極影響了。尤其是下面三點:

害怕回家,討厭回家

如果一旦孩子做錯,父母拿起鞭子就狠狠地抽,那麼孩子肯定會很害怕回家的,甚至只要一想到回家就會心生恐懼。比如一位網友所說的。我就是那個經常捱打的孩子,被打得特別狠的那種。所以一聽說去別人家住幾天或者跟父母分開就特別的興奮。後來出來工作了,也沒見我對家裡有什麼依戀。

看似堅強,實則內心脆弱不堪

有人說,孩子就該皮實一點,沒事就該打打,不然就像新聞的孩子一樣,動不動就尋死覓活的,接受不了挫折。或許,對於長期接受捱打的孩子,走上社會後表面上會更加堅強,可是骨子裡卻會因為缺乏安全感(因為從小被打,整天處於恐懼之中),內心會脆弱不堪。追尋自由:小孩小時候被打多了,長大了性格容易孤僻,還會有暴力傾向,任何人和事都是往壞的想,總覺得自己的一生都是黑暗的,我也是其中之一。

不好的記憶刻骨銘心

康芹麗: 我小時候天天被我媽打,現在結婚了做夢也夢見過我媽打我然後從夢裡哭醒 。來世做個文人:我從小就父親打哥哥打,不管我做什麼都是錯的,長大了我做什麼都沒自信,而且性格很內向不喜歡與人交流,從心裡說我現在依然還很仇視他們。

鍾南山自曝童年經歷:那些從小沒有被打過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二.沒有被打過的孩子,將來會是什麼樣呢?

沒有被打過的孩子,可能在剛剛進入社會之後,內心承受力會差一些。但是,這只是暫時的,在慢慢適應了社會的現實之後,他們由於內心充足的安全感,所以能夠更加堅強。或許有人會說,那些跳樓的就是因為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導致的,誰能保證這些沒有被打過孩子能夠蛻變呢?其實,那些新聞報道的輕生的孩子,大多是由於受到父母過多的指責以及過高的要求導致的。

鍾南山自曝童年經歷:那些從小沒有被打過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三.那麼,就真的一點也不能打孩子嗎?

看到這裡,或許有家長就會問了,既然經常打孩子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那麼是不是就一點也不能打孩子呢?當然不是,所有事情都有兩面,在打孩子上也是如此。其實,只要父母教育得當,是可以適當地打孩子的,不過不要動不動就打,而是在逼不得已的時候才打。比如下面網友所說的:意氣風發:屢教不改、原則性的問題就必須打,但是要注意孩子身體,不能沒頭沒腦的打壞了,更不能不問青紅皂白的就打孩子,要讓孩子知道他確實錯了,道理一定要講清楚,不然就白打了。

豔豔:現在可從懟回去了!她沒把你當孩子,你不必感謝她!我小時也在姑媽家,也捱打,但從不打臉,捱打也是因為我做錯事了,所以我敬愛我姑媽!

鍾南山自曝童年經歷:那些從小沒有被打過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教育孩子是一件不容小覷的事情,家長們一定不要過於急躁。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瞭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推薦一套《兒童情商培養繪本》,《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10冊)。

鍾南山自曝童年經歷:那些從小沒有被打過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這10冊繪本分別從安全、情商、行為三個大方向重要介紹,孩子可以藉由繪本可以進入自身的內心世界。繪本作為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它的生動趣味滿足了孩子好奇的天性,為孩子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

鍾南山自曝童年經歷:那些從小沒有被打過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2-8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鍾南山自曝童年經歷:那些從小沒有被打過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