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和寫作的萬千世界 發現一片遲來的春天

拿起書,讀些什麼才能有收穫?提起筆,寫些什麼才會有進展?盤算得少了沒方向、沒目標,思考得多了有禁錮、有侷限。讀寫之間,當作閒來一事,偶有所試,自然無甚妨礙。可要是把讀寫與生活、與工作、與興趣、與未來緊密相連或長久相關,若不有個適度的想法和對方向的初試,怕是要走彎路、要添煩惱的。

在閱讀和寫作的萬千世界 發現一片遲來的春天

“作家”二字,不能如此


這個居家長時的春日,不少人過起了拿書提筆的生活,自命幾眼掃過已然通悟世間萬千百態,自詡幾行文字可以遊寫人生快意恩仇。再加上全民主業的稍歇,自媒平臺的興廣,憧憬著不會太久的明天,自己可能成為文筆大咖、網紅專家、點擊爆款、熱搜專員。可當下太多的快閱讀、粗文筆、無心追求、無愛工序,究竟會帶來什麼?我想不會是春光明媚,鶯歌燕語;怕會是冬日峻冷,料峭嚴寒。

我不否認,曾經在某一個瞬間,我可能也會是掉進冰窟窿裡的那類人之一,但還好,我發現了一片遲來的春天。

在閱讀和寫作的萬千世界 發現一片遲來的春天

報告文學集 《哥德巴赫猜想》 徐遲著


徐遲,《哥德巴赫猜想》,報告文學。陌生的?不解的?嘲笑的?我不會去回應什麼。人的“病態”不同,所需“藥引”亦不同,我只能說徐老這本著作裡的附錄篇給了我極大啟發,真可謂治病良藥。《附錄:關於報告文學問題的講話》,“寫作太容易了”,就16個字,思想、生活、借鑑、語言,構思、細節、造句、修改。“提筆時機太多人起錯了”,前八個字要在創作準備階段有所成,後八個字才真正屬於創作實踐階段。“入門思路太多人走偏了”,閱讀與寫作的關係並不是唯一單向的,生活才是最根本的生活來源,閱讀可以給予人思想,但卻不能真切的帶給人生活體驗。“寫作也並非那麼難”,古人的智慧從何處得,“輕塵不飛,纖羅不動”;今人的技巧何從體現,辯證與簡潔很好實踐。

在這個萬千世界,太多岔路,太多花草,太多風景與歧途。如果你正在奮筆苦行,我願意把這本書,這個人,至少是這篇文章推薦給你,因為我從這裡感受過春意。當然,如果讀過之後你並不與我同感,那也請別失落、別放棄,去生活、去思想,去發現一片屬於你的春天。

我的春天遲來了,來自一位叫做徐遲的老人。你的春天還遠嗎?


在閱讀和寫作的萬千世界 發現一片遲來的春天

徐遲1914-1996 詩人、散文家和評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