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這些英雄

很多年後,當人們回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戰役,一定會想起2020年初,武漢關閉離漢通道那個遙遠的日子。隨著關閉而開啟的不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劇情,而是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武漢,是這場戰爭的“風暴之眼”。


請記住這些英雄

如若不是這場英雄和新冠病毒惡魔之戰,或許很多00後甚至90後的年輕人們,不知道中國人民有多團結,多正直,多勇敢,多堅韌。畢竟,我們不曾經歷過戰亂也不曾經歷過動盪。曾經的歷史,通過書籍講述和別人的口述給我們的感知,相比較於自己親眼目睹所帶來的感悟截然不同。

看完紀錄片《英雄之戰》後,曾經自詡淚點很高的人們,想必大多都留下了赤城的眼淚。為抗戰的英雄感激涕零,為在苦難中掙扎的人們飽含同情,這次疫情,牽動著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身為祖國的一份子,我們每一個人都做著力所能及的事。不出門,不走親戚,不聚會,不傳謠,不造謠,默默為一線的天使和百姓點贊鼓勵支持,努力做一個合格的中國人。

紀錄片《英雄之城》只有45分10秒,可能還沒有一集電視連續劇的時間長。卻絲毫不影響它給我們的震撼力和衝擊力,準確的說,他甚至不能簡單的看成一部影視作品,而是應該作為一部歷史記錄。時刻警醒我們,也激勵我們,曾經有一群可愛的英雄和死神決戰後,帶著光明凱旋歸來,為我們迎接體面的明天。

短短的紀錄片通過“離漢暫停”後“搶救生命”,採取“關鍵之舉”的同時,“全民英雄”帶來“世間大愛”,直到“冬去春歸”,英雄凱旋歸來。質樸的內容之下是一個個鮮活美麗的真實故事,隔著屏幕都能夠感受到毫無雜質的純粹溫暖。



一、英雄和病魔之戰,也是天使與死之間的神爭分奪秒

從新冠病毒發現之初到局勢險峻,在未知的挑戰面前,天使們井然有序且全力以赴。正如紀錄片的獨白:“面對未知和恐慌,有人一直在努力做對的事”。

離漢暫停

那段期間,正是我們全年中最熱鬧最喜慶的春節期間,按照上級指示,湖北省對人員外流實施全面嚴格管控,1100萬人口,“九省通衢”的武漢,關閉了全部離漢通道,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多麼大的犧牲和決定,同時這也是新中國歷史上,防控難度最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請記住這些英雄

當疫情在國外大爆發的今天,回頭看看當時的這個決定,是多麼的明智之舉。

搶救生命

請記住這些天使的名字:

張繼先,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主治醫師,第一個為疫情防控工作拉響了警報。

張醫師12月26號發現前來就診的一家三口的檢查報告發現症狀異常,判斷其有傳染性,並立即逐級上報。

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1月21日,八旬院士鍾南山率隊赴武漢調研後,做出“人傳人”的重要判斷。

請記住這些英雄

他說:“我以後可能會被困住,現在我能夠工作,幫助到大家,我為什麼不可以多幫助一下,多做一點事情,把這個時間多贏一點回來。”

1月23日開始,從全國各地陸續派出346支醫療隊,4.26萬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

鐘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學科副主任,國家新冠肺炎危重症臨床救治專家組成員

他說:“從來沒有覺得自己能做的事情這麼少,在平時工作中,我其實還是挺有信心的,我覺得應該能夠做一些事情。但是來了之後就發現,在很多危重症病人的搶救中,我的那些十八般武藝可能都不起作用,很多病人還是一個接一個的在我面前去世了。”

毛青:56歲,36年黨齡,39年軍齡,與高危汙染物、烈性病毒打了34年交道,他說:一個人不感染容易,要讓成千上萬的醫務人員在這樣的戰鬥中實現零感染,真的難度很大,但這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健康,我們拿什麼去救助別人,我們拿什麼救第二個、第三個。

請記住這些英雄

此次疫情中,全軍10000名醫護人員投入一線,無一感染。他還說“這是我的職業,軍人就應該衝在前面,國家有難的時候衝在前面。”溫情又樸實的話語,令多少中華兒女熱淚盈眶。

在同濟醫院的光谷院區,來自5家醫院的18位麻醉醫生,組成了一支混編“插管隊”,24小時為重症或危重症患者施治,他們的最高紀錄是24小時內插管9例危重症病人……


關鍵之舉

全功能的傳染病醫院需要兩年的時間才能建成,畢竟難度遠遠高於一般的三甲醫院,但通過7500多名工人夜以繼日的建設,火神山用了10天,雷神山用了13天,便拔地而起繼而交付使用。

請記住這些英雄

王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院長,改造病房,創造收治條件。首先把1000張醫院的床位騰空,老的內科整棟樓拿出來,上面作為發熱病房,下面作為發熱門診。1月25日大年初一開始,同濟醫院將兩個院區全部改造成隔離病房,開闢了2000多張床位。

王晨:中國工程院院士,建議將室內的大型會展場館改造為方艙醫院,集中收治輕症患者。2月3日起,武漢及全國各方救援力量連夜行動,緊急抽調20個省大型三級綜合醫院的醫療救援隊,16所方艙醫院陸續改建完成。



二、疫情之戰,彰顯世間大愛

生活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這群由凡人組成的天使們,成為了我們永久的英雄,因為他們在新冠肆虐百姓的時候,依然勇往直前替我們與病魔抵抗到底。

全民英雄

28歲的民航飛行員,在疫情期間,他作為志願者,為社區送過菜,為病人買過藥、為醫護人員送過物資。熱心的市民把能買到暖寶寶全買來,捐贈給一線的醫護人員。在暴雨瓢潑的情人節,很多有情人一起幫忙卸下物資。從關閉離漢通道起,全國各地和海外的愛心捐贈,源源不斷湧入武漢。


請記住這些英雄


廣西護士梁藝華(廣西幼保健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為照顧患者,學會了武漢方言;廣東漫畫家林帝浣為了療愈心靈,把漫畫送到了武漢前,這樣的民間英雄依然很多。

世間大愛

“從此岸到彼岸,相伴很短,相愛很長。”

26歲的輕症孫女阿念在方艙醫院,89歲的重症外婆在火神山醫院。外婆不肯配合醫生治療,在徵求了阿念以及家人的同意後,醫護人員幫助阿念轉院來到了火神山醫院照顧外婆。在孫女的陪伴下,外婆開始吃了點橘子,喝了些粥,以為阿念可以如願帶外婆回家,可最終外婆還是走了。

遵從外婆遺願,家人將外婆的遺體捐贈用於病理研究。

請記住這些英雄

紀錄片快要結束的時候,一位老奶奶給醫護人員跪下了,感恩醫護人員的辛苦照料。一忍再忍的眼淚,瞬間決堤。你用性命護我周全,我想用最高的禮儀回饋你的辛苦付出,這大概就是世間大愛的最暖一面。

冬去春歸

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外方組長布魯斯艾爾沃德說:23年的流行病學研究經歷告訴我這太難以置信了,中國採取的舉措,真的改變了通常情況下流行病毒爆發後的趨勢。是的,中國的做法真的成功了,我們要認識到武漢人們所做的貢獻,世界欠你們的。

3月10日,武漢方艙醫院全部休艙。34天內,武漢16家方艙醫院共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12000多人。

3月17日,41支國家醫療隊3657人踏上返程。目前,全國的疫情基本保持穩定,很多省份出現零增長的大好局面。

請記住這些英雄

這場和平年代,最驚心動魄的天使和病魔之戰,天使們贏得很體面。



三、英雄凱旋而歸後,除了掌聲和鮮花相迎,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這場天使和病毒的戰役,各方英雄們英勇獲勝, 給我們帶來黎明的曙光。但正如村上春樹說的“當暴風雨過去,你不會記得自己是如何度過的,你甚至不確定暴風雨是否真正結束了,但你已不再是當初走進暴風雨裡的那個人了,這就是暴風雨的意義。”走出“暴風雨”之後,我們還要:


  • 1、 銘記英雄

英雄用血肉之軀護我們安穩四方,我們一定要在英雄歸來時,用最熱烈的掌聲和最美麗的鮮花相迎,更要用心銘記英雄。正如新華社記者許楊說的

“等我們摘掉口罩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忘記我們是怎麼戴上它的,又是誰幫我們摘掉它的。”

請記住這些英雄

對於英雄來說,比在戰場上流血流汗更疼痛的是被當做理所應當,被漸漸遺忘,成為茶餘飯後可有可無的一點談資,這對於他們來說最痛心,也最傷人。

鐘鳴說:“雖然可能前一個病人你並不能挽救他的生命,但是你在救治他的過程中,你也學到了很多,其實你在不斷進步,在下一個病人救治中,你跟前一個狀態的你就不一樣了。你可能有更多經驗,能掌握更多的規律。下一個病人他救治的希望就更大一點,我們只有這樣一個一個不斷的堅持下去,我們整體的醫療水平才會上升,所以對於我來講,我從來沒有放棄過。”

自始至終,英雄們都不曾放棄過任何一個病人,任何一個施救的機會。我們自然也不能忘記英雄曾經付出過的一切,努力過的一切,銘記英雄,是對英雄最大的感恩。

  • 2、 敬畏自然

人類經過多少年的努力奮鬥,終於坐上食物鏈頂端的位置,本以為可恣意妄為,沒曾想這個位置不是肆無忌憚的“鐵王座”,而是守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警鐘。

每當人類開始瘋狂殺戮繼而顯示自己的優越感時,自然往往以更瘋狂的報復作為反饋的消息,令人類苦不堪言。地震、海嘯、火上噴發、雪崩、泥石流、海平面上升等等危及人類下一代的報復,哪一場不是將人類打得猝不及防。

自古以來,我們都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卻在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件至關重要的事情上屢屢脫韁,要知道,我們對自然的傷害,自然定將加倍奉還,此刻一時半會的風平浪靜,不過是自然給人類的反省時間。

  • 3、 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還做東方龍

這次疫情,讓我們領略到了祖國的強大是國民安全感的保障。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次的新冠肺炎是國家免費給百姓救治,紀錄片《生死金銀潭》裡有明確說明。

請記住這些英雄


當國內疫情“冬去春歸”後,國外疫情異常嚴重,多少人因為急救不及時或者醫療設施跟不上而離世,甚至有的國家開始選擇性救治,在老人和年輕人之間,選擇救後者。反觀前段時間的我國的做法,阿唸的外婆還在不願配合治療時,醫護人員想方設法讓轉院的阿念陪著奶奶。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請記住這些英雄

曾經多少次嘲諷祖國不好的人們,不知道經過此次疫情之後,發現國家的硬核和溫情之後,是否會有所改觀。曾經跑去國外躲避疫情的人們,不知道如今是否在擠破腦袋奔向祖國的懷抱。

疫情期間短時間內,4000多名專家匯聚於此,鐘鳴說“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面,去動員幾萬的醫護人員,同時到達一個城市去工作,這可能只有我們國家能夠做到。”

紀錄片的彈幕裡出現最多的是“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是啊,在不知不覺間,祖國已經變得如此強大了,身為華夏子孫的我們,終於挺直了脊樑,為“中國”二字驕傲和自豪。

  • 4、 “專業”是最硬的後臺

不僅僅是這次疫情,很多時候,不難發現“專業”是最硬的後臺,這次的疫情更加說明了這一點。

在起霧的眼罩,三層手套和隔離防護服下,對於醫生來說,別說是大型手術,就是小小的動作都有難度,此刻,就更加需要醫護人員有過硬的本領,要夠專業。但看到了嗎?醫護人員哪怕被厚厚的防護服包裹著,動作難度變大,依然不影響他們用專業和優秀救助病人。


電影《中國機長》用111分鐘告訴我們,因為9位機組人員的專業,挽救了119名乘客;紀錄片《英雄之城》也同樣用45分多鐘告訴我們,正是因為白衣天使過硬的技術,才能跟死神爭分奪秒,還贏得體體面面。

結語:

看完紀錄片《英雄之城》,久久不能不平靜,為離開的人們心痛,為堅守的英雄深感敬佩。若不是這場戰役,作為90後、00後的我們生活在這太平盛世間十幾二十幾年,或許對“團結”、“堅守”、“英勇”這些簡單筆畫的詞語,無法深刻理解其背後的真諦。同時,我們也要時刻記得這場戰役中的每一位英雄,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延續的機會,向英雄致敬,謝謝你們的辛苦付出,謝謝你們的臨危不懼,謝謝你們的無私奉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