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秸稈又讓燒了?怎麼回事

禁燒秸稈已經進行了好幾年,但是最近這一政策好像又有放開,很多地方又開始讓燒秸稈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現在的允許燃燒秸稈具體來說就是對當地玉米秸稈實施限燒政策,具體措施包括:限燒區內秸稈由各村在指定時間統一組織焚燒,具體的禁燒區和限燒區範圍在各村屯公示。

現在秸稈又讓燒了?怎麼回事

據統計截至3月26日,全省應離田秸稈已離田5521.9萬畝,去年冬天至今,黑龍江省實現了全省“零火點”。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黑龍江省去年秋收後,僅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過去一個年度週期的工作量,截止2019年底,秸稈綜合利率達到83.15%。

去年冬天以來,我國不少地方實現了秸稈“零火點”。從穿越“火線”到雲開霧散,關鍵是讓秸稈有去處,不能簡單地一禁了之。

現在秸稈又讓燒了?怎麼回事

多年來,秸稈一直是鄉村土灶的重要“燒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農戶的燃料越來越多元,秸稈在鄉村的“角色”開始變化。一些農民選擇在農田中焚燒的方式處理秸稈,給生態環境帶來嚴峻挑戰。

治理秸稈焚燒,考驗著政府部門的綜合服務能力。各地曾出臺禁燒的嚴厲措施,加大問責力度,然而屢禁不止。一些農民表示,“秸稈有去處,誰還燒?”

現在秸稈又讓燒了?怎麼回事

如何解決秸稈去處問題?一方面利用政府補貼,一方面依靠市場供需。以黑龍江省為例,該省為了加大秸稈綜合利用,僅去年省財政就投入43億元,重點圍繞秸稈還田等方面制定11條具體政策措施,並把以還田為主的肥料化利用作為秸稈處理的主攻方向。同時,還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的秸稈綜合利用機制,將燃料化和飼料化作為秸稈離田利用的重要方式,鼓勵更多秸稈利用企業落戶基層,把秸稈作為原料用來造紙、生產地膜、育秧盤等,以拓寬秸稈的消化渠道,進而讓農民無後顧之憂。秸稈有去處了,農民自然不用再“偷著點火”。

當然,建立秸稈綜合利用的長效機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實難題是,一些地方財政投入大,不可持續,對今後秸稈綜合利用形成挑戰;部分農民缺少對秸稈焚燒汙染環境和秸稈還田保護耕地的充分認識,主動還田離田積極性不高,責任意識不強。

現在秸稈又讓燒了?怎麼回事

在2019年年末,吉林長春印發了《長春市農作物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條例》,於2020年1月1日開始實施,其中劃定了八個禁燒區域,在禁燒區以外的農作物種植區域劃為秸稈限燒區,在秸稈限燒區內,規定的時間內不得露天焚燒秸稈。

此外,吉林鎮賚縣人民政府於3月7日印發《關於加快秸稈離田和禁止露天焚燒秸稈的通告》,其中表示限燒區內秸稈由各村在指定時間統一組織焚燒,具體的禁燒區和限燒區範圍在各村屯公示。延邊州計劃從3月中旬開始分5-10輪進行燒除,秸稈燒除超過95萬噸。

現在秸稈又讓燒了?怎麼回事

其實之前不讓燃燒秸稈之後,秸稈還田其實是由很多實際的操作問題的。比如,秸稈還田導致土地疏鬆,一次或者少量秸稈還田對土地是有增加肥力的好處的,可是有些地區秸稈粉碎不徹底,導致秸稈還田後無法快速腐爛,長此以往就導致了土壤疏鬆問題,土壤疏鬆種子發芽率下降,土壤保水率也會隨之下降。另外秸稈還田也導致很多的病蟲害會帶到下一年,總有些漏網之魚的蟲卵或者是病毒攜帶,如果沒法正確處理就會導致病蟲害一年比一年嚴重,而濫用農藥其實對土地也是有汙染的,所以其實焚燒秸稈的確是農民們處理秸稈最簡單的選擇。

現在秸稈又讓燒了?怎麼回事

秸稈又能燃燒可以說對我們很多農民來說是一個好事,因為每年中提都會產生很多的秸稈這些秸稈的去處一直是我們很多農民每年操心的事。但是我們在燃燒秸稈之前還是要注意一些問題。

首先,並不是所有地區都允許焚燒秸稈,目前已知的是吉林省延邊州發佈通知顯示,該州將會在今年開始秸稈計劃焚燒工作,而各地區具體情況農民朋友可以到當地的生態環境局進行詳細瞭解。

現在秸稈又讓燒了?怎麼回事

其次,秸稈允許焚燒並不是說農民可以隨意焚燒,而應該是遵守當地規定,根據各地區制定的焚燒計劃進行有序焚燒,以防止因燒除計劃不科學影響當地的空氣質量。

那麼對於有些地方秸稈又讓焚燒的問題大家怎麼看呢?可以留下你的言論大家一起討論下吧!

大家好我是三農思域,關注我,關注最新三民快訊,民生熱點,生活小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