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列前茅”的“茅”字有何說法?就是茅草這麼簡單嗎?

童童讀史


我來糾正一下,一般人很容易犯的錯誤一看到”茅”字就想當然的認為是茅草,其實大錯特錯。

名列前茅的”茅”應該是”旄牛”的”旄”——旄牛尾。茅為草名。旄為旗章一類的。二者沒有任何關係。

古人常用犛牛尾綁在竹竿上,用來指揮。這就是原始的旗子。因此,古人也把旌旗稱為旄。

《公羊傳-宣公十二年》“鄭伯肉袒,左執茅旌,右執彎刀,以逆莊王”可為佐證。

一定要了解古人的用字習慣,”通假字”。三國著名人物杜預犯了個錯誤,把名列前茅的茅解釋為茅草的茅。可謂貽害千年。

此茅非草。只是約定俗成。”名列前茅”,成為固定的成語。本字”犛”牛的”旄”也被通假字“茅”字取代,固定了下來。

用茅草來做旗幟,仔細想一想啊,不覺得好笑嗎?


世之唯一


茅草古時不僅是戰旗,還是祭祀物、貢品,更曾引發“包茅之戰”。

提到“茅”字,作為一名北方人,首先想到的是“茅房”,再次想到的是小時候農村常見的“茅草”,好似卑微之物,上不了檯面;直到問題“名列前茅”闖入腦際,才恍然大悟,原來“茅”也可登大雅之堂。

01 “茅”原來是戰旗

據專家論證,茅草旗最先應用於楚國部隊。據說舉茅草為號最早由楚國著名賢相孫叔敖頒令施行。

古時茅為楚國特產,發現前方敵軍有什麼新動向,楚軍偵察兵就用茅打信號,茅草於是成了戰旗,行軍時旗手走在前面,故有“前茅”一說,引申為走在最前面的先鋒部隊。

這在古代兵書《神機制敵太白陰經》中也得到了驗證,書中寫有“前茅後殿篇”,主要講解先鋒與殿後部隊在行軍中的部署問題。

《左傳》有載“前茅慮無”,意即前鋒戒備森嚴。

02 “茅”在古代象徵神聖

原來,在楚人祭祀的傳統禮俗中,茅草旗用於先鋒開路,還有寄寓行軍中能招引神靈保佑旗開得勝的希望,鼓舞士氣勇往直前。

古時,楚地特產茅草,又稱“苞茅”,楚人興盛一種“苞茅縮酒”的祭祀儀式,以茅草與酒為主要手段,苞同包,裹束也;茅,茅草也;束茅而灌之以酒為縮酒。“苞茅縮酒”後傳至中原大地,竟被周天子採用,足見盛行程度。

《周禮·天官》記載:

“祭祀供蕭茅”。

《史記·孝武本紀》記載:

“江淮間一茅三脊,以為神籍。”

就是說,將有三條脊稜的茅草,作為祭神時用的草墊子,《史記集解》曰:

“所謂靈茅也。”

03 古代曾因“茅”引發戰爭“包茅之戰”

如前所述,茅既可作為祭祀物,又可作為天子貢品,近乎不可或缺,極為重要,古時甚至被當成攻伐的藉口。

比較典型的是公元前656年,齊恆公攻打楚成王,管仲替齊恆公指責楚國的第一大罪狀為:

“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這個“春秋第一相”就是怪罪楚成王太長時間沒有進貢茅草,導致齊恆公不能祭神,所以打你。楚成王慌得連忙舉國蒐集包茅進貢,才化解滅頂之災。這在歷史上被稱為“包茅之戰”,齊桓公憑此一戰奠定春秋時代第一霸王地位,史書《史記》《左傳》對此事都有記載。

04 @歷史知了猴結語

成語“名列前茅”現在簡單理解就是名次列在前面,但“茅”在古代並不是現在茅草這麼簡單,而是曾作為先鋒旗幟何等榮耀,還用作祭品不可或缺,甚至成為天子貢品登上大雅之堂。

時過境遷,茅草身價暴跌,如今的“茅草屋”,乃至“茅房”稱謂,令人忍俊不禁,與古時的輝煌天上人間。


歷史知了猴


成語“名列前茅”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蒍敖為宰,擇楚國之令典,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茅:茅草,意思是說楚國軍隊行軍時,前哨如遇敵情則舉茅草以示警,成語“名列前茅”由此產生。現用來比喻名次列在前面的人。 現在有人認為“名列前茅”中的“茅”字並非解釋為茅草,而應通“旄”,意指犛牛,理由是春秋時代楚國盛產旄牛。竊以為不太可信。


陽明悟行學宮


前些年看到過一篇與此問相關的文章,寫的還挺有意思的,我看了下其他回答,寫的都很好,而且很全面,我也不需重複這些內容,我姑且簡單談談我個人的看法吧。

一、成語出處

這個基本上沒什麼爭議,當年楚國行軍時,先遣部隊高舉茅草為後方隊伍發出警惕信號。

二、前茅

“前茅”其實也是個詞,出處也是相同的,後來用來指前哨、前鋒隊伍。

三、茅

這裡的“茅”,可以說是特指,並不是隨隨便便的茅草,而是當年楚國的特產包茅,我曾經查過,包茅應該就是菁茅,盛產於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帶,這裡是楚國的地盤,別的地方很少有這種茅草。

四、茅旗

楚國軍隊的前哨部隊以茅草為旗,當遇到緊急情況是為後方部隊以此發信號,據說是孫叔敖發明的,但是,到底是一根茅草,還是好多茅草捆綁一起,更或是真的把茅草編成旗子的樣子,我確實至今沒有發現明確史料,但我認為,應該是幾根包茅而已,原因如下。

1.包茅為楚國特產,別的地方几乎沒有,做為信號相對顯眼,並且自己士兵不容易搞錯。

2.雖然信號需要顯眼,但也需要有一定隱蔽性,所以幾根即可,如果太過明顯,容易暴露自己,自己的部隊能夠識別足以。

五、包茅之貢

這可以算是個比較比較有名的典故,顧名思義,包茅是貢品,既然包茅是當時楚國特有的,那麼也就是楚國給別人進貢,給誰?自然是周天子。

進貢包茅幹嘛?肯定是有用,聽說這還是楚王發現的,包茅可以很好地顧慮酒,當年制酒水平有限,雜質較多,在當時,包茅過濾酒的效果最好。

周王室沒事閒的就愛搞各種祭祀活動,祭祀就要用大量的酒,所以包茅的需求很大,並且包茅儲存太久過濾酒的效果就不好了,這樣一來,楚國就老得進貢,所以就煩了,後來不進貢了。

後來呢,齊王就領著小弟揍他去了,再後來呢,您要是想知道,還是翻翻史料吧,咱今天主要講“名列前茅”。


因為前茅為前哨,最前面的隊伍,所以名列前茅後來多指名次排在前面,成績優異,單從成語中,以很難看出“茅”原來的的模樣了。


有關“茅”的知識其實還有很多,比較有名的,“分茅”,這個如果您不知道,成語可能更為常見,“胙土分茅”,就是分土地、分封爵位,這個知識點如果講的話,可能又能整幾百字,我就不多說了,簡單地說,就是封賜土地的時候,用一種茅草裹著土,給受封者,您如果喜歡,也可以去看看相關的資料。


語留人


並不是茅草這麼簡單,這可從這個成語的出處就能完全明白。

《左傳·宣公十二年》:“蒍敖為宰,擇楚國之令典,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前茅本為古代軍隊前哨斥候為通報後軍而舉的茅草。後用以比喻評比、考試等名位排列在前幾名。




東漢末年100年


前茅,古代行軍打仗時,前行兵士所拿作為旗幟的茅草。名列前茅形容名字排在前面。

茅:古指楚國的特產,楚軍斥候兵拿來作信號旗用,斥候兵發現前沿敵人有什麼動靜,就舉茅打信號。因此前鋒就叫“前茅”。後來,人們借用“前茅”來比喻名次排列在最前面。

出處自 《左傳·宣公十二年》:“蒍敖為宰,擇楚國之令典,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


清靈書香


“茅”應指草的穗花部分,它一般在草的頂端,“茅”(穗花)也分上中下層,排最前端茅為“前茅”,是故,前也!“名列前茅”就一句形容詞,古來便成為一句“成語”所用,就這麼“簡單”。當然,後來有人讓它不簡單了,悉聽尊便。


遠方亮劍


茅:古指楚國的特產,古代楚國軍隊行軍時,前哨如遇敵情,則舉茅草發出警報,後來以“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探索0解密


名列前茅:現在一般的解釋是名字排在前面,出自《左傳·宣工十二年》“前茅慮無”古代楚國行軍打仗時走在前面舉茅草發出警報,叫前茅,後來用“名列前茅”來指排名前面的人,它的反義詞是“名落孫山”就是名字排在倒數後面。茅有茅草的意思外,還有以下幾種意思:

茅:還有簡陋的意思,如茅屋、茅舍。

茅:茅土之封,古天子分封諸侯,授之茅土,使歸國立社稱作茅社。

茅:還有作為姓氏



東邊吹來的海風


名列前茅的”茅”,原來應該“旄”字,它的意思是,古代打仗所用旗幟的旗杆頂上,用犛牛尾巴做的裝飾物。名列前旄,是比喻頂尖領先的意思。

旄與茅統意,但是茅單獨解釋,應該是茅草,茅屋之類的意思。

名列前茅一詞,最早在《左轉》裡就出現了。按說正確的應該是“名列前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