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神化的“陰陽家”鼻祖

  戰國時期,有一支專門主張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的學派,被稱為“陰陽家”,屬於道家支派,史學家一般以齊國人鄒衍(騶衍)為創始人。

  鄒衍提倡的主要學說是五行說、“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又是稷下學宮著名學者,因他“盡言天事”,當時人們稱他“談天衍”,又稱鄒子。


被神化的“陰陽家”鼻祖

鄒衍

  鄒衍把《易經》的“陰陽”和《洪範》的“五行”結合起來,創作了《主運》、《終始》、《大聖》等書,用“五德”解說了王朝更迭,用“大九州說”解說了廣闊地理,使孔子的“忠孝節義”思想有了較為有條理的“應天順時”和“君權神授”的形而上學的理論依據。鄒衍的陰陽五行儒學使君王聽了很感興趣,特別受到妄想建立新王朝的君王喜歡,也使守舊君王感到恐懼。

  鄒衍運用陰陽五行作神怪之說,最開始的目的是引導諸侯君臣要崇尚道德,戒除奢淫,但後人不關注他理論中所傳達的大道,而是把其中關於神怪的內容擴大,搞封建迷信,

  有人為鄒衍增添神秘色彩的傳說,比如有記載說,當時燕國有塊肥美的寒地,不長糧食,鄒衍吹奏律管引來溫暖的氣,於是就生出了黍shǔ谷。

  還有,傳聞鄒衍盡心盡力輔佐燕惠王,但燕惠王聽信讒言,把鄒衍逮捕下獄,鄒衍仰天大哭,於是“ 五月為之下霜”,這應該就是五月飛霜的最早出處了吧。

  鄒衍還有一個重要學說,即大小九州說。

  鄒衍說:中國只是天下81分之1,中國所在的地方為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又有九個小州,就是《尚書.禹貢》裡記載的九州。而天下如赤縣神州這樣的大州共有9個,各個大洲之間都有海環繞,人和獸都無法來往。

  鄒衍的大九州說在戰國時代確是驚世駭俗的,對古代地理學有相當大的貢獻。他反映了戰國時期人們對中國和世界地理的知識和推測。這就自然容易引起人們對海外世界的遐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