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版“城市大腦”來了!經開區開工甲殼雲城市大腦應用項目

4月3日下午,重慶市2020年首輪新基建項目集中開工視頻聯線活動舉行,南岸區(重慶經開區)作為分現場,同步舉行南岸區重慶經開區2020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8個重大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重庆版“城市大脑”来了!经开区开工甲壳云城市大脑应用项目

南岸區重慶經開區2020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現場。 通訊員 郭旭 攝

“城市大腦”助力城市安全建設

杭州的“城市大腦”讓市民享受到的數據帶來的快捷,重慶的“城市大腦”會是怎樣?

當天,甲殼雲城市大腦應用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位於重慶經開區,總投資50億元,計劃用五年時間,打造公共安全服務運營平臺。

這個平臺有多強大?企業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是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構建的市域防控現代化共享服務體系,雲盾小安、雲盾安保、智能追蹤、雲盾慧眼、市域防控App及智能終端應用,不僅是體系化安全服務產品,更是數據的入口,一套覆蓋全國的可視指揮調度系統。

該負責人說,目前,該平臺1.0已經上線,能支撐十萬級組織用戶、千萬級個人用戶同時在線,未來將在重慶、四川部分區、縣市域防控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甲殼雲城市“安全大腦”,重慶紫光人工智能信息化項目也將成為重慶又一智能安防系統。

重慶紫光人工智能信息化項目由專注於“智能安防+AI”,項目將滾動投資3億元以上,開展大數據綜合深度分析、車輛識別智能分析、超融合實景指揮系統、區域治安智能防控應用等10項後端平臺服務,以及公共區域鏡頭、交通卡口等5項前端圖像信息服務,進一步提升重慶治安防控整體效能。項目達產後,預計未來五年年產值超六幹萬。

深蘭科技在渝建人工智能開放平臺

3月10日,科技部正式批覆支持重慶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重慶將人工智能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要組成內容。在集中開工現場,也有人工智能項目的身影。

深蘭科技投資的深蘭人工智能AutoML智能製造開放平臺,將打造集智能製造、智能交通、智能機器人、智慧醫療等相關產業於一體的示範園區。

項目建成後5年內,計劃孵化(引入)人工智能企業20家,銷售涵蓋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及部分“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引進高科技人才累計800人,獲批國家級專利數量累計20件,第8年實現營業收入及產值不低於90億元。

此外,重慶經開區還開工建設了總投資40億元的多站融合智能變電站項目,該項目面向全國所有變電站,建設滿足5G網絡建設中的多接入邊緣計算站建設和內容服務需求的變電站、數據中心站、充電站、儲能站等多站融合的基礎設施;推進泛在物聯網綜合示範,開展綜合能源服務、多站融合、一體化通信網絡、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智慧企業雲服務、智慧物流等項目建設。項目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十億以上。

京東雲助力區域形成幹億級智能產業集群

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的地位日益凸顯,數據質量、數據安全、共享開放等問題日益受到關注。

當天,總投資約12億元的京東雲·江南大數據中心開建,該項目佔地面積約62畝,將打造大數據研發基地,建設1500架4KW的42U高標準服務器機櫃。

企業負責人介紹,京東將藉助此平臺,與南岸區政府共建重慶市京東數字經濟產業基地,形成以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生產要素聚集,打造工業、旅遊等行業雲服務、企業生產互聯網化、生產製造智能化等新模式新業態。

項目後期規劃將引進大型超算中心、災備中心及智能製造、大數據產業製造及研發等項目,進一步助力區域形成幹億級智能產業集群。項目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逾2.5億元。

同時,中央企業中國華錄集團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投資20億元開建中國華錄·重慶數據湖產業園,項目建成後,將具備不低於1000PB的冷熱混合、光磁一體存儲能力配套數據計算能力,有效填補重慶光磁一體存儲能力短板。高效聚集公安、交通、醫療、教育等細分領域大數據領先企業群,為政府、企業和群眾提供數據存儲、大數據應用開發、人工智能融合創新服務,成為立足當地、服務全市、輻射西部的大數據智能化產業新引擎。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瀚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