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合合,還能不能愉快地聚餐?

  提起飲食衛生,不少人都會想到西方人的分餐而食。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分餐制”再一次進入大眾視野。3月9日,北京烹飪協會、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聯合發佈《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倡議書》,號召北京市餐飲行業推行公筷公勺行動,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同時也有不少人呼籲以分餐代替合餐,創造乾淨衛生的飲食環境,切斷疾病傳播源。事實上,分餐制並不是西方文化的“專利”,在中國,分餐制由來已久。

分分合合,還能不能愉快地聚餐?

影視劇《甄嬛傳》截圖 展示了清朝貴族的分餐制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分餐制的歷史與淵源……

  什麼是分餐制?

分分合合,還能不能愉快地聚餐?

圖片來自Pixabay

  顧名思義,分餐制即將食物分成單人份,每個人使用各自的餐具進行就餐的方式,與吃“大鍋飯”的合餐制不同,分餐制更加乾淨衛生,也可以避免食物浪費。分餐制有許多種形式,中國烹飪協會和中國飯店協會分別進行了分類。

  中國烹飪協會認為,分餐制主要形式有三種:廚師分餐,廚師在廚房將製作的菜點成品按每客一份分配,由服務員送給每位就餐者進食;服務員分餐,餐廳服務人員在分餐檯或檯面將菜點成品分配給每位就餐者進食;就餐者自行分餐,就餐者通過使用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分取菜點成品,再用各自餐具進食。自助餐和套餐均屬於分餐制。

  中國飯店協會則認為,分餐制包括服務員在餐桌分餐、上菜前分餐、自助餐、擺放公筷公勺及1人1份的用餐方式等四種形式。

  中國也有分餐制嗎?

分分合合,還能不能愉快地聚餐?

影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截圖 展示了當時的分餐制

  當然有啦!細心的小夥伴可能,在一些影視與隋唐歷史有關的影視作品中,君主與群臣席地而坐,每人一個食案,食案上擺放著各自的食物,這就是中國古代的分餐制。事實上,在群居的原始社會中,分餐制就已經出現了,那時候物產稀少、生存環境惡劣,先民們不得不以平均分配的方式保證每個人的生存機會。這就是中國古代分餐制最原始的由來。

  規制化的分餐制度大約形成在西周。《周禮》中記載,從周天子到士人,所用餐具和餐桌禮儀均有不同。每個階級有嚴格的餐具數量規定,超過數量就會被視為挑戰制度,意欲造反。此時的分餐制度已經不是純粹的飲食制度,而是王權與政治的象徵。

  分餐制如何演變成了合餐制?

分分合合,還能不能愉快地聚餐?

壁畫展示的漢代分餐制

  隨著周王朝權力沒落、禮崩樂壞,對於餐具數量和規格的講究也漸漸沒落,但在從事政治活動的人群中依然還在“分餐”。根據大量考古發現,漢代“上流社會”依舊在實行這種分餐制,並且食案配套的餐具頗為精細。

  西晉末年,合餐制的遊牧文化湧入華夏大地,與中原文化相互交匯。在隋唐時期出現了分餐合餐的混合制。到了商業文化興盛的宋代,合餐制佔據了中低等官僚的餐桌,分餐制依然存在於上層階級中。到了明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合餐制已經在宮廷宴席之外的民間廣為盛行,諸多史料與繪畫作品記載,彼時的合餐已於今時無異。

  清朝覆滅,與帝制共同伴隨的分餐制也覆滅了。民國時期,一些有識之士提倡西方文化中的分餐,以推崇科學,擺脫欺辱。然而收效甚微,合餐制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延續至現在。

  分餐為何有利防疫?

分分合合,還能不能愉快地聚餐?

圖片來自Pixabay

  在2003年非典疫情過後,曾出現過積極推廣分餐制的呼聲,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分餐制重新進入大眾視野中。分餐而食避免了病菌從唾液到食物中傳染的可能性,這是切斷傳播源的防疫方式。同時,分餐還有利於高效用餐,減少浪費。不僅如此,人們還探索出了適合中國飲食方式的“雙筷制”,通過將“取食筷”與“進食筷”的區分來避免病毒的交叉感染。

  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由於國際疫情日益嚴峻,防疫工作不能有絲毫馬虎。使用分餐制或雙筷制,從衛生飲食做起,在方方面面戰勝新冠病毒,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張麗萍.分餐制的歷史探析與發展[J].綏化師專學報,2004(03):48-49.

  [2] 王明述. 論分餐制與雙筷制的必要性[C]. 飲食文化研究(2005年第1期).浙江工商大學中國飲食文化研究所,2005:96-98.

  [3]文和.中國古代是如何從分餐制走向合餐制的?《看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