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糧食安全問題,可以“高枕無憂”嗎?

廖依然


全球的疫情不容樂觀,疫情下的經濟更不容樂觀,全球的矛盾似乎離戰爭越來越近…………全球很多組織都已警告會出現糧荒,甚至是戰爭,在這種情況下備戰備荒是明智的做法。一場疫情可能會讓農民不敢出門,一場天災可能會讓土地顆粒無收,一場戰爭可能會燒燬大多糧倉,一場饑荒可能有錢也買不到糧食……所以糧食的問題永遠都沒有“高枕無憂”!


無無二十五


確實,一場疫情讓很多人的心理變得脆弱,易受驚動。加上對一些狀況的不瞭解和從眾心理,很容易產生一些跟風的事情。

個人認為,當前的糧食供給是沒問題的。但是這是消耗品,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因此,它是需要不斷補充並儲備以應對災荒等特殊情況的。任何時代任何國家都不敢就此問題說高枕無憂萬無一失。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晴帶雨傘飽備飢糧。中國人的憂患意識是戰勝困難非常重要的精神動力。正是這種精神使我們從上到下積極採取防患未然的各種措施得以保證我們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水煮周易


如全球疫情持續至年底,中國今年糧食也不會出現危機,因中儲戰備最少可維持三至四個,再過二個月北方小麥收割,緊接著又是秋收,疫情最壞十二月結束,國際市場產糧大國一年的糧食不出口,收藏也成問題,到時候,將有大量的農產品急需變成現金,所以,到了明年,糧價下跌,也就是進口的好時機,


賞戲


我個人認為還是有些擔憂的!中國雖然是產糧大國,但現在農村很多田地荒蕪,很少有人種地了,特別是山區條件差一些的地方,全靠人力耕種,已不是多年前的景象了!春節回趟老家,看到大片田地已長滿雜草,好心痛!老一輩人越來越老了,年輕人不會種地,而且也不願種,大都去沿海一帶打工去了,農村土地著實讓人堪憂!往年太平盛世,隨便進口糧食,大都平安無事!趕上今年全世界大溫疫,各個國家非常恐慌,這不,就有好幾個國家不向中國出口糧食了,我想,我們的糧食危機,在短時間內還體現不到,因國家有儲備糧食予以平衡,但如果3至5年後呢?所以,我們決不能高帎無憂,國家在抓工業的同時,農業一併齊上,不能偏科!記住:手中有糧心不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天馬行空165117452


我是農民。只知道民以食為天。種糧食一年到頭只能吃飽飯。沒錢花。一斤糧食換一斤水的日子,確實不好過。更別提買房買車了。於是加入了出外謀生。農民工一族。起碼比種田強一些。跟我同樣想法的人在農村佔八成以上。於是家鄉農田也荒了八成以上。

今年疫情。在中國來說。好象圓滿抗擊成功。但對於世界來說。又好象剛剛開始。西方對疫情的不重視。有可能演變成長久的瘟疫。各種資源消耗戰。剛剛拉開帷幕。

只記得去年,一場非洲豬瘟。鬧得全國肉價翻了將近三倍。到現在還沒有恢復正常。

新冠病毒。比非洲豬瘟要厲害得多。如果今年不促進農業生產。起碼糧食,棉花,大豆等農產品會出現短缺現象。

幾年來。中國發展房地產。從一個糧食大國變成糧食進口大國。好象忽略糧食生產。近段時間好幾國都禁止出口糧食到中國。各國忙於疫情。自顧不暇。

糧食安全問題,前景堪憂。


老盧6054


大家好,我是劉哥,我來參與討論當下糧食安全的這個問題!

自從今年疫情發生以來,出現了短時間的民眾屯集糧食,副食品等現象,導至不少超市,市場出現短時間的相關商品供應不足。雖然這種現象很快就過去,但是也有不少國人擔心以後會不會出現這些物資供應不足的現象。

我個人認為是不會的。今年疫情並沒有影響到春耕生產,只要不出現嚴重的自然災害,我們國家的糧食產量應該會跟往年持平。據國家糧網消息,我們國家糧食庫存充足,除少數玉米,大豆須要進口,主要糧食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所以不用擔心。

糧食安全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政策強凋,國家耕地保有量紅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能觸碰。有了足夠的耕地,我們自已的飯碗才能牢牢的端在自已手上,有了科學的種糧技術,才能保證我們的糧食的高產。這些都要我們每個相關的中國公民應該去履行職責。





劉哥記事


4月2日,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表示,中國口糧年均消費量為2億多噸,2019年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餘2.8億多噸,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中國糧食進口主要以大豆、粗糧等飼料糧為主,進口的大米、小麥分別只佔國內消費總量1%和2%,主要起到品種串換和調劑作用。消費者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糧食供應短缺及價格大幅上漲問題,無須集中批量購買在家中囤積糧食。

疫情的發展也應引起我們的關注,4、5月為關鍵時點。一方面,當前為北半球春季播種關鍵時節,疫情或將引起勞動力緊缺;另一方面,疫情導致全球交通、貨運效率降低,生產物資將受影響。同時5-6月天氣是影響非洲蝗災是否能進一步繁殖的關鍵。若多重因素共同催化,屆時會對全球糧食供給形成一定的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