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长裙效应

文/春花

《青你2》最近应该算是真的出圈了吧?它因一个选手的“哇哦”迅速打开局面,后又因“淡黄长裙蓬松头发”刷出新高,再伴随着周边大大小小的瓜,一时间,它是戏剧性的、有争议的,却毕竟,也是有关注度的。

淡黄长裙效应

《青你2》一顿爆笑的背后,我觉得是不是大家最近憋得有点太无聊了。人们在满满的无聊中,需要一种清奇。

如果没有带着这些热搜背景,看这个节目的第一眼感觉,是反思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越来越趋向一种复制化的审美趋势?很多的脸,长得太一样一样了,一堆的花样女孩子中间,透出一种孪生姐妹般的相似。有时,一个侧面的镜头横扫过去,我感觉就像在看一排整形医生的最新作品。

我们现在激进的审美文化,已经把年轻人逼得迷茫。你能看到高低起伏的山根和苹果肌填充,还有笑起来僵僵的凹陷。但是,她们那个年龄,原本就具备最千金难买的天然胶原蛋白,嘭嘭的恰到好处,是不用瞎填充的。

不过当然,不是所有选手都做过微整,而且,看久了以后,还是能看出区别来的。个人觉得选手傅如乔或许就是那种想象中真正少女的样子,很娇憨。前几期我就注意到了她,虽然没有上台,但在台下看别的选手表演的时候,她的表现就像一个很有集体主义感的姑娘在台下观看同班同学在校文艺晚会上表演、那种真诚加油的样子,可以看出她很发自内心地为别人的优秀高兴。

再往后,渐渐的乐趣,就变成了观看虞书欣。

虞书欣第一期出场,我觉得或许是经过了那么一点设计的,所以无论是那声著名的“哇哦”还是她首次见导师前在门边的踌躇,都没有很打动我。直至后边几期的播出,你会觉得这个姑娘的“作”,还是有自然的成分的,是本人性格的天然流露,所以,不会让人讨厌。

不过,圈好感或不圈,火或不火,都在主创的一剪之间,我们最后看到的,都是一个被呈现的世界。不要太代入地观看吧,把它当成一个当下可供娱乐或轻松的一种手段,倒是可以的。比如第五期教rap那段,生生变成了一场语文课。

淡黄长裙效应


淡黄长裙效应

正如《娱乐至死》里所说,“信息是关于这个世界明确具体的说明,但是我们的媒介……却并没有这个功能。它们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

重新回看淡黄长裙那一段,我还是不知道它是怎么出圈的……或许是看之前已经被各种段子轰炸太多了吧,然后再看本尊,却并没有觉得多搞笑啊?

当然,节目中还是有不少宝藏女孩的。刘令姿第一次公演时过硬的舞蹈基本功,真的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安崎实力、性格,目前看还都挺圈粉的,一个比较圈粉的细节是她提醒旁边的上官喜爱鼓掌那次,挺厚道的;谢可寅真的很符合一个女团里的rap担当;还有不少选手,看她们的外形和舞台表演,真的挺养眼,我个人很喜欢曾可妮在第一场公演时的英气;喻言有一个角度看过去真的特别美。

最近有一些文章会把《青你2》和曾经的《超级女声》比较。是的,曾经的超女是有情怀的,是初电视时代大家一场很真诚的狂欢,还伴随着很多人的青春和回忆。但时代不同,新的选秀节目在新时代和市场下,毕竟不可能重新还原曾经那种纯度和质朴。但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媒介本身。

“我们的文化正处于从以文字为中心向以形象为中心转换的过程中,……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太多的图像化语言,开始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宰。大家可以看看我们目前更关注的是什么?热搜、明星、八卦、网红、带货……我们在乎的是什么,以及影响更年轻一代审美或价值观的,又是什么。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在乎这些的,但当某个事或某种现象“出圈”,你还是会看到一种趋势。

赫胥黎说,我们没有人拥有认识全部真理的才智,即使我们相信自己有这样的才智,也没有时间去传播真理,或者无法找到轻信的听众来接受。

现在,真正的真理,找到的听众,究竟多不多?太多人花了太多时间观看一些被市场炒起的浮沫,追寻一些被市场制造出来的人。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还只是成全了一场,别人的收割?

当然,为了放松紧张的大脑,选择任何你喜欢的娱乐,刷一刷、看一看,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当我看见一些人把屏幕里的那些事、那些人,都当成了“真”的,这时,你会思考。

“那些已经习惯于用图画、雕塑或其他具体形象表达思想的人,会发现他们无法像原来一样去膜拜一个抽象的神。”

“抽象的神”可以指一个人的自我。你的自我,远比那些离你很远的屏幕上的人,更重要、更值得被关注。

娱乐,只当成娱乐就好,至于要不要那么走心地浸没式观看,大家自己决定吧。


大家都在看

淡黄长裙效应

淡黄长裙效应


淡黄长裙效应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汪曾祺 人间烟火」

淡黄长裙效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